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年傅雷獎入圍譯作揭曉,獲獎者“年輕化的趨勢會增強”

作者:酒死了

“14年前,我做傅雷獎評委會主席時才40多歲,當時有人提出質疑,覺得我太年輕。14年來,傅雷獎改變了大家對譯者甚至翻譯家的印象。”傅雷翻譯出版獎組委會主席董強說,譯者和翻譯家不是備受仰慕的大權威,也可以是年輕人。他稱,這次傅雷獎的十位入圍譯者中,八零、九零後占到了八位,獲獎者“年輕化的趨勢會增強”。昨日,第14屆傅雷翻譯出版獎舉辦初評釋出會,董強揭曉了十部入圍終評作品,分為文學和社科兩大領域。

社科類包括:埃裡克·侯麥《美麗之味:侯麥電影随筆》,彙集了侯麥于1948—1979年間撰寫的重要評論文章;皮埃爾·克拉斯特《瓜亞基印第安人編年史》,關注一群巴拉圭密林中的遊牧印第安人,英文譯本曾由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翻譯;薩賓娜·梅爾基奧爾-博奈的《愛情的破碎:一部分手史》,史學家将目光投向愛情的破碎這一主題;喬治·杜比的《大教堂時代:藝術與社會,980—1420》,本書是杜比關于中世紀心态史的重要著作;雅克·勒高夫的《中世紀的知識分子》,這本書建構了“一門中世紀知識分子的人類學”。

文學類包括:埃德蒙·雅貝斯的《界限之書》,是一部介于詩歌、散文、格言警句與哲學随筆之間的跨文體實驗作品;《退稿圖書館》是法國當代作家大衛·馮金諾斯于2016年出版的暢銷小說;《庭院深處,是哪輛鍍鉻把手的小自行車?》為法國先鋒作家喬治·佩雷克的早期傑作;《滑稽小說》是法國17世紀詩人、小說家、劇作家保羅·斯卡龍的代表作,也是法國滑稽諷刺文學的範本。

“此次入圍作品年輕譯者多、女性譯者多、譯本既包括了經典作品,也有最新的作品。”2022年傅雷獎評委會主席餘中先介紹稱,當然,入圍作品中也有“中老年男譯者”。他介紹,《界線之書》的譯者劉楠祺就是一位“50後”,一直在翻譯法語詩歌,退休之後翻譯了七卷埃德蒙·雅貝斯的著作,“很可貴”,也并非第一次入圍傅雷獎了。今年的另一個熟面孔則是法國曆史學家喬治·杜比的譯作。今年入圍的是顧曉燕翻譯的《大教堂時代:藝術與社會,980-1420》,此前在2018年,由梁爽、田夢合譯的喬治·杜比的《布汶的星期日》曾獲過傅雷獎。

今年傅雷獎邀請了華文作家陳冠中和作家苗炜擔任特邀評委。在活動現場,陳冠中談到,他自己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從法國新浪潮電影開始“一生的文青生涯”的,但問題是,那個時代的法國理論家反對清晰、好讀的作品,乃至于他很多時候讀書有“不明覺厲”的感受。“有些書很重要,有些書則很難譯”,而根據六七十年代的理論家們,“好看”并不是标準,那麼評價譯作如何可能呢?對此,董強回應稱,某個時代的作品或者理論或許會給譯者構成難度,但是,“一本書看不下去,99%是因為譯者沒有譯好。”董強認為,即便一本書再難讀,也都有自己的邏輯,即一套遊戲規則。譯者能夠了解其中的遊戲規則,譯文就能厘清。他以文學為例,作家的生命就在于其風格,如果味道不對,不是該作家會有的寫作風格,那麼就是譯得不好;以社科為例,一個曆史時期會有其特定的機構、職稱等,譯得不對就是有問題。總而言之,“書是有機體,是有生命力的”,如果譯者沒有把握好,其生命力就會下降。

今年的傅雷獎頒獎典禮将于11月19日舉辦。11月20日,數場文學講座将在北京市外文書店舉行,據悉外文書店即将停業整修兩年,預計2024年重新與讀者見面。

附:10部入圍終評作品及入圍理由

社科類

2022年傅雷獎入圍譯作揭曉,獲獎者“年輕化的趨勢會增強”

本書彙集了侯麥于1948—1979年間撰寫的重要評論文章,這些文章曾刊登于《現代雜志》、《藝術》、《戰鬥報》以及侯麥于1957-1963年擔任主編的《電影手冊》中。侯麥認為,電影的本質在于作為藝術的本體,而非其語言的獨特性,這一觀點貫穿了所有文章。此文集展示了侯麥對文學改編、作者電影等彼時電影風潮及新概念的刻畫、闡釋或批評,以及對茂瑙、希區柯克、德萊葉等名導的作品評論等,是現代電影美學研究的補充。

2022年傅雷獎入圍譯作揭曉,獲獎者“年輕化的趨勢會增強”

瓜亞基人,一群巴拉圭密林中的遊牧印第安人,有自己的語言、風俗、信仰與社會制度。從16世紀起,西方殖民者和當地居民不斷占領、吞食他們的領地,他們躲避、抗争、流亡,最終被逼入絕境。1963年,本書作者、法國人類學家皮埃爾·克拉斯特進入了這個部落,八個月間,克拉斯見證了部落族人的出生、成年、婚配、複仇、死亡、節日與儀式……以及他們最大的秘密:同類相食。克拉斯特用毫無偏見的頭腦探尋他們行為背後微妙且不自覺的邏輯,記錄下“他們的存在所産生的分量”。

