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送你的代碼上太空,與華為雲一起開發“最偉大的作品”

摘要:@全球開發者,報名華為開發者大賽,挑戰15萬元獎金池。

本文分享自華為雲社群《​​送你的代碼上太空,一起開發“最偉大的作品”​​》,作者: 華為雲社群精選。

“用技術改變世界”是很多程式員的終極理想,

華為雲“最邊緣的人”——代碼up主阿普,

朝這個理想邁出了一大步。

因為他的代碼被全球首顆雲原生衛星送上了太空。

阿普和團隊通過華為雲孵化并開源的雲原生邊緣計算平台KubeEdge以及邊雲協同AI架構Sedna,讓衛星具備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送你的代碼上太空,與華為雲一起開發“最偉大的作品”

現在,每每擡頭仰望天空,阿普就會很開心。Sedna是太陽系中離地球最遙遠的天體,阿普說他們給這個邊緣AI項目取名為Sedna,就像研究邊緣計算的願景一樣,探索邊緣技術的邊緣和無限可能。

@開發者,你也有個送代碼上天的機會

你是不是也想和阿普一樣,用技術改變世界?

現在,華為雲誠邀廣大開發者一起将代碼送上太空,​​​點選連結​​ 報名【華為開發者大賽·代碼上太空賽道】,挑戰15萬元獎金池!

送你的代碼上太空,與華為雲一起開發“最偉大的作品”

入選作品将有機會通過華為雲和北郵聯合設計的全球首個“雲原生衛星計算平台”,部署到“天算星座”計劃的多顆衛星中,實作“星海暢遊”。

7月15日,華為雲還将帶來代碼上太空挑戰賽賽題解讀直播。 阿普和他的小夥伴傑森,攜手北郵一号衛星系統平台負責人、天算星座試驗平台技術負責人邢若粼,和大家一起聊聊代碼上太空背後的技術。​​點選連結​​ 預約直播。

送你的代碼上太空,與華為雲一起開發“最偉大的作品”

我們也期待開發者有更多奇思妙想,基于各類星載計算裝置、星載傳感器裝置的資料,并充分運用華為雲雲原生、AI等工具和能力,開發出适用于衛星的創新應用。比如:

● 使用AI技術對衛星資料進行處理

衛星在軌運作的軌道受到地球重力、太陽活動很多複雜因素影響,導緻衛星軌道難以精準的預測。用GPS資料和人工智能方法能提供軌道外推精度,将有效降低衛星在軌運作的代價,提高衛星的自主性,提升星座編隊和保持能力。

在即将到來的星群時代将産生巨大的價值,還可基于華為雲大資料分析工具展開衛星資料分析。

● 星地協同遙測圖像分析

基于Sedna和AI開發架構ModelBox,實作一個高能效的星載目辨別别應用。比如農作物的估産、沙漠森林的演進、城市的土地資源規劃等等。

● 設計與實作星地一體化容器管理系統

星地一體化容器管理系統有助于建構自動化、智能化的衛星應用管理平台,提升應用建構、釋出、使用和運維的便捷性,充分發揮衛星的價值。開發者可以基于華為雲KubeEdge項目并對其中關鍵元件進行針對性設計與改造,實作星地協同的容器編排管理。

有了邊緣計算,衛星變得更“聰明”

為什麼需要用邊緣計算來幫助衛星變得更加智能?

以通信、遙感為代表的傳統衛星,隻有儲存能力,隻能将存儲的資料回傳到地面,不具備星上處理能力。但随着軌道上不同的衛星越來越多,産生的資料也越來越多,衛星本身産生的資料量其實已超過衛星所傳輸的資料量,這就需要衛星進行在軌的實時處理,把一些備援的資料丢棄。

為了讓衛星變得更聰明,阿普和團隊根據它的特點,對KubeEdge系統和輕量級AI推理模型Sedna做了重構,讓衛星具備星地協同AI能力和多任務處理能力。

這顆衛星運用的雲原生邊緣計算平台KubeEdge,可實作衛星在星計算處理,并且通過邊雲協同AI架構Sedna,能夠支援在衛星上使用非常少的資源更好的支援AI推理的效果,提高衛星在軌推理能力。讓它在關鍵工作中,表現得更加優異。

以氣象洪澇災害為例,雲原生衛星在Sedna的幫助下,通過在軌AI推理将被雲雪覆寫超50%的低品質圖像資料丢棄,減少傳輸壓力。有效圖檔回傳後,在算力資源豐富的中心節點使用華為雲高精度AI模型進行運算,縮短影像預處理、水域提取、監測報告生成的時間,從通常的1天縮短到1小時,顯著提升應急響應時間。

送你的代碼上太空,與華為雲一起開發“最偉大的作品”

給衛星裝APP,探索更多創新應用

以往的衛星在研制時就有相應的任務,發射升空之後也隻能完成特定任務。當衛星有了雲原生邊緣計算平台之後,可以按需更新衛星邊緣任務,科研人員也能在衛星上建構一個對所有資源進行統一管理的環境。

送你的代碼上太空,與華為雲一起開發“最偉大的作品”

“天算星座”首席科學家、北京郵電大學王尚廣教授解釋說:

以前的衛星就像老款手機隻能打電話,做不了其他任務。有了雲原生後的智能衛星就像現在的智能手機,可以安裝各種APP和軟體,分門别類用于環境監測或是科研實驗,功能更強大。

以環境監測為例,智能衛星的投入使用,不僅将應急響應時間從“天級”降低到“小時級”,而且衛星邊緣任務支援按需更新後,能通過在軌AI推理,比較暴雨前後圖檔,推測山體坍塌風險,提前預判地質災害隐患,并發出預警。

最後,歡迎有更多開發者加入,一起讓衛星更好地服務于應急通訊、生态監測、防災減災、城市建設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