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一個誠實面對自己的過程,要建立獨立判斷。早期投資尤其意味着巨大風險,經常會失敗。誠實面對LP(有限合夥人,為股權投資提供資金來源的群體)、創業家的唯一路徑就是必須先誠實面對自己。
·硬科技領域不存在砸錢彎道超車的機會。半導體行業按照既定技術規律往前發展,踩着前人已經發明的看得見的道路往前走,砸錢既不能實作彎道超車,也無法實作跳躍式發展。對于硬科技的早期投資人來說,等待和陪伴是一門必修課。
啟明創投合夥人葉冠泰
2022年10月18日對于葉冠泰來說是個特别的日子。這一天,他在啟明創投投資的第一個企服項目星環資訊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星環科技,688031)正式在科創闆挂牌,這一天的到來他和他的夥伴們等待了8年。雖然喜悅毋庸置疑,但葉冠泰也毫不掩飾地說,“太不容易了。”
現任啟明創投合夥人的葉冠泰在過去18年的投資生涯中幾乎一直在與硬科技打交道,從早期的晶片到現在的企服,工程師出身的他自稱“對硬科技有一種天生的喜好”,他确定中國正走在一條通往硬科技大國的道路上,但也認定這條路并非一蹴而就。對于硬科技的早期投資人來說,等待和陪伴是一門必修課。
對于他來說,18年的投資生涯積累了什麼樣的經驗?如何標明投資對象?在漫長的投資過程中如何才能做到堅定不移?
“足夠誠實地面對自己”,日前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葉冠泰如此回答。
晶片下行周期裡的機遇與挑戰
“今年半導體行業迎來一股逆風”,葉冠泰說。葉冠泰的投資生涯起步于晶片,2004年到2008年任職于英特爾投資部期間投資了珠海炬力(Nasdaq: ACTS)、瀾起科技(688008.SH)、芯原股份(688521.SH)等。在葉冠泰看來,目前全球性半導體正處于下行周期,“很多同行最近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速度和數量都開始下滑,接下來企業的估值也會明顯下滑。”
雖然以半年為周期來看,半導體逆風明顯,但葉冠泰同時表示,“從中長期看,仍有信心。”信心一方面來源于半導體原本就是一個周期性行業,“幾乎每隔兩三年就會迎來一個周期”,根據他的判斷,本輪周期将在明年年底左右開始恢複。
信心也源于當行業處于下行周期時也并非完全沒有好處,行業好的時候人才市場價格高企,公司估值昂貴。行業不好,人才也不易流失,企業能夠積蓄能量,打磨産品,等待行業周期上行時大放異彩。“晶片企業打磨一款産品通常也需要兩三年時間,産品研發的時間不會因為半導體周期而改變,有能力熬過下行周期的優秀企業未來可以走得更遠。”
在葉冠泰看來,當全球晶片産業處于下行周期時,中國的中高端晶片企業更加有慢慢崛起的機會。在過去五六年裡,中國平闆螢幕生産量已占全球産量的50%以上,且這一比例仍在持續上升,中國已經擁有了完整的工業電子裝置、智能家居裝置等供應鍊,這一切都為中國中高端晶片的崛起創造了良好的生态環境和産業基礎。
在投資政策上,葉冠泰表示,今年會控制投資節奏。“過去兩三年晶片産業過于繁榮,很多公司估值也不理性。”在選擇具體的項目上,他仍會用一貫的高要求看項目:半導體創業團隊必須是高配,“創始人希望是來自國際大廠或領先的科研機構,有過開發相應産品的成功經驗,除了創始人,管理層中也要有足夠的具有類似經驗的人才。”
這一投資原則源自于他對于晶片行業發展規律的認知。在葉冠泰看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是按照既定技術規律往前發展的,中國半導體的發展也必将沿襲這一規律,“要做7納米晶片必須有做過10納米的經驗,要做10納米晶片必須要做過15納米,“不可能從20納米直接跳到5納米,也許别人用三年,我們用兩年,但無法逾越必經的階段。”
葉冠泰認為“硬科技領域不存在砸錢彎道超車的機會的”,人才積累是産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彙聚足夠多的人才來做成幾件特别成功的世界級大事,比分散人才來做幾百件、幾千件小事更有價值。”在他看來,國内目前很多領域存在企業數量多而不強的情況,但産業的發展“更需要求精,而不是求快。”
硬科技投資的黃金時代
啟明創投成立于2006年,起步于PC時代,當時的投資方向是尋找把實體經濟業務搬到網際網路上的企業。2010年智能手機崛起後,啟明創投布局移動網際網路生态,投資了小米、美團、知乎、哔哩哔哩等。
