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文講透:企業為什麼需要戰略咨詢

一文講透:企業為什麼需要戰略咨詢

本文已獲得偉大航路咨詢公衆号(ID:wdhlzx)官方授權發表

很多人都不了解到底什麼是戰略咨詢,如果你也是其中一份子,隻能說明你還沒有明白企業與世界經濟環境的關系。

有些聽過戰略咨詢的人會覺得,戰略咨詢其實就是大道理,并無實用之處。當然,也有部分人了解的戰略咨詢與我們了解的也不一樣,這是因為每個人所處的狀态不同導緻的,有些公司将“品牌營銷策劃”稱為“戰略咨詢”,更有公司将“品牌設計”稱為“戰略咨詢”,還有些公司将股權激勵稱為戰略咨詢。

這是由于公司創始人的認知決定的,而公司老闆的認知影響了從業人員的認知,這樣長時間下來,社會上就會有很大一部分人對于戰略咨詢的了解都不一樣了,而這一大部分從業人員的偏差認知又會影響到客戶的認知,進而導緻企業從業人員對戰略咨詢的認知偏差,還有部分從業人員在網上做戰略咨詢的推廣,影響到了還未畢業的大學生,從最頂層的老闆認知最終影響到了行業的從業鍊條認知的變化,咨詢從業老鳥,初入職場小白,即将畢業大學生,企業從業人員。

我個人認為這是無法逆轉的,同時也是可悲的,在我面試一些從業人員中,甚至有人認為戰略是為策劃“服務”的這種荒謬的了解。

戰略咨詢到底是什麼,正如其他行業,每個行業都有專業的研究機構,咨詢行業也不例外,慎思行就是中國專業的研究咨詢領域的第三方研究服務機構,但即使如此,他們成立近十年的時間,直到今日,仍有從業人員與企業人員問這個無數人問過的問題:“究竟什麼是戰略咨詢?什麼是咨詢行業?”由于中國咨詢行業與企業運作模式與國外不同,是以造就了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戰略咨詢的了解的情況,是以慎思行不得不也下功夫去研究,試圖找尋一個讓大家都能接受信服的事實,還專門開設了課程給從業人員解謎。

我對于戰略咨詢也有一些了解,今天就給大家搬弄下。

我時常上推特研究國外的咨詢公司,有專做戰略的、有專做創新的、有專做公益的、有專做供應鍊的、有專做航空的、有專做政府的等等,表面上來看與中國咨詢行業現狀相似,有細分領域的,有細分行業的,但由于國情不同,企業發展環境不同,是以内在卻又不一樣。

比如創新咨詢,我們看到國外的創新咨詢為了給某航空公司提升效率,會專門研發設計一款新的自助機器,前台統計資料,中台可以檢測,背景可以管理,而創新咨詢公司之是以能夠有能力研發這款機器,是因為公司内部有專業的工程師、設計師、行業專家,注意,這些并不是兼職,全部都是全職,這就是這家創新咨詢的核心能力之一,這種情況在中國并不是不能實作,關鍵是沒有這樣的需求,或者說是沒有遇到。

戰略咨詢在國外的認知也不不是統一的,我試圖建立了我們自己對戰略咨詢的了解:

“戰略咨詢就是戰略高度的決策事宜的咨詢。“

簡單來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決策屬于戰略高度,就需要戰略咨詢,但對于戰略,每個人了解又不一樣,有人說,我就設計個logo,談不上是戰略,也有人說,我就做個轉型,也談不上是戰略,這種說法也對也不對,主要還是看你目前所處的高度。

如果你是一家幾十萬規模的企業,那可能做重新換一個logo,對生意影響不大,但如果你是一家百億規模的企業,那就是非常大的影響了,如果農夫山泉把logo換成了一個我們完全沒有見過的、甚至看起來沒有美感的logo,那肯定就會影響到其盈利了。

什麼是戰略高度的事情呢?說白了,就是一個決策影響到的金額非常大,大到會影響企業發展及營收,那就是戰略高度的事情了。

産品研發、組織結構、企業文化、IPO、股權架構、數字化轉型、ESG發展、市場調查、并購、新機會研究等都屬于戰略高度的事宜。

如果你隻是一個品牌策劃,營銷策劃,這些都叫做“策劃”,但不能稱作“戰略咨詢”,咨詢也并不是去找一些二手研究就說自己是“咨詢”。

所謂“品牌咨詢”也并不是做品牌策劃+市場調研就等于“品牌咨詢”,“營銷咨詢”也不是營銷策劃+市場調研就等于“營銷咨詢”,各位看官還請自辨。

凡是咨詢,必會做“各種調研”,但并不是大而全,而是精而細的篩選處有用的資訊,以輔助決策。

戰略咨詢到底有什麼用?

