天天看點

編輯部聊天室 | 時髦與文化要兩者兼有?“知識分子風”穿搭是怎麼回事

作者:酒死了
第61期主持人:潘文捷

今年秋冬,穿搭界一陣知識分子風悄然來襲。你理想中的知識分子風是什麼樣?是加缪的立領大衣、福柯的高領羊毛衫,還是木心的黑色禮帽、風衣與手杖,或者蘇珊·桑塔格的襯衫、馬甲、毛呢外套(按年齡排序)?不同的知識分子穿出了不同的時髦感,當然也有一些知識分子穿得比較随意,比如齊澤克就總是穿T恤,也稱文化衫,這種穿搭也确實符合他的人設——從大衆文化中尋找理論支撐。不過說實話,要是從文科跳出來,想想其他專業的知識分子是怎麼穿的,又感覺面目模糊。

編輯部聊天室 | 時髦與文化要兩者兼有?“知識分子風”穿搭是怎麼回事

據說着裝有一個“TPO原則”,要考慮時間(time)、地點(place)與場合(occasion),比如在體育館穿西裝三件套會很奇怪,而給學生上課趿拉涼拖又不修邊幅。我自己親眼見到的一次符合TPO的知識分子風穿搭執行個體,是有一年秋冬季節參加《下沉年代》新書釋出會時看到的作家梁文道的穿搭。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大緻包含了黑白灰、磚紅、土黃幾種顔色,而他穿的三件套連同皮鞋襪子恰好呼應了這幾種色彩。

所謂“知識分子”往往是少數人,但“知識分子穿搭”卻能夠成為一時的流行,這是為什麼?我從社交媒體上觀察到,不少時尚部落客在熱情地教大家如何穿成知識分子,不論是顔色的選擇還是款式的挑選,都有一套訣竅,但一不小心還是可能穿成教導主任或鄉村企業家,其中的微妙之處似乎尚需好好拿捏。

當然,不同部落客對于知識分子風也有不同的诠釋——有的強調黑白灰和大地色系,有的好像與Smart Casual無異,有的認為絕對少不了眼鏡。我們也見到過很多身穿沖鋒衣的素面朝天的大學者,毫無穿搭意識,誰又能否認他們的知識分子氣質呢?另一方面我也在想,真的會有人這樣做嗎——今天流行辣妹就穿BM,明天流行知識分子就戴鏡框?畢竟一個人的穿搭是個人特質的外在展示,是關于社會身份的流動性能指,随着時尚潮流轉換而搖擺不定,這可不酷啊。

除了要辣,還得聰明、清冷而優雅

尹清露:據我觀察,這波“知識分子風”應該是繼“y2k辣妹風”、“高冷拽姐風”之後興起的,于是和略顯寡淡正式的smart casual不同,它天然帶有之前風潮的基因——除了要辣,還得聰明、清冷而優雅。前陣子,模特Bella Hadid在羅馬出行的幾套衣服就是挺好的例子——黑色魚骨腰封、敞開領口的寬松白襯衫、扁框眼鏡,俨然一副電視劇裡剛給學生上完文學課、悠然下班走回家的“麻辣女教師”模樣。這也帶出了一系列時髦的女性知識分子偶像,比如蘇珊·桑塔格和瓊·狄迪恩。

編輯部聊天室 | 時髦與文化要兩者兼有?“知識分子風”穿搭是怎麼回事

林子人:和時髦聯系在一起的知識分子還真不少。瓊·狄迪恩縱橫美國文壇幾十年,如今流傳最廣的視覺形象大概是戴着大到遮掉半張臉的Celine墨鏡的白發老奶奶;奇瑪曼達·阿迪契的名言“我們都應成為女權主義者”(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被印在了Dior的T恤上;小紅書上有關于梁文道的穿搭圖解……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知識分子愛時髦倒也不是什麼稀奇事,但品牌對知識分子感興趣,頻頻向他們伸出橄榄枝這件事倒是值得我們思考:為什麼知識分子被認為是優秀的代言人?“知識分子風”為什麼是一個可欲的标簽?

