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山上有位好漢,但其實卻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取名時早有暗示

作者:古史殿堂

梁山108将,竟然藏着一名大宋朝廷的奸細,甚至作者施耐庵在取名時就已經暗示。

此人表裡如一,身居高位,害得梁山所有人死無葬身之地,然而可悲的是,大多數梁山好漢卻沒有任何察覺,他究竟是誰呢?

梁山上有位好漢,但其實卻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取名時早有暗示

在揭曉這個秘密前,不妨給大家先賣個關子。

作者施耐庵到底是以一個什麼樣的立場來寫這本書的?

換句話說,他寫水浒傳的目的究竟是出于什麼?

梁山上有位好漢,但其實卻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取名時早有暗示

施耐庵

關于這個問題,我在網上看了很多留言評論,大家衆說紛纭,說什麼的都有,但無外乎主題都集中在這兩個方面上。

一個方面是認為,作者施耐庵本身就具有俠義情懷,是以是為了借寫水浒傳來表現“義,”用一個義字來貫穿全篇。

另一方面是認為,施耐庵親眼目睹了元末時期朝廷的腐敗,是以是要通過水浒傳來展現反封建思想。

梁山上有位好漢,但其實卻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取名時早有暗示

其實,以上這兩種主要觀點都有些偏頗,因為從梁山108将的所作所為來看,你就能發現真正能稱得上豪傑好漢的隻有“一個半。”

一個是專門打抱不平且具有佛性的花和尚魯智深,而那半個就是過于心狠果斷的行者武松。

至于其他的梁山漢子,根本稱不上“義氣”兩字。接着我們再分析到底是不是反封建。

縱觀水浒傳全篇的内容,不難看出,書中并不是在反大宋皇帝,而是在反貪官。

除了兇狠殘暴的李逵經常叫嚣着要打入東京,奪了那皇帝老兒的鳥位外,幾乎沒有人再提過反抗朝廷,也沒有提過撐杆起義。

可以說梁山集團隻是一夥山賊草寇,如果非要和其他土匪幫子找出差別,那僅僅是規模大點而已,真正能稱得上農民起義軍的還是方臘王慶他們。

那麼,作者究竟想表達什麼呢?答案很簡單也很雞肋,是在表現梁山集團對大宋朝廷的忠,具體來說是對大宋皇帝的忠。

梁山上有位好漢,但其實卻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取名時早有暗示

但隻不過這種“忠”更多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愚忠!

既然是要突出“愚忠,”那自然得需要有一個合适的領頭人,而這個領頭人一定不能渾身是惡,但也不能渾身是好,一句話,他身上總要有點讓人無法挑剔的毛病。

在水泊梁山中,确實有這麼一個人,他的交際能力和上司能力都十分出衆,不僅樂善好施,還喜歡仗義疏财,甚至身上還集中了“孝義忠智”四種品質。

但這四種品質都是有瑕疵的,他所謂的英雄義氣展現的是一種多愁善感,這一點使他輕而易舉地俘獲了所有梁山好漢的心,甚至意見不同的好漢們,也不得不認同他真誠的行為态度。

梁山上有位好漢,但其實卻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取名時早有暗示

而他的忠就是對所在王朝堅定不移的信念,進而把宋朝擺在了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是以他就像是宋徽宗派出來的内奸,專門去上司魅惑梁山集團,最終的目的是要實作招安。

沒錯,這個奸細就是号稱“及時雨”的宋公明宋江。

施耐庵在塑造宋江這個人物形象前,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首先,他為宋江起的這個名字,就充滿了隐喻性。

所謂“宋江”諧音就是“宋将”意思就是大宋王朝的将軍。而除此之外,還有第二層含義。

把宋江兩字拆開後,就可以發現,“宋”字裡面有木,“江”字裡面含水,木長于山,水彙于泊,結合起來,宋江兩字暗喻水泊梁山之意。

梁山上有位好漢,但其實卻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取名時早有暗示

于是就衍生出了一個大宋王朝的将軍去水泊梁山進行招安的故事。

不得不說,施耐庵确實是一個偉大的小說作家,他僅用簡單的一個名字,就道出了水浒傳全篇的精髓,這也是水浒傳能成為經典名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作者筆下,宋江是一個非常正統的封建士大夫,他的心從始至終都不屬于綠林,他的腦子裡奉行的是天人合一,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

我們常聽到“逼上梁山”,正所謂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其實這都不是梁山中的真實寫照。

