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生要買到一件舒适的内衣,到底有多難?

作者:中信出版集團

10月25日,是世界愛乳日,這個節日的設立是為了呼籲更多女性關愛乳房健康。

關愛乳房健康的第一步,就是穿着一件舒适、健康的内衣。然而,大多數女性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小煩惱:要花費很多精力,才能買到一件合适的内衣。

為什麼内衣如此重要?

從發育到更年期,内衣,是女性生命過程最冷靜的見證者、最溫情的守護者,也是不乏殘酷的提醒者。

它日夜與我們的身體緊密相處,對女性而言,内衣是一件柔軟而私密的铠甲,它比外衣更能說明你是誰。

阿信今天就化身“女性之友”,帶來資深内衣設計師于曉丹的新書《内衣課》,這是一本曆時7年同主題再創的新書,新增超50%全新内容+52幅作者手繪插圖。

女生要買到一件舒适的内衣,到底有多難?

一本以内衣為主題的書為什麼能夠大幅更新?因為随着時代發展、觀念進步,女性對内衣的要求不斷發生着改變,内衣本身也會随之進步。

當然,内衣的概念不僅是文胸,還包含了内褲、塑身衣、睡衣、家居服等等。但既然今天是世界愛乳日,阿信就先來聊聊文胸的曆史。

古典胸衣,寫滿了女性的隐忍、束縛、掙紮、解脫

要說内衣的曆史,那就從古典胸衣說起吧,現代内衣的一切基礎都是由它奠定的。

所謂古典,是相對現代胸衣而言的,古典胸衣為我們熟知的元素,是梭織、系繩、(金屬)龍骨、鈎眼扣等。

我們常常在電影中見到它,比如《亂世佳人》中的費雯·麗,《泰坦尼克号》中凱特·溫斯萊特都穿過古典胸衣。

女生要買到一件舒适的内衣,到底有多難?

但是,曆史上真實的古典胸衣,一開始并不如電影中呈現的那樣性感美麗。

根據女性衣物曆史學家的研究,胸衣最早出現在16 世紀。

中世紀剛剛結束,當時的胸衣充滿着對女性體态标準化的要求。

如今在意大利魯昂的一家博物館裡,存有一件17 世紀的胸衣,完全用粗鐵條镂空制作,用鉚釘組裝,看上去無異于古代兵士的盔甲或囚徒的枷鎖,堅硬而冷酷。

女生要買到一件舒适的内衣,到底有多難?

17世紀鐵質镂空胸衣,現存在于意大利魯昂一家博物館内。此圖為作者于曉丹手繪

這種全部使用硬金屬制作的束胸衣,強制矯正女性身形,遮蓋了女性特征和曲線,乳房自然的凹凸之美被完全壓抑。

到了19世紀初,堅硬冰冷的金屬胸衣時代結束了,代之以溫和的布質胸衣。

為了達到支撐目的,布質胸衣中還是放置了細木片和鐵片,并且在背後增加了可以調節松緊的系繩。

這時的胸衣比起金屬胸衣,更突出和強調了女性曲線:塑造更細的腰、更豐滿的胸和臀。

女生要買到一件舒适的内衣,到底有多難?

到了19世紀50年代,鋼鐵時代的到來讓鋼質龍骨開始流行,胸衣制作進入了工業化。

工業化胸衣讓腰可以更細、胸可以更豐滿的同時,對女性身體的摧殘也十分嚴重,束胸勒碎肋骨、損壞内髒的事故頻頻發生。

在解放思潮下,一位名為盧西安·華納的醫生,自己設計了一款健康胸衣,去掉了沉重的鋼骨,改用一種植物纖維作為胸撐,并且加上了肩帶輔助支撐,讓胸衣一下變得柔韌了許多。

因為不再壓迫女性軀幹,給了身體呼吸的空間,華納醫生的健康胸衣一經問世就大受歡迎,曾創下單國累銷量1400萬件的記錄。

但到了20世紀初,健康胸衣也走向了沒落:女性走出了家門,走向了工作崗位,這時候,需要現代文胸登場了。

一步步走向更舒适的現代文胸

我們現在以“bra”稱呼文胸,它來自brassière一詞,而這個詞在19世紀末才出現,也就是并不遙遠的120多年前。

當時,對古典胸衣的本質改變,是将長胸衣分離成上下兩部分,下部分變為束腹衣,上部變成了與今天的bra類似的衣物。

但現代文胸是誰發明的?這個問題還沒有明确的答案。

第一件有比較詳實記載,并且得到了專利權的現代文胸,是由瑪麗·菲爾普斯·雅各布發明的。

1910年,19歲的名媛瑪麗準備參加一場舞會,她打算穿一件輕薄的晚禮服,但拘束的緊身胸衣像個方盒,讓她感到不适。

于是,她用兩條手帕和一條織帶,自己縫制了一件簡易的裹胸内衣。

這件柔軟的内衣,不但讓瑪麗收獲了其他女子的豔羨,也赢得了商業機遇。

這件胸衣輕便、柔軟、穿着舒适,更重要的是,它将女性的兩隻乳房分别放進了分離的罩杯裡,讓它們有了充分發育的空間。

女生要買到一件舒适的内衣,到底有多難?

