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子強、雷引傑:堅持發揚鬥争精神,開創事業發展新天地

作者:光明網
楊子強、雷引傑:堅持發揚鬥争精神,開創事業發展新天地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态導讀關注自我革命、鬥争精神、共同富裕、制造強國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讨論。

【董瑛:自我革命確定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共浙江省委黨校教授董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曆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確定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差別于其他政黨最顯著的标志,是跳出治亂興衰曆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也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關鍵所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征程中,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百年大黨在自我革命中不斷煥發蓬勃生機,始終成為中國人民最可靠、最堅強的主心骨。此外,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要永葆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必須踐行“三個務必”,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保持對“腐蝕”“圍獵”的警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埋頭苦幹、勇毅前行,確定黨永不變質、紅色江山永不變色、強國為民的初心使命永不變味。

摘編自《光明日報》

【楊子強、雷引傑:堅持發揚鬥争精神,開創事業發展新天地】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楊子強、雷引傑表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必須堅持發揚鬥争精神,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航船劈波斬浪、一往無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從世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逆全球化思潮擡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從國情看,大陸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确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随時可能發生;從黨情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将長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衆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将長期存在。是以,必須堅持發揚鬥争精神,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確定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上司核心。依靠頑強鬥争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必須發揚鬥争精神、堅定鬥争意志,唯有主動迎戰、堅決鬥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嚴、求得發展;依靠頑強鬥争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必須深刻把握新的偉大鬥争的曆史特點,既要敢于鬥争也要善于鬥争,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堅持鬥争過程和鬥争實效相統一。

摘編自《人民日報》

【鄭功成:多措并舉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鄭功成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将實作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并對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作出重要戰略部署。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邁進的征程中,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着力點。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做大“蛋糕”是推進共同富裕的前提,配置設定公正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關鍵。此外,在推進共同富裕的曆史程序中,需要高度重視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适應社會主要沖突發展變化。大陸社會主要沖突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沖突,必須清醒認識到,大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配置設定差距較大,要防止社會階層固化,着力促進并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暢通向上流動通道。二是堅持高品質發展。共同富裕隻能建立在物質日益豐裕的基礎之上,但并非要等到物質豐裕後才能走向共同富裕,應當是邊“富裕”邊“共同”。三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大力發揮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四是加快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促使法定社會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為全體人民提供穩定的安全預期;充分調動市場主體與社會力量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積極性,夯實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促使社會保障的再配置設定作用不斷增強。

摘編自《經濟日報》

【劉興華、石涵林:發揮數字經濟功能作用,建設制造強國】

江西财經大學金融學院劉興華、石涵林表示,當今世界,數字經濟蓬勃興起,正深刻改變我們的社會生活,不斷推動資源配置的優化、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競争格局的形成。在數字化浪潮中,需把握數字經濟運作規律,發揮數字經濟功能作用,運用數字經濟“鍛造長闆、補齊短闆”,建設制造強國。一是建立資料資源體系,加強資料營運監控管理,強化資料資産管理,建構全面立體的資料資源體系。二是重視高端數字人才的培養,深耕數字産業賽道,建立數字産業互聯共享機制,涵育互聯共享的數字産業生态。三是提升數字技術研發能力,建構開放協同的創新體系,優化數字技術布局結構,攻關自主可控的數字核心技術。四是增強數字政府效能,制定新産業新業态市場準入标準,優化數字社會環境,加大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金融支援,推行科學有效的宏觀配套政策。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

楊子強、雷引傑:堅持發揚鬥争精神,開創事業發展新天地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