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大钊眼中的“赤色”

作者:王善英

李大钊眼中的“赤色”

李大钊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和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關心民生疾苦、胸懷民族大義,為了勞苦大衆的幸福自由,為了民族的獨立複興,用生命和熱血踐行了一位共産主義革命戰士的“赤膽忠心”,履行了自己的生命格言:“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

“試看将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李大钊敏銳地覺察到一股不可阻擋的赤色潮流正以摧枯拉朽、雷霆萬鈞之勢席卷而來,這股赤色潮流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人類解放之潮流、社會主義革命之潮流,是中華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希望之潮流。1918年李大钊在《Bolshevism的勝利》中把這股赤色潮流和運動比作“凜冽的秋風”,把皇帝、貴族、軍閥、官僚、軍國主義、資本主義等曆史上一切殘餘的東西比作“枯黃的樹葉”,指出赤色潮流就像秋風掃落葉般把一切腐朽、反動、沒落的東西一個一個打落在地,而那代表自由曙光和人道警鐘的馬克思主義則奏響了勝利的凱歌。李大钊欣喜、興奮、熱情地擁抱這股馬克思主義的赤色潮流,指出“試看将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這“赤旗”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旗幟、是社會主義革命的旗幟。

李大钊迫不及待地将這股赤色潮流介紹給正在為救亡圖存而苦苦探索的中國知識分子和正在水深火熱中掙紮的中國勞苦大衆。自1919年至1924年間,李大钊發表了大量關于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包括《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馬克思的經濟學說》等。這期間,李大钊已經對馬克思主義有了較為全面深刻的了解與把握,逐漸從一名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并不斷在中國大地上撒播馬克思主義的種子、點燃馬克思主義的火苗,成為馬克思主義的“播火者”。

“請問這個赤色,是什麼東西染成的?”李大钊在系統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同時,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中國革命形勢,積極投身革命實踐,倡導和推動“赤色”革命,并深刻思考革命的路徑問題。一方面,李大钊熱情讴歌并歡呼迎接“赤色”革命。另一方面,李大钊深刻揭露當時軍閥混戰的黑暗統治和反動本質,批判黑暗的軍閥統治進行的白色革命将中國變成了灰色,并擔心他們會繼續将中國變成黑色。不僅如此,李大钊還進一步揭露了反動軍閥對新文化、新思想及赤色革命的恐懼、抵制與扼殺,“赤色”成為當時各種軍閥、财閥等反動勢力眼中的危險顔色和絞殺的目标。

在革命過程中,李大钊逐漸意識到“赤色”革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作的,而是需要用鮮血和生命來熏染和澆灌的。1919年10月12日《新生活》第8期,李大钊發表《雙十字上的新生活》,深刻指出了革命犧牲的不可避免性,認為人道、真理、自由、平等、共和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奮鬥和不斷犧牲,平等、自由、幸福的赤色世界更需要用革命者的鮮血和犧牲來浸染和培植。“把我們自己犧牲給他,他的美善,才真能為我們所享受,所獲得。愛的法則,即是犧牲的法則”,這是李大钊對自己“請問這個赤色,是什麼東西染成的”最精準的回答。李大钊不僅對赤色革命的艱巨性有着深刻的認識,還在長期的革命鬥争實踐中更深切地體會到革命的殘酷性,并做好了随時為革命奉獻犧牲的心理準備。

“自由的花是經過革命的血染,才能發生的”。随着革命的深入,李大钊逐漸認識到要建立一個真正代表群眾利益、帶領人民進行革命的“赤黨”。真正的“赤黨”是内外統一、裡外都紅的黨,是一顆紅心随時準備為革命奉獻犧牲的黨,而不是“外面挂着一層紅皮,裡面卻全是白的”的“紅蘿荸黨”。李大钊用“紅蘿荸黨”來比喻當時中國境内受帝國主義扶植卻打着革命旗号的反動軍閥等僞赤黨。為此,1920年秋,李大钊上司建立北京共産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并積極推動建立全國範圍的共産黨組織。1921年3月,李大钊再次呼籲要建設一個像俄羅斯共産黨一樣的真正代表群眾利益的團體,帶領群眾進行社會改革和革命,進而建設一個赤色的國家。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宣告成立。從此,中國人民和中國革命有了上司者和主心骨。中國共産黨成立後,李大钊成為革命運動的重要上司者,積極推動中國赤色革命事業發展。他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地區黨的工作,并擔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區分部主任。他在組織勞工運動、農民運動的過程中認識到武裝鬥争的重要性,并積極推動國民革命、促成國共合作和統一戰線建立,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開創性和奠基性的卓越貢獻,指明了當時中國革命的道路和方向。

1924年6月上旬,根據中共中央的安排,李大钊率中國代表團赴莫斯科出席共産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是以有機會在莫斯科參觀通路,領略了莫斯科的赤色世界。李大钊從莫斯科寄給國内記者的通訊中有大量關于莫斯科赤色見聞的描述,他看到莫斯科這個“赤色的都城”,看到俄國共産黨的旗幟如“一幅華美的赤旗臨風飄揚”,看到俄國共産黨的少年組織隊伍“紅十月”,看到“紅三角橡皮制造工廠”等标注赤色印記的各種事物和場所。莫斯科之行讓李大钊對赤色的國家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認識,進一步堅定了革命信念和革命意志,對中國革命充滿豪情壯志和殷切期望。

随着革命形勢的進一步發展、國民黨白色恐怖政策的實施,李大钊對中國革命道路有了更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中國的赤色革命需要舉起自己的赤色旗幟,建立自己的赤色軍隊、赤色政府和赤色政權。然而遺憾的是,革命尚未成功,李大钊卻于1927年4月28日慘遭反動軍閥殺害、英勇就義,時年38歲。李大钊在贊揚俄國革命精神時曾指出,俄國大革命的精神不僅僅代表俄國的精神,而是代表人類共同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對自由的追求,而“自由的花是經過革命的血染,才能發生的”。李大钊最終為了這人類自由的精神、為了中國革命獻出了一片赤子之心和寶貴的生命,用鮮血澆灌了那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而綻放的自由之花。(王善英)

來源: 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