2014年加入啟明創投前,葉冠泰也參與了網際網路投資,但對于技術有天生愛好的他也是在那時感受到“硬科技的時代到了”。“硬體發展帶動軟體更新,觸發新産業,兩者相輔相成。每一代網際網路都在硬體基礎上誕生,如果美國蘋果公司沒有做出觸摸屏的智能手機,後來的網際網路應用規模也不會這麼大,2014年時使用的技術還是上一個10年開發的,需要開始研發支援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創新型技術了。”
在啟明創投,葉冠泰主導投資了半導體領域的企業移芯通信、博流智能、此芯科技、彌費科技等。除了硬體企業,軟體企業包括星環科技,星辰天合,巨杉資料庫、圖資料庫企業TigerGraph,探迹科技,小鵝通,金智維等。“中國智能手機普及率全世界第一,産生的資料量是巨大的,豐富的使用者資料無法存儲在過去對象型的資料庫中,存儲既昂貴又低效,是以需要一套開源型、軟硬體不綁定的新型資料庫。”2014年雲計算和大資料已經在美國興起,葉冠泰認為,中國很快就會步入雲計算階段,企服市場一定會起飛。
企服是以軟體技術賦能企業的服務,軟體分為應用軟體和底層的基礎軟體。過去10年,啟明創投在企服領域投資的公司超過34家。葉冠泰表示,“現在就是企服投資的黃金時代,而且越來越好。”數字化轉型需要更多國産軟體,疫情帶來的線上業務加速軟體發展,軟體生态改善,工程師數量增加,盡管企服軟體開發周期長,但使用者黏性強。
無論硬體還是軟體投資,葉冠泰認為,目前是硬科技投資的黃金時代,更多人關注硬科技就會有更多優秀創業家創造出更多技術,站在前人肩膀上,未來中國一定會變成硬科技大國。
但硬科技投資講求天時地利人和,團隊隻是其中一個必要因素,資金支援、競争對手、政策、市場都會影響企業營運,這就好比木桶效應,企業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木闆。不斷打磨産品,與客戶建立多年合作關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作,即便是一個高配團隊,在創業時也可能遭遇短闆。
硬科技領域的企業往往需要8-10年時間研發産品、建立品牌、搭建銷售網絡。“目前科創闆上市企業的平均年齡就是10年,之前投資的晶片企業瀾起科技和芯原半導體也是在類似的時段成功上市。”葉冠泰表示,盡管投資周期比較長,但成功率和回報倍數相比其他非硬科技類企業更高,是以硬科技投資要有耐心。
做早期投資絕不是追風口
今年10月,國産大資料基礎軟體公司星環科技成功登陸科創闆。星環科技是葉冠泰從2014年開始投資企服領域後的第一個項目。雖然做好了長期投資的準備,但從開始投資到企業順利上市,過程依然漫長,需要耐心。
“很多人說,投資是很反人性的。某種層面上未必是反人性,而是追求個人的人性,能夠做到意志不被他人左右。”葉冠泰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談及投資心得和方法論,投資是一個誠實面對自己的過程,要建立獨立判斷,“很多情況下,投資這件事和世界沒關系,跟自己有關系,想清楚以後要義無反顧并且誠實地告訴自己,我看得懂這個技術,我知道為什麼要投資它。”
做早期投資不是追風口,而是提前布局。好投資一定是高風險而不容易看懂的,“早期投資尤其意味着巨大風險,經常會失敗。誠實面對LP、創業家的唯一路徑就是必須先誠實面對自己。”葉冠泰認為,早期投資很難單純做資源型的投資人。“早期做投資,看人看團隊,彼時團隊或許也不知道産品賣給誰,這時候資源未必有效,隻有想清楚為什麼由這個人做出這個技術。”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投資人就應該利用已有資源幫助企業打開大門。
如今的葉冠泰對于投資的成功和失敗越來越平和。“失敗跟成功都是某一天,在那一天之前,沒有成功,也沒有失敗。”他認為投資最看重的首先是方向,看準方向後關鍵是學習能力,比如關注企業家的想法、創業團隊是否越來越健康、創業團隊遇到了什麼問題、投資團隊每天遭遇哪些挑戰、自己又遇到什麼瓶頸。他不太社交,經常花一個小時走路上下班,一邊走路一邊獨處思考,把事情想清楚。
在他看來,一個投資人首先應該具備豐富的好奇心,隻有這樣才能在面對各種新奇事物中接觸到各種想法,同時也需要具備消化新事物的學習能力,形成自我認知。從畢業後的矽谷晶片工程師轉型成如今的投資人,葉冠泰說,這絕對是适合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