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渴望成為一株植物,在男性主宰的科學世界中縱情生長

作者:Beiqing.com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萬物的簽名》,來自美國作家伊麗莎白·吉爾伯特。

人生無非兩件事:擁有愛,擁有熱愛。《萬物的簽名》是時代周刊全球百大影響人物、《美食祈禱和戀愛》作者曆時七年超越之作,細膩磅礴的女植物學家傳奇。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将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書評君期待,在這個新欄目下,向所有人提供關于閱讀的優質評價,也同新的優秀“書評人”共同成長。

本期書目

《萬物的簽名》

她渴望成為一株植物,在男性主宰的科學世界中縱情生長

作者:(美)伊麗莎白·吉爾伯特

譯者:何佩桦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 2022年7月

她渴望成為一株植物,在男性主宰的科學世界中縱情生長

作者簡介:

伊麗莎白·吉爾伯特(Elizabeth Gilbert)。千萬級暢銷書作家《美食,祈禱和戀愛》作者。《時代周刊》“影響世界100人”之一。曾在《GQ》《紐約時報》等知名雜志擔任記者,兩度獲得美國國家雜志獎。2006年,自傳《美食,祈禱,戀愛》出版,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榜200餘周,後被改編成同名熱門電影;2013年出版的小說《萬物的簽名》被《紐約客》《華盛頓郵報》等知名媒體評為年度圖書;2019年出版女性題材小說《女孩之城》。

評審員001 蘇菡玲

苔藓之愛

一個女人,一個民間女性植物學家,一個為研究、探索自然界奧秘而獻身的女人。她有着豐盈的精神世界和多彩的生活經曆,是馬克思意義上的“自由人”的一個代表,一個典型的“這一個”。

《萬物的簽名》是伊麗莎白·吉爾伯特的新書,該書不僅僅是一個女人的史詩,也是一部地球的編年史。洋洋灑灑40餘萬字,展示了十九世紀波瀾壯闊的社會衆生像:從裡士滿的皇家公園到阿姆斯特丹的霍特斯植物園,從皇家海船上的紳士和流氓,到塔希提島上的牧師和兒童,從刻骨銘心的戀愛到憤怒的無性婚姻,一頁頁工筆畫一樣描繪出來,也正是這種僞傳記性的叙述,吸引讀者欲罷不能一路追下去。

女主人公阿爾瑪的形象飽滿、鮮活、生動,故事線從她的出生一路展開,透過這個植物學家傳奇的一生,慢慢掀開女性的隐秘世界和大自然的終極奧秘。

關于阿爾瑪的愛情,吉爾伯特展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她探讨了男女之間産生愛情的重要因素,不是财富,也不是智慧。首先,阿爾瑪擁有驚人的财富。她的家産多到聞所未聞。她的父親—植物學家亨利,在爪哇島的金雞納種植園使他奇富無比,被稱為“秘魯王子”,在費城擁有奢華的莊園和私家碼頭。她的母親—比阿特麗克斯,是歐洲世家的後人,通曉五種現存語言和兩種絕迹語言,在植物方面的專業程度可匹敵任何男人。阿爾瑪本人,出生于富麗堂皇的白畝莊園并繼承了父母全部的财産。她聰明睿智,積極樂觀,精力充沛,有超強的探索精神。16歲就開始在《美國植物》月刊發表論文,是很有名氣的植物學家。她花了二十六年的時間觀察苔藓的進化與後退,進而得出“競争轉變論”這一偉大的發現,并于1854年寫出論文,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是同一個觀點。

這絕世無雙的大腦,這富可敵國的财産,依然不能為阿爾瑪帶來愛情,為什麼?是的,她不漂亮,甚至醜。布滿雀斑,高大,強健,大骨架,粗關節,寬闊的肩膀和臀部,厚實的胸部,長得像個男人。是以,從沒有男人向她求婚。

作為苔藓領域的專家,平凡、單調、樸素、原始的苔藓,告訴了阿爾瑪什麼?