其實戰略咨詢就是幫助企業做盡可能正确的決策,主要展現在4大目标:

1、财務目标

2、學習與成長

3、顧客

4、業務流程

細化又可分為:

1.提高公司業績

2.創造競争優勢

3.建立品牌知名度

4.增加收入

5.降低成本

6.找出一個特定的想法是否可行

7.管理危機

8.盡職調查

9.确定最佳世間

10決定是都改變方向

11.重組營運

12.多元化投資

13.設立合資企業

14.提升公信力

15.獲得資金

16.收購資産

17.處置表現不佳的部分或業務

通常來講,戰略咨詢有八個學科組成:

1.企業戰略

2.商業模式轉型

3.經濟政策

4.并購

5.組織戰略

6.職能戰略

7.戰略與營運

8.數字化戰略

戰略咨詢的服務可分為以下:

1.預算和财務決策

2.商業模式轉型

3.公司決策

4. 數字換轉型

5.經濟政策

6.功能

7.管理

8.市場調查

9.并購

10.營運

11.機會

12.組織架構

13.生産研發

戰略咨詢對企業的重要性

為什麼戰略咨詢對企業來說很重要?

我就不拿消費品企業來舉例了,拿一個城市政府招商引資來舉例。

比如,你是一個二線城市的政府部門,這個城市雖是二線但卻是省會城市,在全省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發展要地,但一個城市想要發展更好,需要很多因素,除了需要有優質的本地企業,本地資源,良好的産業結構,也需要引進一些在國内甚至世界上發展較好的企業,目的主要有幾個:帶動就業、帶動本地經濟發展、增加本地稅收等。

曾經有段時間我沒有想明白,政府為什麼不自己去做招商引資,為什麼要找咨詢公司來做。直到後來經曆過才明白,一個城市想要快速發展,就必須在産業更新轉型與營商環境等方面進行優化,而招商引資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小到企業發展,大到城市甚至國家的發展,咨詢公司都會在從戰略高度幫助其更好發展,而我們熟知的四大與MBB 還有國内部分咨詢公司就是以服務政府、國企等客戶為主的戰略咨詢業務,其他則是以消費品企業、大型工業企業、私有企業為主的咨詢公司。

說回招商引資,為什麼政府不能自己做?當然可以,但是一個城市想要引進新的企業,是不是需要考慮很多,比如城市目前産業結構,城市未來發展主力産業、城市主要資源等;在引進時又需要研究引入的企業是否可以彌補城市經濟發展漏洞,是否可以解決部分就業,是否可以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在談合作時,可能會有很多備選企業,那麼究竟哪個才是最适合引進的企業,是不是就需要對每家企業進行深入研究,得出來結論來看是否比對,即使同一類型企業也會有差異,并不是每個企業都适合。

那麼,這麼龐大的工作,政府部門的從業人員顯然是不夠的,且不說能力,光工作量就非常大,又要研究城市産業經濟,又要對未來發展做研究,又要對引入的企業做研究,有需要考慮引入後帶來的經濟效果,一個城市的經濟比一個企業的經濟發展要大太多,是以,政府在招商引資,甚至城市經濟發展方面會考慮與外部智庫或咨詢公司合作,雙劍合璧,共同工作,品質高,效率也高。

舉個例子,廣州為了增進産業發展,彌補産業漏洞,需要引進國外大型制造企業,同類型企業在全球有30餘家,但一個城市不可能全部引進,一定是要挑選最适合自己,于是決定先從全球頂尖5家開始研究,交流,在一番操作後發現,這5家企業近20年都沒有意向來中國開辦分公司,因為經過他們内部的研究,這裡不是企業在全球發展的核心之地;

于是就隻能再繼續找其餘25家,經過前期篩選,比對,研究,最終得出3家企業,這3家有意向進入中國,但隻有一家有意向進入廣州,可是這家企業進入廣州開出的條件有些苛刻,于是就隻能在這最有意向的3家之間來回談判,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研讨,最終以各種條款結束了一家企業的引入,城市發展需要引進的一定不止一家企業,以此類推,可以想象,工作量有多大,縱然是同時開展,也仍是一件耗時、耗力的工作。