董子琪:在《悠悠歲月》一書裡,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埃爾諾每段回憶的開頭都是對一張照片的描述,逐漸變換裝束、發型、頭巾的她屬于不同的生命階段。大學快要畢業時,她故意要梳成喬治·桑那樣的發型,當中分開緊貼兩鬓,并且袒露着寬闊的肩膀,因為這樣最有女人味。她的中年造型則是這樣的,“金褐色的長發披散在一件豪華、寬敞的黑色大外套的領子上。一塊與外套相比窄得奇怪的、散開的玫瑰頭巾的一角垂在肩上。”讀的時候我确實會想,“豪華、寬敞的大外套”對于一個作家來說重要嗎?可是整本書就像是一部流動着的時尚史,豪華的大外套是她四十歲那年的時尚,三十歲流行的則是結構主義的文法、超現實主義的戲劇和小說,向銀行貸款買房子、冰箱和汽車也是一種時尚嘛。

是時尚的金色碎片令《悠悠歲月》顯得意識流嗎?可如果用逛街擁抱時尚的角度來閱讀意識流小說不就很輕松了?伍爾夫喜歡逛街,在日記裡留下買珠寶、裙子、大衣的記錄,她也留戀進階百貨商場的優雅女店員還有街面商鋪的流光溢彩,更不認為時尚生活就不如戰争國事更不值得書寫。

編輯部聊天室 | 時髦與文化要兩者兼有?“知識分子風”穿搭是怎麼回事

以此為出發點,我覺得《達洛維夫人》用逛街的思路來閱讀就更加容易了解,《悠悠歲月》也是如此。這并不是将深刻的文本平庸化,如果想到新物件如同從天而降的靈感,那麼跳躍、沐浴在金光中的女人本身也是詩人一般。

知識分子穿搭好像大多追求中性風,不能太過突顯女性特質

潘文捷:前面子人和子琪舉了好幾個時髦女性知識分子的例子。很有意思的是,之前我還覺得,在父權制之下,穿搭時髦更像是女性的事情,但現在男知識分子也要穿風衣圍羊毛圍巾,似乎也“卷”起來了。

《時尚的啟迪》裡談到,19世紀之前歐洲男性的衣服也很華麗,後來在維多利亞時期,男性要建立起男性身體的特權,是以規避身體,強調心智,轉向了一種冷靜節制的服飾風格。哲學家格奧爾格·齊美爾也覺得男人應該對服飾漠不關心,這樣可以使自己更加專注地從事其他活動,來彰顯自己的獨特内涵。歌德也穿得很樸素。時尚和服飾還被納入戀物癖的範疇,當時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就認為戀物癖是閹割焦慮的一種符号化的解決。

按照這種說法,知識分子也應該更強調心智、強調自己獨特内涵、拒斥時髦穿搭才對,最起碼不需要迎合凝視的男知識分子應該是這樣吧(不是說這樣正确)。不過,如今的消費主義已經席卷了一切。當然,在這樣的情況下,“冷靜節制”、“樸素”等過去注重智識、輕視身體的特色也可以被拿來運用在知識分子風的服飾打扮中,展現前面清露提到的“聰明”、“冷清”等特質。

徐魯青: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知識分子穿搭好像大多追求中性風,妝容和服飾都不能太過突顯女性特質,很少有太濃郁的妝容,大多追求素顔或者是僞素顔,服飾也不應該有裸露過度的地方。畢竟人們總覺得一個性感的女人是沒腦子看書的,這讓我想到《倫敦生活》裡的著名諷刺台詞——"I sometimes worry that I wouldn't be such a feminist if I had bigger tits.”(有時我會擔心我的胸更大些就不會成為這麼女權主義的人。)

