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特爾Q3淨利大降八成 将推動30億美元成本削減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秦枭 北京報道

10月28日,英特爾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報。報告顯示,英特爾第三季度營收為153.3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91.92億美元相比下降20%。除營收外,其淨利潤與去年同期的68.23億美元相比也下降85%,為10.19億美元。不過,第三季度營收和調整後每股收益均超出華爾街分析師此前的預期。

英特爾方面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我們正在積極采取措施來降低成本并提升業務效能,包括到2023年推動30億美元的成本削減,到2025年底增長到每年80億~100億美元的成本削減和效能增益。”

多項業務出現下滑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資料顯示,第三季度全球PC發貨量同比下降15.5%。而由于全球PC需求量下降,以及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英特爾的兩大核心業務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英特爾客戶計算業務第三季度淨營收(其中包含晶片業務營收)為81.24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7.88億美元,同比下降17%。

英特爾方面稱,第三季PC需求疲弱,主要是因為消費和教育市場疲軟,同時PC廠商仍在降低庫存。

市場研究機構Summit Insights Group分析師Kinngai Chan表示:“英特爾的個人電腦業務帶來一些希望,其營收連續增長,可以讓投資者認為英特爾市場佔有率的流失已經明顯放緩。”

英特爾資料中心和AI(人工智能)業務第三季度營收為42.09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7.78億美元,同比下降27%。除此之外,英特爾代工服務事業部(Intel Foundry Services)第三季度營收為1.71億美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74億美元,同比下降2%。

對此,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解釋道: “我們的生産線沒有如期傳遞Sapphire Rapids等新産品,但由于這些産品目前已全面投産,我們将積極提高産量,是以未來在市場中的地位肯定比過去更好。”

并不是所有的業務都出現下滑,英特爾三個事業部也實作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網絡和邊緣計算業務第三季度營收為22.66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9.86億美元,同比增長14%;英特爾加速計算系統和圖形業務部門第三季度營收為1.85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71億美元,同比增長8%;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部門Mobileye第三季度營收為4.50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26億美元,同比增長38%。

英特爾方面對記者表示:“我們仍然相信未來有着樂觀的長期機會,這次下滑也是一個機會,推動我們為實作目标更快速地推進必要的轉型。”

對于整體業績的表現,帕特·基辛格表示:“盡管經濟形勢正在下滑,我們在本季度仍實作了穩健的業績,并在産品和制程的執行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降本增效

“為了應對商業周期的影響,我們正在積極地縮減成本,推動整個業務效能的提升,以加速轉動我們的IDM 2.0‘飛輪’,朝着數字化的未來邁進。”帕特·基辛格在财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據悉,到2023年,英特爾将推動30億美元的成本削減,到2025年底增長到80億~100億美元的年化成本削減和效能增益。

英特爾方面表示,這将通過優化業務的多種舉措來實作,包括削減投資組合、合理調整公司相關部門的規模、針對支出進行更嚴格的成本控制,以及提高銷售和營銷效率。與此同時,公司會注意確定資金投入,用于加速公司的轉型并實作長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外媒報道稱,英特爾将大幅裁員,裁員人數可能達數千人。

帕特·基辛格坦言:“我們的舉措包括優化員工數量。這些艱難的決定影響着英特爾的每一位員工。”他說,“我們在人力成本方面所能做的隻是整體成本結構調整的一小部分。是以對整個公司效益來說,提高效率比控制人力成本更重要。”

為此,在削減成本的同時,英特爾将繼續推動其IDM2.0戰略。

2021年3月,帕特·基辛格對英特爾原有的IDM模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提出了IDM2.0戰略。

英特爾方面對記者表示,“随着我們邁入IDM2.0的新階段,将凝神聚力擁抱内部代工模式。我們計劃革新我們的系統、業務實踐和文化,以實施内部代工模式并打造業界領先的成本架構。”

内部代工模式的實施意味着設計和制造團隊之間建立起統一的流程,進而可實時回報責任和評估成本,以發現和解決目前模式中存在的結構性低效問題。

英特爾方面還表示,這樣做的目的是将公司的各業務部門置于與外部英特爾代工服務客戶類似的地位,并使公司的制造和其他業務部門能夠更加靈活,做出更好的決策、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它還應使公司的财務執行情況更加透明,并使得公司能以全面基準化的方式衡量代工業務的表現,推動實作一流的業績。

與此同時,英特爾認為,此種模式将有助于其最大限度地發揮在IDM 2.0戰略中的巨大優勢,即作為IDM公司的能力和規模使其代工業務發展更好,更快實作制程優化,在封裝、設計流程、IP子產品和研發方面取得進展。并且有助于吸引投資,擴大規模。

(編輯:吳清 校對:燕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