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源危機持續 歐洲工業實力恐遭明顯削弱

作者:春河月亮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 由于能源供應減少導緻成本上升,歐洲各國政府紛紛要求工業企業節能。今年第三季度,歐洲工業用天然氣和電力需求有所下降,有助于歐洲渡過能源危機。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工業能源消耗減少不單是節能的結果,大規模停工停産也是原因之一。

經濟學家和行業團體提醒,如果能源成本高企狀況持續,歐洲工業基礎可能遭嚴重削弱。能源密集型行業企業正加速外流至能源價格較低的國家和地區。

能源危機持續 歐洲工業實力恐遭明顯削弱

10月18日,車輛經過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總部大廈。歐盟委員會當天提出聯合購買天然氣、對歐洲天然氣基準價格實施限價機制、協調歐盟成員國能源供應等新的緊急措施,以應對歐盟天然氣價格高企,確定今冬能源供應安全。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據路透社2日報道,歐洲工業活動眼下下降至2020年5月以來最弱水準,顯示歐洲可能正走向衰退。國際能源署估計,歐洲工業第三季度天然氣需求同比下滑25%。一些分析師認為,這一降幅無疑是大規模停工的結果,單靠節能無法實作。

德國工商大會2日釋出的報告顯示,在工業強國德國,企業因能源成本高企而削減生産規模。逾四分之一化工企業、16%的汽車企業被迫減産;17%的汽車企業計劃把部分生産遷至國外。

德國工商大會總經理馬丁·萬斯萊本說,減産最明顯的企業是化學制品和金屬等能源密集型中間産品的生産商。

歐洲化學工業協會說,歐洲迄今首次成為化學制品淨進口方。

能源危機持續 歐洲工業實力恐遭明顯削弱

9月8日,一名男子在德國柏林的加油站給汽車加油。近期,德國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居民生活成本提升。德國政府9月4日宣布2月中旬以來第三輪纾困計劃,金額達650億歐元,旨在幫助德國群眾和企業應對嚴峻的通貨膨脹。新華社記者任鵬飛攝

過去12個月,歐洲聯盟國家鋁産量“腰斬”,減少100萬噸。來自歐洲有色金屬協會的克裡斯·赫倫說,重新開機一座鋁冶煉廠的成本高達4億歐元,鑒于歐洲經濟前景不明,重新開機幾乎不可能。

赫倫說:“從曆史上看,每當出現這類暫時關閉,其結果就是永久關閉。”

路透社彙總的貿易資料顯示,歐盟全部9座鋅冶煉廠都已減産或停産。

經濟分析師說,歐洲工業數十年來一直在把生産轉移到勞動力相對廉價的地方,以降低成本,而能源危機加劇了這種外流。

能源危機持續 歐洲工業實力恐遭明顯削弱

這是8月1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美國總統拜登當日在白宮簽署通脹削減法案,決定未來10年投入約4300億美元用于氣候和清潔能源以及醫療保健領域等内容。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如果能源價格保持高位,歐洲部分工業會變得缺乏結構性競争力,”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進階經濟分析師丹尼爾·克拉爾說,“工廠将關閉并遷至美國,那裡頁岩油氣資源豐富且便宜。”

路透社分析,歐洲能源密集型行業,如鋁、化肥和化學制品行業,或有企業将生産永久遷移至能源價格優勢地區。歐洲今年10月天氣異常溫暖,預計冬季不會太冷,能源價格有望回落,但企業在歐洲的用氣成本仍是它們在美國的大約5倍。

印度塔塔化工歐洲公司總經理馬丁·阿什克羅夫特說:“如果這是結構性變化,且天然氣價格保持高位的情況持續3到4年,實際風險是工業投資會流向其他能源價格較低的地方。”(陳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