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TI 芯科技賦能中國新基建之談談儲能背後的黑科技

2022 年,在政策扶持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刺激下,儲能一下子成為了最為炙手可熱的産業之一,這背後實質是可再生能源裝機量的不斷攀升。與火電等可以主動控制發電量的機組不同,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受自然環境影響,具有很強的不确定性,甚至無法與電網相容,是以需要配套儲能系統以解決消納、調峰、調頻、穩定電網等各類問題。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資料顯示,2016 - 2021 年間,大陸平均棄風率和棄光率已經分别從 17.0% 和 10.3% 降至 3.1% 和 2.0%,這裡面除了電網營運優化,技術進步的原因之外,也離不開儲能的發展。而且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組組長陳永翀日前表示,盡管大陸的儲能裝機規模世界第一,但儲能與風電光伏新能源裝機規模的比例(簡稱“儲新比”)不到 7%;相對而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平均儲新比已達 15.8%。随着新能源發電規模的快速增加,大陸儲新比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在儲能技術上,雖然目前抽水蓄能占據了絕對主導的市場,但這項已有上百年曆史的技術正讓位于利用電池作為緩沖存儲媒體的電化學儲能(簡稱 BESS),後者因為不受自然條件限制,并且具有快速響應、靈活部署等特性,與可再生能源容量小、布局分散、數量多的特點完全吻合,可在戶用側、工商業側及網側實作靈活部署。據中國化學與實體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釋出的《2022 儲能産業應用研究報告》統計資料顯示,2021 年中國新增儲能項目個數 146 個,電化學儲能項目就達 131 個,其中锂離子電池儲能項目 120 個。與此同時,大型項目之外,更多以工商業和戶用為代表的小微型儲能站正在多點開花。

雖然從長遠來看,BESS 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但在現階段,成本、安全性、使用壽命、環保等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對産業有所阻礙,技術方面的發展成為很重要的因素。BESS 簡而言之就是直流與交流間的電力轉換、電池充放電以及整個工業系統的控制過程,自然離不開電力電子技術來確定儲能系統的安全和高效率。是以,一般而言,典型的 BESS 包含以下幾部分: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功率轉換系統)負責電池直流鍊路和逆變器交流母線(即電池和電網)之間的功率變換,BMS(電池管理系統)負責監控電池的各項關鍵資訊,以及 EMS(能源管理系統)負責操作和控制整個系統。

無論是儲能系統的任何部分,都離不開晶片的支援。本文将通過具體的産品和方案,讓大家了解 BESS 系統的關鍵組成,以及如何克服所面臨的挑戰。在該領域,電力電子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德州儀器 (TI) 有着數十年相關技術積累,同時對于電池管理以及工業控制,TI 也有着豐富的産品及系統經驗,可以為整個 ESS 系統建構完整的信号及能量傳遞鍊路,是以本文選取了 TI 幾款具有代表性的産品和方案。

雙向功率轉換系統

在以往沒有配套儲能的時代,可再生能源的電力流向往往都是單向直接傳至電網側。在這種架構下添加儲能系統,顯然一個雙向系統優于兩個單向系統。是以需要為儲能側增加雙向 DC/DC 充放電管理,同時在 AC/DC 側也需要更改為雙向架構,內建 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數校正)和逆變器。這種更靈活的雙向結構,有助于實作更好的削峰填谷,在電價便宜或者發電量多的時候存入電能,而在有需求時候及時釋放。

一般而言,這種雙向架構就意味着兩套彼此獨立的轉換系統,包括功率、控制、保護等等,這帶來了更高的系統成本,更複雜的布局布線以及更大的體積。

TI 芯科技賦能中國新基建之談談儲能背後的黑科技

雙向 PFC 與逆變級

由于拓撲結構中的功率器件基本相同,是以可将二者結合,進而實作系統的高效和小尺寸。其中雙向 DC/DC 功率級是專為儲能逆變器所打造的,雙向 DC/DC 功率級的常見拓撲是 CLLLC 和 DAB。而對于離網/并網雙向逆變器/ PFC 功率級而言,并不需要特殊的拓撲來實作,因為标準組串式逆變器中常用的逆變器功率級,如兩級 H 橋、HERIC、三電平 TNPC、三電平 NPC 和三電平 ANPC 等都能夠實作雙向轉換。

這些複雜的拓撲,給電源的轉換和控制帶來了諸多挑戰。同時,對于大功率逆變器而言,可能存在數個并聯情況,是以也需要彼此間和與電網間的同步需求。

同時,為了實作更高的轉換效率和儲能密度,儲能系統正在越來越多地引入寬禁帶半導體作為其功率器件,相比傳統矽器件,寬禁帶半導體可以實作更高的開關頻率,進而提高轉換效率并降低尺寸,但這種更高的開關頻率也給從驅動設計到布局布線、EMI、熱管理等方面帶來了挑戰。

效率、體積和成本固然重要,但可靠性和安全性永遠是第一位的。比如對于并網的雙向逆變器而言,需要具備檢測和隔離功能,在電網出現故障(如停電、掉電、過壓等)時,應及時斷開。

