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說平劇伴奏是如何從笛子改為京胡的,楊寶忠是如何改拉胡琴的

作者:文京天國學

平劇最早的皮黃腔是用笛子伴奏的,到了四喜班有個叫王曉诏的,才改為胡琴伴奏。但那個時候是軟弓子,拉起來挺費勁的。後來有一個叫李四的,創了硬弓子,使伴奏胡琴有了完善。李四的師弟叫賈東林,又稱賈三,硬功胡琴拉得好。賈三有兩個徒弟,一個叫梅雨田,一個叫孫佐臣,都是胡琴聖手,不分伯仲。孫作臣17歲就給平劇鼻祖程長庚伴奏過,後來又傍過譚鑫培、王桂芬、孫菊仙、陳德霖、餘叔岩等。孫佐臣又稱孫老元,孫老元的胡琴功夫,有人總結是手音響亮,指法上,不論撣、打、揉、滑、腕力樣樣上乘。孫佐臣跟着餘叔岩在上海、漢口演出,很受歡迎,人稱全國第一琴。

說說平劇伴奏是如何從笛子改為京胡的,楊寶忠是如何改拉胡琴的

平劇前期琴師左起:孫佐臣、梅雨田、陳彥衡

後來孟小冬到北京演出,拜餘叔岩為師,請孫老元為自己吊嗓子。由于孫老元既給譚鑫培伴過奏,又給餘叔岩伴過奏,有一肚子男譚餘腔,是以孟小冬沒少從孫老元那裡學到譚派、餘派的玩意。

說說平劇伴奏是如何從笛子改為京胡的,楊寶忠是如何改拉胡琴的

下面我們再說說楊寶忠先生。楊寶忠先生原先是唱老生的,學餘派,後來嗓子敗了,就改操琴。他平時就經常練琴,琴藝很高,到改拉胡琴的時候,就比一般的琴師高一等了。但是從唱戲到伴奏,這個叫改行了,你拉得再好,也得重新拜師。就像現在說相聲,你說得再好,沒有拜師,你就是海青。是海青,你吃這碗飯就不太好吃。是以楊寶忠先生最後拜了一個叫錫子剛的卦名老師,請了三桌,還送上拜師錢。後來,楊寶忠先生加入扶風社為馬連良伴奏,後來又給自己的堂弟楊寶森伴奏。楊寶忠的弟子有李慕良、王鶴文、萬瑞興、孫仲廉、燕守平等,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說說平劇伴奏是如何從笛子改為京胡的,楊寶忠是如何改拉胡琴的

平劇琴師楊寶忠

文化大革命中,楊寶忠先生被說成是反動權威,被打入牛棚。後來楊寶忠先生身患重病,又被天津市戲曲學校紅衛兵劫持回天津,關進小黑屋,無人管理,無人理會,最後凍餓而死,享年68歲。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如有違反,必定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