苔藓沒有愛情,卻有無窮的力量。苔藓沒有根,不結果,不能在體内傳輸水分,沒有雌雄器官,不能授粉,人類無法弄明白它是如何繁殖的。但是苔藓強壯得驚人,如果給它足夠的時間,它可以吞噬巨石,讓岩石變砂礫,砂礫變塵土。和地球上所有生物一樣,為了生存下去,苔藓不停地調整自己,減少對陽光直射的依賴,培養幹旱多年後自我修複的能力,以适應氣候變化。

阿爾瑪發現,促成苔藓進化背後的隐秘機制,就是生存鬥争。危機越大,進化越迅速。一切改變的動力,都處于絕望和緊迫中。地球沒有足夠的資源讓一切存活,隻能物競天擇,适者生存。在當時,阿爾瑪這個重大發現和尼采的“上帝死了”一樣驚世駭俗。可是她遲遲不肯拿出來發表,因為她無法解釋這個理論的一個漏洞:人類的自我犧牲精神。

她解釋不了舍己救人和自我犧牲的進化優勢。如果自然界的遊戲規則是競争,為什麼有的人會為了另一個甚至素不相識的人犧牲了性命?她卡在了這裡。幾年以後,當她讀到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她發現自己和達爾文都在無意中發現了同一個寶藏箱,她從苔藓而他從雀類推斷出同一個結論。然而,達爾文也沒有解決有悖于自然法則的人類的自我犧牲精神,甚至在他之後出版的《人類的起源》中也沒有提起。

在達爾文的葬禮上,第三個人出現了,他叫艾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是達爾文指定的葬禮上的擡棺人。他的《動物的地理分布》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具決定性的動物地理學文本,他也幾乎是同時提出了物競天擇理論,是以阿爾瑪始終默默關注他,并最終和他見面,暢談那個關于人類的利他主義和自我犧牲的進化漏洞。

華萊士認為,進化論雖然幾乎闡釋了自然界的一切,但不能闡釋人類的思想,思想沒有什麼實用性,科學、藝術、詩歌、道德、尊嚴、犧牲,這些不應該是物競天擇的産物。他認為宇宙中有一個至高的智慧存在,它想要喚醒人類并與之交流。即:物質世界之外還有人類未知的領域存在。

讀到這裡,我想起來吉爾伯特在TED演講中曾經提到類似的說法。所有的藝術家都會遇到創作進入瓶頸期的焦慮,怎樣為這種焦慮找到一個解脫之道?她發現,在古希臘和古羅馬,人們相信創造力來自守護神,是神幫助藝術家來創作。創作過程并不都是理性的,她說,詩人、作家、音樂家經常會遇到不可思議的靈感,就像天外來客。為了減輕創作壓力,藝術家無需将創作靈感賦予自身而自我折磨,要把靈感看作是自己與守護神之間的合作關系。創作中那些思接千載、視通萬裡的時刻,不過是神借藝術家來創造出來流傳于世的作品而已。她說,作家負責寫,其他的交給神。确實,在閱讀她美妙的文字和叙述的過程中,時時會有如有神助的贊歎。

《萬物的簽名》給人一種不是小說而是人物傳記的錯覺,仿佛阿爾瑪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飽經滄桑的植物學家,她愛情無果,婚姻無性,畢生的研究雖然是人類曆史上的重大發現,卻因遲遲沒有提出而錯過了出名的機會。她像苔藓一樣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又像苔藓一樣因為沒有花朵、果實而不得不調整自己适應這殘酷競争的世界,最後,她像苔藓一樣兀自寂寞地生長、擴張、萎縮,為這個世界奉獻了自己作為獨一無二的個體的精彩體驗。

讀完小說,總結起來有這麼三個感覺:一是寫女人,還是女作家寫出來的更通透;二是作者能夠非常熟練地把史料和想象融為一體塑造人物,打造出牛奶和咖啡般完美融合的佳作;三是作家始終關注女性痛苦之身,并客觀冷靜地描寫出來。

閱讀評分:8分(滿分10分)

