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巨頭競相入場,誰能成為元宇宙“頭号玩家”?

科技巨頭競相入場,誰能成為元宇宙“頭号玩家”?

有人說元宇宙是未來網際網路的發展目标,是人類資訊技術的另一場革命,也有人說元宇宙概念隻是“割韭菜”的套路。雖然說目前元宇宙的發展可能還處于早期階段,但它的許多基本元件已經到位,已成功促進了增強現實 (AR) 和虛拟現實 (VR) 等技術與社交媒體、遊戲和視訊等領域技術的結合。

為幫助對元宇宙感興趣的技術人、創業者與投資人系統性了解元宇宙産業生态及核心技術,51CTO于2022年精心策劃了業界首場重點圍繞元宇宙技術展開的免費線上直播會議活動—MetaCon元宇宙技術大會2022,并對元宇宙的走紅曆程以及近期各大科技企業對元宇宙的布局進行了系統性的調研。

去年3月,号稱“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成功上市,讓“元宇宙”這個沉寂三十年的名詞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自此之後,元宇宙迅速走上爆紅之路。首先是“鍊圈”人士發現了它作為NFT應用場景的巨大價值,把它大肆熱炒了一波。随後便是Meta、微軟、英偉達在内的一衆大型科技巨頭紛紛入場布局。一時之間,整個元宇宙行業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争鳴。

科技巨頭競相入場,誰能成為元宇宙“頭号玩家”?

部分資料來自于元宇宙創習社、砍柴網、MetaverseHub等

PART 01

Meta:"All in"元宇宙

在衆多科技巨頭中,Facebook是對元宇宙反應最為積極的。2021年6月剛剛宣布完将組建元宇宙小組,同年10月就直接把公司名稱改為Meta。

要論對待元宇宙的态度,Meta無比堅定!

科技巨頭競相入場,誰能成為元宇宙“頭号玩家”?

(圖源:網絡)

Meta的投資涉及硬體和應用等多個方面,重金投入元宇宙,Meta的目标明确,不僅要掌握對硬體、作業系統等底層設施的主導權,還要創造新的流量增長點。

早在2014年7月,Meta就斥資20億美元收購了著名的VR裝置公司Oculus。在擁有了Meta這個強有力的後盾之後,Oculus陸續推出一系列新産品。尤其是在2020年9月,Oculus推出了OculusQuest2。這款VR眼鏡憑借極高的成本效益讓當時的Facebook在VR裝置市場的份額得到了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為了配合在VR硬體領域的布局,Meta還進行了元宇宙應用和内容的開發。針對人們對于VR生活、工作以及社交娛樂的需求,Meta推出了四個VR平台:HorizonHome、HorizonWorkroom、HorizonWorlds和HorizonVenues,初步建構了一個完整的元宇宙應用生态。

此外,Meta還建立了AppLab平台,讓一些小型開發團隊可以繞開應用商店,直接向使用者分享其VR遊戲作品。此舉顯然是想繞開蘋果和谷歌,進一步搶占内容入口。總的來說,Meta作為綜合型巨頭,在前端硬體,底層架構、人工智能、内容與場景這四大方向均有不錯的布局。

PART 02

微軟:企業元宇宙“先行者”

微軟CEO Satya Nadella 在 Microsoft Inspire 的一次演講中,首次提出“企業元宇宙”的概念,其具體含義是“随着數字與實體世界的融合而産生的基礎設施堆棧的集合體”,是數字孿生、物聯網與混合現實的結合。與 Meta 的布局思路不同,微軟更多地專注于企業元宇宙的方向。

科技巨頭競相入場,誰能成為元宇宙“頭号玩家”?

