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赴日50周年,“大熊貓讓上野動物園充滿活力”

(文/郭丹 姜俏梅 李光正)大熊貓在日本有多火?如果不是來東京上野動物園和熊貓粉們交流,可能很難體會到日本群眾對大熊貓的愛有多深。

1972年10月28日,作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友好使者,首批旅日大熊貓“康康”和“蘭蘭”在百餘名警備人員的護送下來到了上野動物園。在與觀衆見面的首日,上野動物園湧入3000餘人,需要排5小時的長隊才能看上熊貓一眼。日本群眾對大熊貓的狂熱自此開始,1973年更創下了上野動物園920萬人次的入園參觀最高曆史紀錄。

半個世紀以來,大熊貓一直是深受日本群眾喜愛的“友好使者”。近日,為了慶祝大熊貓到來50周年,上野觀光聯盟特意在上野公園舉辦了“上野大熊貓節”。位于公園内的上野動物園正門處,日本郵局特設了“熊貓郵局”,從郵票到郵戳到郵筒,都是大熊貓的圖案。10月28日清晨,“熊貓郵局”尚未開門,遊客們就開始排起長隊,隻為能夠買到限量版的“大熊貓來日50周年紀念郵票”。

73歲的久恒喜久江向記者講述了50年前她來上野動物園看大熊貓的情景。“那時候聽說能看到大熊貓,我特意請假跑來排隊看。”如今,已經退休的久恒喜久江成為上野動物園的大熊貓志願者,每周來動物園多次,為的就是能經常看大熊貓,也為了能讓更多的遊客、更多小朋友了解大熊貓、愛上大熊貓。

“大熊貓記者”中川美帆排在隊伍的最前方。她告訴記者,自打記事起和媽媽一起看了大熊貓,她就深愛上了大熊貓。到現在為止,為了看大熊貓,她已經去過23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還出版了關于熊貓的專著《熊貓世界 我們愛大熊貓》,為大家講述世界各地的熊貓故事。如今,她成了一名專職記者,每天都會來動物園拍各種和熊貓有關的照片,并及時把這種幸福通過社交網站傳遞給日本群眾。

日本著名的落語家(單口相聲演員)林家三平也攜夫人來參加“上野大熊貓節”。林家三平在中國也非常有名氣,作為“大熊貓支援大使”,他與大熊貓緣分很深。“那時候我5歲,爸爸帶着我一起排隊看熊貓,隊伍排了好久,終于要看到熊貓時,爸爸已經饑腸辘辘精疲力盡。他一邊高舉着面包一邊振作地高喊‘panda’‘panda’。這個在日語中具有‘大熊貓’和‘面包’雙關意味的詞一下子引得衆人爆笑。”如今作為父親的他,經常和妻兒來上野動物園看大熊貓,還要在50年前喜愛的餐廳吃飯,與兒子一起體味熊貓帶來的幸福。

大熊貓是動物園功臣

二木忠男是上野觀光聯盟的名譽會長,也是“熊貓專職大使”。他認真地對記者說:“上野不能沒有熊貓,是熊貓讓上野充滿了活力。”

二木忠男沒有虛言,從1972年至今上野動物園先後飼養了15隻大熊貓。繼“康康”“蘭蘭”之後,大熊貓“歡歡”“飛飛”“陵陵”先後落戶該園。但自打2008年24歲的“陵陵”去世後,動物園近3年時間一隻大熊貓都沒有。

二木告訴記者:“你能感受到周邊店鋪一下子冷清了下來,沒了人氣。後來大家分析原因,驚訝地發現原來是缺少了大熊貓。”于是,以二木為首,大家積極地向東京都政府反映問題。但沒想到時任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認為“有沒有熊貓都一樣”,直到上野觀光聯盟把幾萬名日本兒童創作的大熊貓相關畫作送到東京都政府,當局才改變了方針,積極與中方溝通。

2011年,年富力強的大熊貓“比力”和“仙女”被送到上野動物園,日本再次掀起熊貓熱。為了給可愛的大熊貓取個好聽的日文名字,動物園公開向社會征名,短短一個月就收到大約4萬份應征信件,最後将“比力”和“仙女”命名為“力力”和“真真”。

“力力”和“真真”是上野動物園的功臣。雖然它們的第一個寶寶不幸夭折,但自打2017年它們的女兒“香香”誕生後,上野動物園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愛熊貓的高潮。

以香香為主題的咖啡、咖喱飯、各類紀念品層出不窮。日本經濟學家、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宮本勝浩曾經估算過,香香一年為上野動物園及周邊店鋪帶來的經濟效益高達267億日元。

2021年6月,“力力”和“真真”再立新功,為上野動物園添了一對龍鳳胎——“曉曉”和“蕾蕾”。“曉曉”作為男生名字寓意是初升的太陽,“蕾蕾”作為女生名字寓意即将綻放的美麗花朵。二木說:“現在因為疫情,大家的臉色都是灰暗的,最缺少的就是明朗的笑容。希望曉曉和蕾蕾可以給疫情中的人們帶來希望和治愈。”

“和平與幸福大使”

談到日本群眾喜愛大熊貓的原因,上野動物園前園長、日本熊貓保護協會會長土居利光分析,在日本,人們對待大熊貓就像對待自家寶貝一樣。大家一起關注着它們出生,關注它們成長。“有點像明星偶像與粉絲的關系,大熊貓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群眾的心。正是因為投入了大量的情感,大熊貓與群眾的關系密不可分。”

土居利光表示,50年來,上野動物園為熊貓的飼養繁育付出了大量努力,這也離不開中方的大力支援。“疫情之前我們每年都會去中國參加和大熊貓相關的研讨會。熊貓生産的時候,我們也會邀請中方指導員過來實地指導。無論是幫助熊貓産奶還是幫助小熊貓保持體溫,中方指導員在細節上都非常娴熟專業,在技術上也是傾囊相授。”

對于大熊貓的作用,土居說:“50年前大家對待大熊貓的認識隻是停留在這是一種珍稀的動物。但現在,随着越來越多的群眾對大熊貓了解加深,你會發現大熊貓在日本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自然保護的象征。通過大熊貓,人們不僅可以深入了解一種動物的習性,學習動物生物學和動物保護的相關知識,還可以深入思考物種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物種與人類的和諧共生。”

“熊貓是和平與幸福的大使。我們會一直喜愛大熊貓。”二木和中川說。

赴日50周年,“大熊貓讓上野動物園充滿活力”

圖說:10月28日,遊客在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觀看大熊貓。(新華社)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