評審員002 曠野穿過了風

生命如此寬曠遼闊,

愛自己也愛萬物

“人生無非兩件事,擁有愛,擁有熱愛”——

“愛”和“熱愛”是主人公阿爾瑪一生的總結,她被愛,追求愛,探索熱愛。

本書作者伊麗莎白·吉爾伯特,她被《時代》雜志列為“影響世界的100人”之一,也被無數美國女性當做精神導師、人生标杆。這本書會讀得你暢快淋漓,心流湧現!走過了阿爾瑪的一生,她的智慧、勇敢、對自我的追尋對植物的探索,你會感到茂盛的生命力。

親情:自信、強大、包羅萬象

阿爾瑪的父親勇敢富有,母親聰明體面,阿爾瑪在父親的百畝莊園盡情探索植物,在藏書室分類并閱讀書籍,母親告訴她沒有一個吃得飽體質好的聰明女孩死于學問過多,她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為一個思想獨立、善于思考、勇于表達的女孩!

友情:了解别人的犧牲和苦難

阿爾瑪在成長的過程中,遇見了外貌出衆的養女普魯登絲,她不卑不亢沉穩謹慎,看似冷漠卻深愛家裡每一個人,婚後和丈夫一起奔走在廢除奴隸制度的艱難路上,她能為了愛和正義犧牲自己;純真又有些荒謬的芮塔,似乎天生是個有趣的野孩子,她令阿爾瑪感到放松愉悅;阿爾瑪在裝訂室探索到身體的奧秘,渴望身體的狂喜,她覺得自己愛上了儒雅的霍克斯......每一個人的出現似乎都在教會阿爾瑪什麼,當下的情緒令她迷茫難堪,她全身心投入了自己的熱愛——“植物”,并發現了“苔藓”。

愛情:相信愛和包容

安布羅斯的出現讓阿爾瑪以為自己遇到了真愛,他們是如此的合拍,纾解了彼此的孤獨。他們的談話好像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碰撞,安布羅斯像風,自由純粹卻飄在空中沒有邏輯沒有落腳點,阿爾瑪像拿着放大鏡觀察生活,企圖尋找生活所有的細節和真相,充滿理智。

阿爾瑪和心愛的男孩有近乎完美的心理交流和靈魂契合,但婚後阿爾瑪沒有等到靈與肉的交合,卻等來安布羅斯的“白色婚姻”,她再一次陷入懷疑和迷茫,如果我年輕漂亮是否就不用忍受如此的屈辱?

這段感情沒有對錯,我們需要接受我們永遠無法了解對方的一切而進入婚姻,她們了解彼此,卻又誤解彼此,她們的渴望都是如此合理純粹。

阿爾瑪就像植物界的苔藓,沒有靓麗的外表,絲毫不起眼,卻生命力強大,不斷豐富自己,擴張屬于自己的世界。阿爾瑪對植物的生長規律,展現排序是如此的了解,卻難以看透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摩擦和變化,她好像天生屬于植物,植物學家就是她的天命。阿爾瑪敬畏自然,熱愛一切生命,她的世界很大,她對名利沒有過多的追求,她隻是想知道世界的真相。

《萬物的簽名》不僅僅是一個植物學家對植物的研究,更是女性對愛、成長、被愛、熱愛的研究,發現自己,照亮自己,懷着包容的心,在差異性裡獲得對世界的豐富認知,生命是如此寬廣遼闊,觀察自己也觀察世界。

閱讀評分:9分(滿分10分)

綜合意見

綜合評審員的意見,《萬物的簽名》得到了8.5分(滿分10分)的評價。書名“萬物的簽名”源自一種神秘主義理論,認為上帝在每種植物的形狀和形态上都刻入了其用途資訊的印記。作者借此隐喻,不僅講述了一位植物學家的傳奇故事,也是一部女性重新發現愛、世界與自我的女性題材小說。如一位評審員所說,生命如此寬曠遼闊,懷着包容的心,照亮自己,愛自己也愛萬物。

你們如何看待這本書呢?覺得評審團的意見如何?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鼓勵與批評!

作者/各位評審員

編輯/李永博 王青

校對/柳寶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