(圖源:網絡)

2021年底,微軟推出了兩款元宇宙應用:ConnectedSpace 和 MeshforTeams。其中,ConnectedSpaces 是其 SaaS 産品 Dynamics365 的一個子產品,主要被用來進行企業管理。依靠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技術,它可以幫助管理者實時觀察本企業的運作情況,并提出改進管理的具體建議;而 MeshforTeams 是作為微軟的 SaaS 協同辦公工具 Teams 的一個元件推出的,它可以為人們創造一個元宇宙的辦公環境。結合 MeshforTeams 的 MR(混合現實)功能,身在各處的使用者可以将自己化身為虛拟人物,通過 Teams 加入協作,召開會議、發送資訊、處理共享文檔等,共享全息體驗。

除了技術層面,微軟在遊戲行業的收購則進一步豐富了其元宇宙的布局。今年1月,微軟宣布以687 億美元收購了動視暴雪。微軟方面認為,這筆收購将為其提供元宇宙的基石。在元宇宙發展初期,微軟的闊綽出手,恰逢其時。

PART 03

谷歌:秘密發力AR裝置

相較于Meta和微軟,谷歌的元宇宙布局就顯得非常隐秘。根據外媒報道,谷歌近期開始了一個名為 Iris 的神秘項目。據了解,該項目很可能是開發一款AR頭盔。

科技巨頭競相入場,誰能成為元宇宙“頭号玩家”?

(圖源:網絡)

這個項目極其隐秘,想要進入其研發大樓需要特殊的驗證,且并非所有員工都有資格進入。此外,Iris 項目的參與人員都必須和公司簽署保密協定。據傳聞,Iris 項目人數超過300人,且技術大牛雲集。

根據谷歌内部人士透露,這款 AR 頭盔将使用外向攝像頭将計算機圖形與現實世界的視訊融合在一起,其呈現效果将比 Snap 和 Magic Leap 等現有的AR 硬體産品更加真實。這款産品将使用谷歌處理器,可以在 Android 上運作。

對于作業系統,谷歌正在研發一款新的作業系統 Augmented Reality OS,用于未來可能研發的增強現實頭盔産品。此外,谷歌計劃使用其資料中心遠端渲染圖像,然後通過網絡連接配接,将它們傳輸到使用者的頭顯中。

可以看出,重金投入的谷歌自然希望能在元宇宙中占據一席之地。

PART 04

蘋果:以"AR"之名悄然布局

如果元宇宙真的來了,那麼現在以手機為主的終端就會受到颠覆。這對蘋果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好不容易得來的市場優勢或将消失。需要指出的是,盡管蘋果沒有公開強調元宇宙,但其在私下對元宇宙的布局并不少。隻不過,正如庫克所言,這些布局并不是以元宇宙的名義,而是以AR的名義進行的。

蘋果在AR硬體領域已經申請了大量專利,例如“視網膜直接投影技術”(DirectRetinalProjector)專門用來處理輕便可帶裝置難以實作AR成像的問題;而“可變焦透鏡系統”(TunableandFoveatedLensSystems)則被用來解決近視眼使用AR眼鏡的問題。

相比于硬體,蘋果在AR開發平台上的布局則相對完整。其推出的 ARKit、RealityKit、RealityComposer、RealityConverter 已經構成了比較完整的AR開發生态閉環。依托這四個平台,蘋果就可以打造完整的AR創作生态。有消息稱,蘋果将在今年推出一款AR頭戴裝置,2030年将推出AR隐形眼鏡。可以說,蘋果針對于元宇宙的布局,正在穩步推進和完善中。

PART 05

英偉達:為工程師搭建元宇宙

在元宇宙時代,英偉達依然有望延續其在PC時代、移動終端時代儲備的技術優勢,尤其在GPU技術、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目前,英偉達在硬體入口、底層架構、人工智能等方向上均有布局。2021年,英偉達已釋出包括 Omniverse 平台、Omniverse Avatar 等,有望将元宇宙落實到工業場景。

Omniverse是一個面向企業的虛拟工作平台,将GPU、CUDA、實時光線追蹤 RTX 技術等所有軟硬體技術集中到一個平台,形成完整的全棧解決方案,進而以更高效和相容的方式,解決與“實體世界拟真”的相關痛點。Omniverse 能讓遊戲開發者輕松應對複雜的流水線工作,以此提升工作效率。在 Omniverse 平台上,動畫、紋理、燈光、幾何圖形等正常遊戲制作的流水線工程将能一舉打通連結。每個人都能看到他人在做什麼,并能做到“眼見為實”。

科技巨頭競相入場,誰能成為元宇宙“頭号玩家”?