正如以上種種挑戰,無論對哪類電源拓撲,設計都絕非易事。是以最佳方案是盡可能的選擇一套優化的參考設計方案,以及一站式供應商。TI 提供了多種拓撲參考方案,進而滿足各類功率轉換系統的需求。

TI 芯科技賦能中國新基建之談談儲能背後的黑科技

TIDA-010210 參考設計

以 TI 的基于 GaN 的 11kW 雙向三相 ANPC 參考設計 TIDA-010210 為例,此參考設計提供了用于實作基于氮化镓 (GaN) 的三電平三相 ANPC 逆變器功率級設計模闆。使用快速開關型功率器件可實作 100kHz 的更高開關頻率,不僅減小了濾波器磁性元件的尺寸,還提高了功率級的功率密度。多級拓撲允許在高達 1000V 的較高直流總線電壓下使用額定電壓為 600V 的功率器件,這是在其他拓撲中無法實作的。同時,較低的開關電壓應力可降低開關損耗,進而使峰值效率達到 98.5%,并且也可提升系統的可靠性。

該方案內建了 TI 的多款明星産品,包括 C2000 32 位 MCU、內建驅動、保護和溫度報告的 GaN FET、栅極驅動器、開關轉換器等電源類産品以及數字隔離器、放大器等信号鍊産品。

通過多級拓撲可以使用低電壓開關器件,但也意味着需要驅動更多開關,并且即使在異常操作期間也需要避免過壓。在此參考設計中 TI 僅用一顆 C2000 就在有限的 PWM 下控制 18 個功率元件,并通過內建的 CLB 實作基于硬體的連鎖保護,進而無需使用外置的 FPGA 或 CPLD。并且隻需軟體控制,就可實作換向功能。

高可靠電池管理系統

與功率轉換系統相類似,電池管理系統首先要保證足夠的安全可靠,其次則是在效率、體積和成本方面進行優化,而 BMS 是確定電池安全的最重要的系統。

典型的儲能 BMS 系統大緻可分為 BMU、BDU 以及 BCU,其中 BMU 實作單獨電池資訊采集,BDU 進行電池簇的管理,BCU 則負責整體的控制和通信。

由于電池管理系統更關注電池充放電管理,是以需要詳細收集各類資訊,包括電池資訊存儲、采集、均衡控制、充放電管理等。是以一個高性能 AFE 是實作高水準 BMS 的關鍵,應在精确性、魯棒性、安全性以及系統成本等方面解決客戶的痛點。

TI 芯科技賦能中國新基建之談談儲能背後的黑科技

BQ7961x 簡化系統框圖

TI 的 BQ7961x 系列精密電池監控器、平衡器和內建硬體保護器,就是一款迎合儲能客戶需求的 AFE。首先在精度上,可以實作 2mV 以内的電壓采樣精度以及小于 0.3% 的電流采樣精度,16 位 ADC 對 16 串電池的掃描時間僅為 128μS,并且內建數字濾波,幫助客戶實作更高精度的電池 SoC 和 SoH 計算,進而對電池進行更好管理。在可靠性上,TI 增強了引腳耐壓,可以承受高達 80V 電壓。由于儲能系統内部的 EMC 幹擾強,很可能進入異常狀态,有上電重新開機需求。BQ79616 内部提供硬體複位,更加穩定耐用。更重要的是,TI 的 BQ7961x 系列采用隔離式差分菊花鍊通信,可以實作雙向通信及雙向喚醒,在某個節點損壞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實作通信,并且在電池簇管理上,也采用菊花鍊方式,連接配接包括霍爾傳感器、保險絲、風扇、繼電器等監控。

在安全性方面,BQ7961x-Q1 符合 ASIL-D 車規級安全,完全可以滿足儲能系統的安全性需求。提供雙 ADC 備援采樣,可對電壓、電流、溫度、通信狀态等進行監測與保護,并且具有自我診斷功能,相比軟體檢測更加準确高效。

TI 通過進階內建,降低系統的開發門檻和成本。比如 BQ7961x 系列內建了内部均衡 MOSFET,最高支援 250mA 電流,并且可以自動對電池進行均衡。此外,BQ7961x 系列提供了豐富的産品種類,在引腳相容的情況下支援不同的電池串數,進而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成本優化。

迎接儲能市場新機遇

在中國堅定不移地發展新能源和電力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儲能是電力電子産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無論從産品及商業形态還是其本身的科技含量,都在快速變化發展中,未來甚至每輛車都可以成為一個移動的儲能站。在不斷地變化中,選擇經過大量市場驗證、靈活可靠、且一站式傳遞的供應商,是確定産品開發及量産的重要保障。

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打造更環保的電網是 TI 助力中國能源行業發展的初心,這其中也包括了儲能産業。TI 正在通過廣泛的模拟和嵌入式處理産品、豐富的參考設計、強大且全方位的本地支援,包括本地研發、本地銷售和應用團隊以及完全本地化的 TI.com.cn,幫助儲能行業實作高可靠、高效率、小尺寸及更高成本效益,以滿足未來能源創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