梁山108将中,裡面有很多人是有其他的路可以走的,比如說後周皇族子孫柴進,富貴大戶李應,甚至還有一些人被騙上梁山,像盧俊義秦明,徐甯關勝,董平等輩,大多都是被設計上梁山的朝廷将領。

梁山上有位好漢,但其實卻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取名時早有暗示

然而我想表達的是,在梁山108将中,宋江才是一個真正地被逼得走投無路,不得已走上梁山的人。

一開始,宋江不願淪落為草寇的思想,表現地比任何人都要強烈。

就比如說刺配江州一回,劉唐把他救上山,衆人紛紛勸阻他留下,可宋江隻是簡單一句,“此事從長計議”作為回應。

後來,宋江在浔陽樓上借酒消愁,題寫反詩來抒發不滿,結果弄出來了一個江州劫法場。這起事件就非常讓人起疑,可以說,宋江是故意為之,因為打入梁山内部,進而不會引起懷疑 機的會來了。

梁山上有位好漢,但其實卻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取名時早有暗示

宋江上梁山後,立馬就給自己設定了三部曲,第一,站穩腳跟,第二,架空晁蓋,第三當上梁山之主,實施招安。

為站穩住腳跟,梁山的大小征戰,宋江都要主動請纓,在他的帶領下,梁山陸續吞并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山頭,可少一個山頭,對于朝廷來說,就是少一個隐患,朝廷也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第一步完成之後,晁蓋手中的權力自然而然就被架空了,畢竟人心都集中在宋江這裡,就連晁蓋曾經的心腹吳用也被他的“遠大志向”所折服。

吳用是一個目的性很強,自私自利的人,當他發現梁山風向不對的時候,立馬背叛晁蓋,向宋江這裡倒戈,而宋江想要坐穩老大位置也需要依靠他這個梁山元老。

于是兩人沆瀣一氣,設計了一出賺取盧俊義上山,之後讓宋江踩着盧俊義肩頭,名正言順地當上梁山之主的陰謀。

梁山上有位好漢,但其實卻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取名時早有暗示

接下來就是第三步了,招安。

為此,宋江先更改了聚義廳的主旨,把一塊早已準備好的忠義堂牌子換了上去。

這一表面上的工作還不算完,于是就加上了一面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

梁山上有位好漢,但其實卻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取名時早有暗示

由此,梁山的使命觀和價值觀也就改變了,從之前的劫富濟貧變成了忠于朝廷。

後來,為了一箭促成招安,宋江不顧梁山衆人反對,執意冒險去東京找宿太尉密謀,并且還讓李師師從中間搭線。

然而在真正和宋皇搭上線的時候,宋江沒有讓任何人跟在自己身邊,他獨自一人向李師師闡明了梁山的态度。

梁山上有位好漢,但其實卻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取名時早有暗示

在這其中,宋徽宗和宋江他們二人,具體達成了什麼樣的陰謀,沒有人清楚,作者也沒有特别交代。

這裡有一個疑問,之前梁山軍三敗太尉高俅,又兩敗樞密院童貫,可以說把朝廷已經得罪了,按照宋江的行事性格,他是不可能敢在沒有任何承諾下,去東京城找皇上搭線,因為這無異于送肉上砧闆,任人宰割!

這說明了一種可能,那就是宋徽宗給宋江撐了腰,宋江就此有了底氣,作者借這一情節,很有可能是在暗喻,宋江極有可能就是宋徽宗安排到梁山的内奸。

于是在招安促成之後,宋江便迫不及待地帶着梁山軍人馬,征讨了強大的江南方臘,完全不考慮弟兄們的死活。

梁山上有位好漢,但其實卻是朝廷“内奸”,施耐庵取名時早有暗示

而當完全消滅方臘起義軍後,梁山軍也是元氣大傷,這時朝廷也就徹底沒有了局部威脅。

而對于宋江來說,他已經功成名就了,并且成了朝廷中最大的功臣。

哪怕是自己最後被賜下毒酒一杯,宋江也沒有任何後悔之意,要不然,他也不會在死前,再去拉上唯一一個可能為自己報仇的李逵。

總的來說,宋江從踏進梁山那一刻,就決定要實作自己的為官夢,是以即使是充當奸細,他也在所不辭。

可悲的是,那些不明真相,隻想在梁山安享天年的好漢們,被宋江的這一團激情熱火燒成了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