在企業發展方面亦是如此,如果是初創企業, 了解速度肯定是比十幾年或幾十年的經典企業要快很多,在制定戰略方面也相對更加靈活,經典品牌在制定戰略規劃時考慮的因素顯然會更多,現有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企業未來行業發展、是否考慮進入新市場、為了增加營收是否考慮降低成本,增加産品,是否考慮并購、上市等等。

最近我們觀察到奈雪在戰略方面的動作,比如在2021年開始推出奈雪pro店,意在以增加店鋪增加産品的政策增加營收,起初,我們認為隻是單純的增加産品,我們是奈雪歐包的老使用者,主要用于早餐;

因為新設的pro店就在原來奈雪店的位置,是以在第一次進入奈雪pro店計劃購買面包時,我就大緻觀察了下,店面布局有所變化:

由原來中央島台自取面包改為了櫃台人工幫你打包面包,而原來島台位置改為了甜品與新式飲品,櫃台面包的陳列數量也有所下降,店内的就餐位置也較之前減少3分之1,仔細思考了下,之是以奈雪新設pro店的選址政策,廣州我比較熟悉的就是萬菱彙店、正佳廣場店,奈雪沒有在正佳廣場店做更新,而是将萬菱彙店做了更新,改為pro店,而在正佳廣場則是在3樓新開了一家pro店,天環廣場也新開了一家pro店;

我沒有準确資料,但經過平時的觀察,萬菱彙店的奈雪之前人流量還是比較大的,因為下有地鐵,中有商鋪,上有寫字樓,是個人流非常大的位置,即使工作日過去,店内也總是人滿為患,這家店營運至少也3年有餘,店内設施也已經陳舊,而正佳廣場奈雪店雖也處于出口位置,但并是商場正門,日常流量并沒有那麼大;

在萬菱彙更新為pro店後,我們看到面包數量減少,每次下班後過去都買不到,自然就隻能去正佳廣場買,兩家商場距離隻有幾十米,幾分鐘即可走到,至此,我們明白了奈雪的意圖;

1、萬菱彙店人流量大,是以改為pro店,以銷售甜品、新創飲品為主,面包為輔,将之前買面包人流量引到正佳廣場店

2、原正佳廣場店人流量較萬菱彙小,是以舊店不動,引入萬菱彙人流,提升單店銷量

3、在人流量較大的商場開出新店且是pro店,增加pro店面數量,形成規模效應

4、研發新品,增加奈雪的買“包”人數,隻在奈雪銷售,pro店不銷售

5、在重點商場店内,不論是“奈雪還是pro店”都增加新品,增加客流

6、奈雪的烘焙業務帶來營收占比較小,且投入成本較高,市場競争壓力大,于是決定采用中央廚房制作,縮減成本

7、奈雪本計劃讓使用者店内食用面包,但大多數都是打包帶走,導 緻部分店面閑置率較高,是以這類店面更新為pro店

當然,也有消息說,咖啡與茶的場景不一,茶偏向休閑,而咖啡則偏向休閑➕商務的定位,是以奈雪推出咖啡是為了增加新的食用場景,進而增加新的人群,這種思路我了解,但這種看法我不了解,因為真要與星巴克的商務場景對比,奈雪要做的不止是增加咖啡品類,更是應該更新商務休閑場景,但無奈奈雪pro的店鋪風格仍與奈雪相似,沒有增加過多商務氛圍,且pro店在商務街區的店鋪也不夠密集,是以這個政策可能很難落地。

奈雪在天環廣場店的門頭上标有“BLABLABAR”的字元,應該是偏休閑的定位,商務風并沒有凸顯,選址政策也沒有也沒有非常偏重商務,如果按照與星巴克對标的思路,那奈雪也是蠻大膽,星巴克幾乎是純咖啡産品,奈雪雖然初期是純茶飲産品,但意圖通過增加産品品類來擴大消費群體,嘗試與咖啡店搶使用者,這點我們認為有些“思路清奇”,使用場景可能是為了滿足部分使用者同時也喜歡喝咖啡的需求,至于與星巴克或是其他咖啡品牌搶使用者,有點誇張了。

其實奈雪pro就是将之前奈雪的場景做了延伸,原來沒有咖啡配甜品的場景,隻有茶飲配面包,在pro店試圖增加前者場景來擴大消費群體的同時保留老使用者,是以沒有完全去除之前的場景設計。

以上這幾點是依據廣州天河幾家店的調研得出,放大到全國,應亦是這個邏輯。

但還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在pro店推出後,我們發現奈雪的歐包體積在逐漸減小,雖然價格也随之降低,如果沒有猜錯,應該是想減小面包體積,節省成本,增加甜品與茶飲的投入,來平衡開支,提升銷量;