(圖源:NVIDIA)

據了解,英偉達還将利用 Omniverse 來建構一個數字孿生模型 E-2(Earth Two,地球二号),用來模拟和預測氣候變化。依靠雲計算、算力、工程師元宇宙等方面的優勢,英偉達一直在努力做更多嘗試。

PART 06

Roblox:元宇宙雛形顯現

Roblox是首個将元宇宙概念寫入招股說明書的公司,并提出平台通向元宇宙的8大關鍵特征:身份、朋友、沉浸感、随地、多樣性、低延時、經濟以及文明。Roblox着力打造内容與場景這一闆塊,同時平台也為創作者提供了簡易的工具與技術,即由用戶端Client、創作平台Studio、雲架構Cloud三大元件構成生态閉環。

基于Client、RobloxStudio、Cloud三大基礎設施,Roblox在遊戲層面實作了内容的可編輯性和可探索性,已經具備了元宇宙的雛形。

PART 07

微美全息:深耕元宇宙底層技術

微美全息是一家專注于全息AR的科技公司,2016年就開始深耕 AR/VR,可以提供 5G+AI和 AR/VR 為核心的元宇宙底層基礎技術,可以為元宇宙的應用提供技術基礎。目前,微美全息有XR頭戴式顯示器産品“WiMi Hologram SoftLight”,增強現實頭戴式顯示器新品“WiMi HoloAR lens”,全息脈沖雷射雷達産品“WiMi HoloPluse LiDAR”等硬體産品。

在技術搭建上,微美全息基于成像檢測和識别技術、模闆比對和檢測技術、視訊處理和識别技術、成像識别中的全息3D層替換技術和成像跟蹤中的動态融合處理技術,将全息AR内容嵌入到元宇宙應用中,這将在元宇宙商業應用中産生商業價值。此外,微美全息雲擁有領先的3D計算機視覺技術和 SAAS 平台化技術,這些技術在全息廣告、全息娛樂、全息教育、全息通訊等領域都能使用。

PART 08

騰訊:超前布局,拼圖完整

騰訊應該是國内網際網路公司中較早開始布局元宇宙的企業之一,馬化騰首先提出“全真網際網路”概念。早在2012年,騰訊便以3.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Epic Games 49.9%的股權;2020年,騰訊參與了元宇宙第一股 Roblox 的 G 輪融資,2021年,騰訊獨家代理的國行版《Roblox》上線。事實上,不論是 Roblox 還是 Epic Games,都在元宇宙的競争中擁有一定的優勢。

騰訊在底層架構(引擎Unreal Engine)、後端基建(雲服務、大資料中心)、内容與場景(各類型内容産品與成熟的社交網絡互通生态)這三大方向上都精心布局。由于硬體層面存在短闆,騰訊拟以 27 億元收購遊戲手機公司黑鲨科技,并且黑鲨整體還将并入PCG事業群。此次收購後,黑鲨科技将從以遊戲手機為主的硬體廠商轉型為 VR 裝置生産,而 VR 裝置正是元宇宙世界的入口。此外,騰訊還推出了全新 XR 業務,相關技術也在逐漸落地應用。

科技巨頭競相入場,誰能成為元宇宙“頭号玩家”?

