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友堅信就是“于斯人”,認定課本被時空篡改,專家:曼德拉效應

作者:吳學華看天下

吳學華原創作品

網友堅信就是“于斯人”,認定課本被時空篡改,專家:曼德拉效應

這幾天,網絡上對于孟子寫的一篇文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那一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吵得天翻地覆,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認定,自己明明讀的就是“于斯人也”,怎麼會變成“于是人也”了呢?

可是回去一翻舊課本,懷疑自己眼花了,課本上清清白白的字,就是“于是人也”,到底是當初老師教錯了,還是自己看錯了?甚至有人還往奇幻領域去遐想,自己小時候讀的确實就是“于斯人也”,藏在腦海的記憶深處,肯定不會錯。那就隻有一種可能,時間線被某些因素給動了,導緻時空錯亂。

我想說的是,奇幻小說和科幻電影看多了吧!如果我告訴你,2012年的時候,地球其實已經毀滅,我們現在的人類,被外星人拯救,生活在一個異次元的空間裡,有人相信嗎?

我的信口胡說,應該有人相信。因為這個世界無奇不有,很多事情超乎正常人的想象,有些事情,也确實無法用科學去解釋。

網友堅信就是“于斯人”,認定課本被時空篡改,專家:曼德拉效應

但是人教社的專家們,針對網絡上的謠傳,已經名正言順地給出了答複,那就是國家的正規教材,一直都是“于是人也”,并不是網友們議論的“于斯人也”。

不過,有細心的網友,還真的找到了不少證明,比如一些書畫,還有一些課外讀物等等,那些紙上的确實寫着“于斯人也”。

可是也有網友翻出了四庫全書和一些古籍,那上面的居然也是“于是人也”。

按道理,這一下網友們應該沒話說了吧,可是仍有人咬着牙不認輸,認為自己的記憶沒錯,錯的是時空發生了變化。

對于這種認死理的人,神仙都沒轍。

有些專家對“于是人也”中的“是”字,做出了解釋,那就是“這、這個”的意思。有網友馬上回怼,那麼“生于斯長于斯”,是不是可以變成“生于是長于是”呢?

網友堅信就是“于斯人”,認定課本被時空篡改,專家:曼德拉效應

更有網友拿出了另外的一些證據,比如古詩《山行》中的那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小時候讀的就是“斜(xia)”,為什麼現在變成了“斜(xie)”,類似古詩詞讀音的還有很多。“一行(hang)白鹭上青天”,變成了“一行(xing)白鹭上青天”,網友們的這種強詞奪理,在邏輯學上叫做偷換概念。偷換概念是在思維和論辯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違反同一律的邏輯要求,用一個概念去代換另一個不同的概念而産生的邏輯錯誤。反駁者會把對方的言論重新塑造成一個容易推翻的定理,然後再對這種定理加以攻擊。

“于斯人也”和“于是人也”的争論點,是在于“斯”和“是”兩個字上,并非讀音産生的缪誤,而“斜(xia)”變成“斜(xie),是古代漢語中存在的一種讀音,類似的還有通假字。

是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問題。

問題來了,明明是“于是人也”,為什麼有那麼多網友堅持認為是“于斯人也”呢?

有專家做出了解釋,那篇課文是國中課本上的,讀這篇文章的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的生長期,從青少年向青年過渡,這個時候,人體的聲帶會發生變化。是以,在背誦課文的時候,或許出于口語的順溜,把“于”字的陽平第二聲後面的“是”字,習慣讀成陰平的第一聲,就成了“斯”字,讀成了“斯”字的第一聲。從口語表達上,陰平聲調相對于去聲的聲調,更容易讓人接受,而老師也不會刻意去糾正,于是潛意識裡,自然就成了“于斯人也”。

對于專家的這種解釋,網友們根本不買賬,馬上舉出了很多“于是”的例子來:諸如《荀子.議兵》:“然後刑于是起矣。”另外還有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中的“造次行于是,平生志在茲。”

“于是”這兩個字,在古代典籍中用得比較少。相反,“于斯”這兩個字,除了大家都熟悉的“生于斯,長于斯”之外,用的地方倒是挺多:宋朝的蘇轼在《滟滪堆賦》中,有“以餘觀之,蓋有功于斯人者。”在《楚辭·漁父》中“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于斯。”晉朝袁宏的《三國名臣序贊》中,有“漢之得材,于斯為貴。”

對于那位專家的解釋,我本人更加趨向于曼德拉效應的結果。

網友堅信就是“于斯人”,認定課本被時空篡改,專家:曼德拉效應

什麼是曼德拉效應呢?這是一個現代心理學家創造出來的名詞,是指大衆對曆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

曼德拉是南非的總統,很多人都認為此人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已經去世,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真實的曼德拉是2013年才去世的,可是很多人言之鑿鑿,說明明在八十年代見過曼德拉去世的報紙,還看過電視的報道等等。

很多科學家對于人類的曼德拉效應進行研究,得出一個結論:是人們在閱讀某一陰謀論時捏造出來的。一旦(捏造)存在,看上去好像這一記憶自始至終便一直存在。簡單地說,是由于某個人的記憶産生了偏差,當其說出這種謬論的時候,往往能夠使别人産生一種和他相似的感覺,進而誤導大衆,被誤導者由于記憶偏差,會把聽到的一些語言和事件,當成自己的親身經曆。

再來聊一件最簡單的事情,86版《西遊記》第15集《鬥法降三怪》中,很多人都認為看到了羊力大仙下油鍋的那一段,而實際上,隻有一段羊力大仙對孫悟空吹牛的畫面,是以很多網友根據那一段畫面,自己腦補出了羊力大仙下油鍋的情景。

網友堅信就是“于斯人”,認定課本被時空篡改,專家:曼德拉效應

真實情況是,導演楊潔在拍攝這段戲時,由于經費和時間的控制,并沒有拍攝羊力大仙下油鍋的那個情節,隻拍攝了與虎力大仙比賽砍頭,僅此而已。

是以歸根結底,還是曼德拉效應的結果,“于是人也”變成“于斯人也”,就是以訛傳訛出來的,根本不關時空轉變什麼事,完全是記憶出了問題,被某些人帶偏了。

不過,很奇怪的是,我記得讀書的時候,明明就是“于是人也”,可偶爾練毛筆字的時候,卻不由自主地寫成了“于斯人也”,究竟是什麼原因,我也沒有搞得懂!

網友們,你們出去旅遊的時候,有沒有産生過一種感覺,初次到某個地方,或者第一次見到某個人,就感覺很熟悉,感覺來過這個地方,或者和某個人是很好的朋友。

這不是屬于曼德拉效應,據說是前世的記憶。反正我不信,你們信了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