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蟲成大害 花蝽來捕食

作者:劉福兵
小蟲成大害 花蝽來捕食

小花就像蟲子。

今年,由于平均氣溫高于往年,降水量少,同期北京市平均氣溫造成設施内高溫低濕環境,有利于小蟲害的發生。近日,北京植保站技術人員不斷接到區、縣級植保部門和部分生産園區技術人員的求助,反映出生産棚内馬肆虐,危害十分嚴重。調查發現,它對茄子、辣椒、黃瓜和西瓜等作物危害最大,茄子100株昆蟲可達1760頭,辣椒、黃瓜和西瓜花上的昆蟲數量可達27頭/花。

馬是一個有害的特征

馬是一種小昆蟲,一種吸力型的嘴巴。馬的完全生育階段分為三個階段:卵,蠕蟲和成蟲。将美洲獅與成蟲和昆蟲一起吸食幼小組織(樹枝、葉子、花朵、果實等)汁液,受損的嫩葉,嫩端硬卷曲枯萎,植物生長緩慢,各節間縮短;

馬的成年昆蟲活潑,能飛得好,能随風傳播。馬有變綠的習慣,怕光。白天一般集中在葉的背面作傷害,雨天、傍晚可在葉片表面活動。美洲獅通常以孤獨的雌性繁殖,偶爾也會以兩性繁殖。馬的适宜生育環境溫度因類型而異,最适合鳄梨醬馬的發育溫度為24°C-30°C,洋蔥馬為23°C-26°C,相對濕度為40%-70%,如果溫度達到35°C以上,蟲口明顯減少。

近年來,在水果、蔬菜、棉花對馬的逐年增加,已成為主要害蟲之一,特别是在茄子果實、瓜類等蔬菜作物的防護栽培中,出現了"小蟲"成重大危害的趨勢。因為受保護栽培的環境條件有利于馬的發生,而且由于其繁殖速度快,如果不及時防控,就會造成災害,嚴重影響植物的生長和果實的品質。是以,要注意對馬的防控,以免"小蟲子"變成大危害。

目前,在實際生産中馬防控主要是化學農藥,但長期不受限制、不規範地使用化學農藥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環境和食品安全問題,2010年海南"毒豆事件"是因為一些農民使用水胺對硫磷等劇毒農藥造成的對美洲獅的防控。為了推進農藥減排行動,北京植保站不斷研究和引進新的生物防治技術和産品,目前,北京的生物天敵團隊又增加了一名新成員——東亞小花,并實作了東亞小花的商業化,為北京地區設施蔬菜生産提供新産品和技術儲備。

東亞花是天敵,潛力巨大

東亞小花屬半翅花,花、小花屬。該屬是開花科中最大的物種之一,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鳍、消耗品、鱗翅、葉蟒等昆蟲的重要天敵。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通過引進美國小花,成功防控了黃瓜馬,目前,北美和歐洲的一些天敵公司正在為馬的防控提供小花鲻産品。

東亞小花卉是中國北方蔬菜、果樹和棉田以及其他農林經濟作物害蟲的重要捕食者。分布廣泛,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南、湖北等地分布廣泛;

經過兩年多的研發,城市植保站掌握了東亞小花卉的生物學特性,開發了室内大型養殖技術,建立了中試生産線,并在該領域進行了試驗示範和應用。2015年,北京天敵昆蟲繁育基地開始大規模繁殖東亞小花卉,年繁殖能力達3000萬頭。

東亞小花卉防控馬術應用

利用藍闆監測田馬的發生情況,監測馬的發生情況,監測蟲口密度為1-2頭/株,對東亞小花蕾的釋放進行防控。

東亞小花馬防治應用方法:溫室病蟲害防治,按數量0.5頭/平方米放行,14天後再放生;東亞小花的放生可以用挂袋法或鑄造法來完成。将袋裝産品挂在植物的莖葉搖桿上,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水填滿袋子,或用培養材料直接灑在植物葉子上,2天不灌溉,以友善落在地面上的東亞花椰菜轉移到植物上。

小花卉在東亞的示範與應用

2016年上半年,北京植保站聯合昌平區植保檢查站、順義區植物保護檢驗站等部門,在茄子、辣椒、黃瓜和西瓜等作物中開展了東亞小花卉防治馬、茄子應用東亞小花馬防治效果評價,對東亞小花馬的施用率可達到78%以上;在取得良好實驗效果的基礎上,昌平、順義等地共11個基地進行了天敵昆蟲——東亞小花蛞蝓控制馬的試驗示範。示範區200畝,東亞地區共放生小花10萬朵。

北京植保站 孫北碐李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