(圖源:MetaverseHub)

不論是全真網際網路還是元宇宙,騰訊在這場未知的變革中積極布局,在通往未來下一代網際網路的道路上搶占先機。

PART 09

阿裡巴巴:推進電商多場景應用

阿裡在元宇宙方向的布局可以追溯至 2016 年在淘寶上線 VR 購物功能,并投資 AR 獨角獸 Magic Leap。2021 年阿裡在元宇宙方向的布局更加頻繁,先後成立新品牌“雲鏡”、XR 實驗室,聘請 AYAYI 成為天貓超級品牌日數字主理人等。在技術層面,據阿裡雲内部人士透露,針對元宇宙的企業及應用,阿裡雲提供了從渲染、串流到編碼的一整套視覺計算解決方案。

與騰訊一樣,阿裡也申請注冊了“阿裡元宇宙”、“淘寶元宇宙”等多項商标。此外,基于雲計算底層技術積累,阿裡也拓展了許多面向元宇宙方向的解決方案,如雲遊戲等;基于電商場景的體驗優化,如 VR 購物、VR 硬體以及虛拟人營銷。總體來說,阿裡針對元宇宙的布局,同樣值得期待。

PART 10

百度:首個落地的元宇宙産品

引人矚目的是,百度率先推出了落地的元宇宙産品——希壤。

這是一款元宇宙社交 App,使用者可以在其中建立虛拟身份,還可以在虛拟世界中與好友即時語音、互動交流。希壤需要置于同一伺服器下,借助資料傳輸算法調優和本地渲染引擎調優,大容量高并發伺服器建構等方面,進而提高系統的穩定性。百度表示,“通過百度智能雲打造的 AI 原生雲,為此次“希壤”世界提供了 PFLOPS 級别的超大異構算力、數百 GB 的帶寬資源以及可無限擴充的存儲,才能支援這一超大量級的資料傳輸工程。”

需要說明的是,“希壤”帶來的元宇宙還處于探索階段,但依靠自身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和成功經驗,百度有望沿着元宇宙的道路不斷突破技術瓶頸。

PART 11

網易:通過元宇宙技術上市敲鐘

網易關于元宇宙的動作同樣引人關注。由于疫情的影響,人們開始線上上辦公。網易推出的沉浸式活動平台“瑤台”不僅可以定制化活動場景,還提供了PPT嵌入式播放、分會場自由切換和文字及語音群聊等會議功能。去年上市的網易雲音樂,更是通過“瑤台”舉辦了首個“元宇宙”上市儀式,其創始人丁磊還與他的兩個虛拟人形象一起敲鐘,令人印象深刻。

科技巨頭競相入場,誰能成為元宇宙“頭号玩家”?

(圖源:網絡)

此外,網易還投資了“虛拟人”生态公司次世文化,打造了迪麗熱巴的虛拟形象“迪麗冷巴”,黃子韬打造的虛拟形象“韬斯曼”等。在技術層面,網易先後投資了多家VR技術公司,比如VR流媒體直播公司NextVR、VR裝置廠商AxonVR、虛拟形象以及人工智能模組化的Genies。

可以看出,從AI到VR,從前端研發到虛拟人終端,網易的布局版圖已經覆寫了整個虛拟現實的核心技術,并且有了落地的産品。

PART 12

位元組:重金收購Pico,全面布局

2021 年 8 月底,位元組以 15 億美元(約合 96 億元人民币)收購了 VR 軟硬體研發制造商“Pico”,這标志着位元組在元宇宙領域的布局邁出了重要一步。随後我們便看到抖音官方團隊推出的知名虛拟人“柳夜熙”,創下了釋出第一條視訊就漲粉上百萬的記錄,并收獲了 300 多萬點贊,随後虛拟人再次引發社會關注,并誕生了一批備受追捧的虛拟偶像。

科技巨頭競相入場,誰能成為元宇宙“頭号玩家”?

(圖源:抖音)

截至目前,位元組在元宇宙的布局已經砸下了上百億元,涵蓋了社交軟體、VR 硬體和虛拟人,布局非常全面。面對元宇宙的時代,位元組跳動似乎準備好了讓元宇宙也“跳動起來”。

PART 1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