因為之前奈雪的歐包的确體積較大,我們都是兩人分食一個,如果下午在店内一邊飲茶一邊食用,根本都吃不完,可能奈雪也是看到了這個問題,畢竟線下店已經營運3年之多,是以決定減小了面包的體積,對于企業來說,縮減成本,沒有問題,但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就有點過不去了,現在的面包小到1人都不夠食用,且數量也在減小,看樣子奈雪是計劃較少店内打包帶走的情況,增加店内下午茶的場景,同時因為廣州甚至國内做優質面包的店越來越多,競争也越來越大,是以奈雪在考慮逐漸減小歐包的成本,畢竟pro店已經開始由原來的人工烘焙面包改為機器烘焙。為的就是減少面包的制作成本,提高新品的投入,來提升銷量。

其實奈雪對于歐包的調整我們認為是有點“草率”了,雖然大多數消費者是将歐包打包帶走,減少了店内食用的場景銷量,但也沒必要着急調整産品,畢竟在歐包上還沒有做過銷售政策,或許可以先考慮在歐包上多做些銷售調整,或是簡單的産品調整,比如打折銷售、捆綁銷售、細分場景的産品調整,這些都是可以再做測試的麼,店内就餐的人為什麼購買歐包的人數較少,為什麼喝飲品的多,為什麼喝飲品不搭配歐包?

先把這些調研清楚,再得出結論做調整。據我們觀察,中國人其實大多數并沒有下午飲茶吃面包的習慣,但大多數有飲茶吃甜品的習慣,雖然pro店有做這樣的調整,但奈雪店其實最初也是可以做這樣的嘗試,先增加甜品,茶味青澀,完全可以搭配一款甜品共同食用,隻需在産品上做些調整,研發即可下午茶場景中的産品收入。

簡單來說,奈雪在做降低成本,增加投入,提升銷量的戰略,這不是單店或某個城市的做法,而是企業整體的增長戰略;奈雪依然是品牌的“旗艦店”,主要銷售面包、飲品和部分零食為主,用于滿足周末逛街年輕人的需求,系統也并非自研;

而pro店的戰略意義在于新産品與新體驗,主要銷售咖啡、輕烘焙、甜品、新茶飲,零售化,用于滿足日常上班族在上下班旗艦的場景,pro店是體驗店、社群店、零售店綜合,且是從使用者端、門店端到供應鍊端的自研系統。

pro店雖然推出很多新産品,但開店帶來的成本依舊很大,是以就目前來講,奈雪與奈雪pro仍處于不斷測試疊代的過程中。

奈雪這種戰略十有八九是外資咨詢公司做的,沒意外就是MBB其中一家,本土咨詢公司通常不是這種思路,偉大航路咨詢的團隊90%以上都是外資咨詢公司過來的,對這種操作非常熟悉。

國内頭部企業幾乎早在2000年外資咨詢公司剛進入中國時就已經有過戰略咨詢的合作了,現在我們熟悉的一些新品牌也都與之有合作,并不稀奇。

戰略咨詢的工作其實就是:

了解過去——診斷現在——建議未來

咨詢其實是一種思維,就像醫生咨詢,有一天你生病了,醫生會詢問你最近有吃什麼,喝什麼,哪裡不舒服,做初步檢查,進而得出結論,最後開出藥方,并建議之後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是以,沿着這個思路,你會發現“萬物皆可咨詢”,不論是企業生病/人生病、企業更新/人多鍛煉身體、企業創新/人多提升自己,都是相通的。

至于戰略咨詢對于企業來說是屬于“外部智庫”還是“外部代工”,則取決于企業自身能力,如果企業自身就非常專業,遇到某件事情,自己也會做,就像招商引資那麼大工作量,但缺乏專業團隊配合,快速高效率做完;

但如果遇到某件事情,自己不會做,就像未來5年戰略規劃、新市場進入、競争對手研究等問題,内部團隊沒有那麼非常強的專業性與經驗,則咨詢公司起到的就不止是“代工”而是“專家”的角色了;

這個問題沒必要糾結,不論是“代工”還是“專家”,咨詢公司的工作都是幫助企業解決問題,這是不變的。

--------end--------

想要擷取報告的朋友們,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偉大航路咨詢(ID:wdhlzx)】

發送消息 “ 報告 ”,即可擷取答案哦!

*本文圖檔均來源于【偉大航路咨詢(ID:wdhlzx)】原創

*此内容為【偉大航路咨詢(ID:wdhlzx)】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