2022年傅雷獎入圍譯作揭曉,獲獎者“年輕化的趨勢會增強”

也許很久以來,有關愛情的一切就已經被說盡了。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比如至今仍未有曆史學家将目光投向愛情的破碎這一主題。史學家薩賓娜·梅爾基奧爾-博奈的這部作品恰恰填補了這一空白。作者從“感性史”角度出發,探究愛情萌發和幻滅的根源;并通過對個體愛情悲劇的解讀,剖析特定曆史時期社會、法制、文化和風俗對婚戀的影響。

2022年傅雷獎入圍譯作揭曉,獲獎者“年輕化的趨勢會增強”

喬治·杜比是第一位作品進入“七星文庫”的當代法國曆史學家。他研究物質與精神之間的關系。本書是杜比關于中世紀心态史的著作,他告訴讀者:藝術品創作的管理權是如何在11世紀從封建諸侯的手中轉移到修道院手裡;在一百年之後,複興的城市又是如何将藝術的創新力賦予了大教堂;而到14世紀時,大型藝術又為何回歸王侯手中,成為彰顯世俗價值的工具。

2022年傅雷獎入圍譯作揭曉,獲獎者“年輕化的趨勢會增強”

知識分子是一個現代詞,其内涵豐富而複雜。本書所說的“知識分子”,指的是中世紀随着城市的發展而出現的以思考和教授他們的思想為職業的人。該階層出現于中世紀早期,在12世紀的城市學校中得到發展,從13世紀開始在大學中興盛。勒高夫從社會、政治、宗教、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考察了這些“販賣詞語的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本書建構了“一門中世紀知識分子的人類學”,一部“西方知識分子的曆史社會學導論”。

文學類

2022年傅雷獎入圍譯作揭曉,獲獎者“年輕化的趨勢會增強”

《界限之書》是埃德蒙•雅貝斯“問題之書系列”的第三部,分為四卷,分别是《未被懷疑之颠覆的小書》《對話之書》《旅程》和《分享之書》。作為一部介于詩歌、散文、格言警句與哲學随筆之間的跨文體實驗作品,本書是雅貝斯的沉思之作,也可看作他的自言自語。本書記錄了雅貝斯對不可言說者的探求,并展現了在此過程中他與自我主體、身份以及寫作行為的鬥争。

2022年傅雷獎入圍譯作揭曉,獲獎者“年輕化的趨勢會增強”

法國布列塔尼地區有一座“退稿圖書館”,十幾年來專門收藏由作者本人親手傳遞的無法出版的書稿。年輕的女編輯黛爾菲和他的未婚夫,也是失意的小說家弗雷德裡克在探訪圖書館時發現了一部傑作:《愛情故事的最後時分》,作者名叫“亨利·彼克”。在調查作者身份的過程中,黛爾菲和弗雷德裡克發現這是一位已過世的披薩師傅,而在他的遺孀和女兒眼裡,亨利·彼克和寫作完全沾不上邊。借由這一神秘的書稿來曆,書稿在黛爾菲的運作下出版後收獲了巨大成功,鮮有人問津的退稿圖書館也由此名聲大振。一部神秘的書稿如同扇動翅膀的蝴蝶,顯露了許多隐秘的過往,改變了書中各個角色的生活,亦為作者提供了探讨衆多主題的契機。

2022年傅雷獎入圍譯作揭曉,獲獎者“年輕化的趨勢會增強”

一位名叫亨利·波拉克的年輕中士,每天騎着那輛帶有鍍鉻把手的小自行車,往返于故鄉蒙帕納斯和位于萬塞讷新堡的兵營。為了和女友長相厮守,避免被派往阿爾及利亞參戰,他和好哥們卡拉XX及其他朋友,費盡心力想各種辦法試圖免除兵役。佩雷克在小說中嘗試充滿實驗性的叙述手法、互文技巧和大量的文字遊戲,例如僅主人公的名字卡拉XX就有七十二種變體。文末作者所附的索引,為解讀作品提供了一些線索。

2022年傅雷獎入圍譯作揭曉,獲獎者“年輕化的趨勢會增強”

此書描繪了一個劇團在勒芒巡演時遭遇的一連串滑稽事。同時,作者又通過倒叙、回憶、鑲嵌等手段,穿插了風格迥異的短故事。總體上看,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搬遷。斯卡龍以外省小城為舞台,以現實生活為底色,以身邊人物為材料,戲仿英雄,書寫真實。書中沒有線性叙事中常見的引人入勝的情節,也沒有着意刻畫的英雄主角,線條雜亂卻内含秩序,除了插入的故事外,盡是反諷與嘲弄。

2022年傅雷獎入圍譯作揭曉,獲獎者“年輕化的趨勢會增強”

亨利·米肖創作的獨特性在于:他使字詞褪去矯飾,複歸本真;使世界遠離俗常表象,潛入隐秘現實。“内心的遠方”将讀者抛向潛意識的幽微邊界:夢與驚恐之地,由絕望牽引前行。此間暴烈、沉重盡壓于身,誠如米肖筆下一個叫“羽毛”的人,曆經起伏,因不入時宜飽受苛待,因拒絕迎合生而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