在伍迪·艾倫經典的“知識分子”電影《安妮·霍爾》裡,飾演女主角的黛安·基頓就酷愛西裝眼鏡搭配,但那時候西裝是專屬于男性的服裝,女性穿西裝打領帶頗有先鋒與挑戰的意味——在我看來也是知識分子最重要的特質——西裝後來慢慢成為“女性獨立”的穿着表達。

編輯部聊天室 | 時髦與文化要兩者兼有?“知識分子風”穿搭是怎麼回事

作家、評論家弗蘭·勒博維茨也愛穿西裝,在馬丁·斯科塞斯為她拍的紀錄片《弗蘭·勒博維茨:假裝我們在城市》裡,她的行頭總是一襲定制男款大西裝與玳瑁眼鏡,用以搭配她憤怒、挑釁、犀利的批評金句。而現在,西裝成為了小紅書ootd的王牌單品,與之相配的廓形襯衫和卡其褲在任何場合裡都不會冒犯到任何人,我們的“知識分子風”就真的隻是關于好不好看而已。

僅僅是時髦或有文化都不再足夠,你必須兩者兼有

潘文捷:随着社會流動性的增強,大家彼此都是擦肩而過的陌生人,通過穿衣打扮來展現社會身份就格外重要了。再加上媒介的發展,知識分子有上電視、上雜志的需要,每個人也都可以自拍,在一種全新的競争性的社會語境裡,大家都想要給他人留下深刻印象。要深入了解一個人确實要花時間,但穿衣打扮是大家立刻可以看到的事情。這時候,擅于使用符号來展現自己是誰或者至少想要成為誰顯得格外重要。

尹清露:雖然不算知識分子,但這股風潮由Bella來引領确實再合适不過,她曾經和卡戴珊家族的Kendall Jenner、模特Hailey Bieber并稱“北美最能帶貨的三姐妹”,但Bella的野心更大,最近幾年都在精進台步技藝向名模發展,難怪會被網友贊揚為“她已經離開之前的世界、一騎絕塵而去了”。有意思的是,這正好契合了“知識分子風”的要義,即人們對“能力上位者”形象的崇拜,而這一形象也正是女性理想自我的最新版本——僅僅是時髦或有文化都不再足夠,你必須兩者兼有,并有種“理性碾壓感性”的智識氣息。這其實也是“智性戀”的一種,隻不過戀上的不是别人,而是想象中的自己。

我挺喜歡這類穿搭的,但也承認這種想象中有十分殘酷和苛刻的一面。事實上,對于很多女性上班族來說,平日的生活已經焦頭爛額、根本無暇打扮自己(有多少人匆匆畫個眉毛、随便套件衣服就得去擠地鐵了),那些本屬于工作場合的優雅套裝,往往也隻能留到假期時再穿了。

編輯部聊天室 | 時髦與文化要兩者兼有?“知識分子風”穿搭是怎麼回事

林子人:承認吧,雖然人們對“知識分子”不乏戲谑甚至質疑(在中文語境内,知識分子通常是指接受文科高等教育的人),但“有知識”(或者更直白點說“有文憑”)就是一個稀缺且令人羨慕的屬性——稀缺的才是最可欲和最有區分價值的。在《反智時代》一書中,美國作家蘇珊·雅各比在談到美國當代的反智浪潮時注意到,缺乏接受大學教育的經濟能力是勞工階級群體中反智主義回潮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勞工階級父母們可能會一邊因為知識分子享有特權(或者他們想當然地認為知識分子享有特權)這種文化上的偏見而心懷厭惡,一邊又希望他們的孩子有機會跻身特權階層(哪怕他們更希望受過大學教育的孩子成為醫生或企業高管,而不是成為教授或媒體人)。”

在我看來,所謂的“知識分子穿搭風”反映也是類似的沖突心理。我們一方面不确定“多高的教育算是太高”,懷疑讀太多書會不會“把人讀傻”,讓人不接地氣,但另一方面我們又欽羨學識給予一個人的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你看,一個有書卷氣的人,哪怕是做追逐時髦這樣膚淺的事,也顯得那麼清新脫俗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