瑪麗為自己發明的文胸申請了專利,獲得美國專利商标局的準許。這是當時的檔案記錄。

自此,現代内衣有了全新的理念——挺起胸來,而不是壓抑胸部。

但瑪麗的内衣工廠并沒有成功,她設計的内衣又短又軟,隻适合胸部小而堅挺的女性。

于是,女性對内衣的自主選擇和要求更近了一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材,也需要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内衣。

1935年,美國華納公司釋出了第一組以字母表示的胸部尺寸标準,用A、B、C、D指代從小到大的罩杯型号。這一文胸尺寸标準,我們至今仍在沿用。

在商業化胸衣如火如荼發展的同時,20世紀70年代,女性内衣界還發生了另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運動文胸出現了。

1977年,長跑先驅麗薩·林德爾發現,男性有專門的運動護身帶,而女性卻在運動時沒有合适的内衣,隻能忍受乳房的不适。

于是,麗薩和自己的發小——戲服設計師寶莉·史密斯,親手設計了一款适合女性跑步的“慢跑文胸”(jogbra)。

女生要買到一件舒适的内衣,到底有多難?

欣達和麗薩拍的慢跑文胸廣告

憑借“慢跑文胸”,在幾乎被男性壟斷的體育用品業裡,麗薩和她的夥伴們靠這款專為女性運動而設計的内衣成功拿到了商業貸款,建立了一家由女性所有、運作并銷售女性用品的企業,将産品成功賣進了普遍為男性服務的體育用品商店。

這件小小的胸衣,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很多女性來講,它實實在在地讓運動成為了可能,也讓整個世界的女性運動員數量明顯增加,直接促成了女性可以參與幾乎所有運動項目的結果。

現代文胸仍舊不斷變幻着剪裁、面料、款式,有專為平胸女性設計的薄墊文胸,有展現女性性感的深V形魔術文胸,也有關愛特殊女性群體的乳腺癌術後文胸。

在漫長的女性内衣發展史中,女性對于自己的存在方式已經有了越來越明确的主張。她們早已不再按照男性的好惡裝扮自己,也不再因為社會角色的要求而限制自己。

尊重自己的存在,尊重自己對自在和舒服的需求,文胸設計正是在朝着這種主張不斷邁進。

一堂給所有女性的《内衣課》

對于每一位女性來說,内衣,都是“離心最近”的一份親密。

從少女時期的第一件内衣,到伴随人生三分之一的睡衣,以及與自己相處時最為舒适的家居服,女性所選擇的每一件内衣,同樣也在定義着屬于自己的空間與生活。

《内衣課》的作者于曉丹,她在生命的前30年中,一直以文字為生,她是納博科夫代表作《洛麗塔》的譯者——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欲望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颚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這個著名的開篇,就出自當時剛剛大學畢業不久的于曉丹的譯筆。

30歲時,于曉丹做了一個在她看來無比自然,但人生卻180轉彎的選擇,她紐約服裝學院畢業當天即走上麥迪遜大道,開始從事内衣設計。

女生要買到一件舒适的内衣,到底有多難?

于曉丹

談到自己設計内衣時,于曉丹說過:

“在我看來,内衣最重要的品質是舒服,要跟身體産生非常恰當的關系,該近的時候近,該遠的時候遠。但舒服不是要消滅差異化、個性化,不是無尺碼,而是相反,有更好的分寸感,最舒服的狀态一定是跟你的身體關系最恰當的狀态。是以,内衣不是要消滅細節,而是要有更準确的細節,有更符合身體邏輯的細節才行。在這個意義上,内衣設計與文學創作是相通的,我們要尊重每個個體複雜的感受。”

于是,她創作了這本寫給每一位女性的《内衣課》,她用專業但包容的視角,解讀了内衣發展的起源、内衣設計的初衷、适用場景與選擇的關鍵。

女生要買到一件舒适的内衣,到底有多難?

全書依次呈現了古典胸衣、文胸、内褲、塑身衣、睡衣和家居服的發展曆史與趣聞,中間穿插了各類内衣的款式、面料等知識科普,以及挑選内衣的實用建議,構成了一堂完整的内衣課。

對于她來說,《内衣課》應該是“浪漫的、柔軟的、有溫度的,也有很強知識性的一本書”,就像女性一樣,有着自己的溫柔與堅定。

作家林白讀完這本書後寫道:

“生活的鋸齒常使女性如驚弓之鳥,《内衣課》所寫的,正是200年裡女性通過‘内衣’找回身體舒适與内心自信的過程。”

從《亂世佳人》中郝思嘉那件經典的古典胸衣,到滿足日常生活的文胸,再到能夠進行高強度訓練的運動内衣,内衣的發展史中,也承載了女性對于自己社會身份與精神生活的解放與主張。

《内衣課》這本書,蘊含着一種隻有女性才能切身了解的意義:越是柔軟輕薄的東西,越有着超越一般的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