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怎麼做職業規劃?

有人問我,怎麼做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這件事,每個人都不相同,這要看一個人對自己的自信程度,和格局大小。

— 1 —

什麼叫自信程度?

你覺得你是不是能幹大事的人?

如果你想了半天,覺得我好像這輩子跟着誰混混,能吃口飯就挺好的,我也沒什麼大期待。

那你職業規劃的時間機關就相對會小一些,看得也比較短一些些,能抓住什麼就抓住什麼。

但如果你對自己能力和未來成就的自信足夠大,那你就要下一盤大棋,以更長的時間軸來思考職業規劃的問題。

是以,你的自信程度和格局大小,決定了你職業規劃的大邏輯。

聽上去有點抽象,我舉個例子。

如果今天有一個人,已經60歲退休了,他回顧自己的曆史,知道自己在50歲的時候創立了一家年收入30億的公司。

那麼他如果提前知道了這件事,再回到18歲他會幹什麼呢?

他可能會想,我在50歲的時候要成就一個30億的公司,但我其實可以成就100億的。我當時最缺的是什麼呢?

我最缺的是理工科的基礎,很多事情我不紮實。

是以這個時候他可能會幹什麼?

他可能在大學四年就會好好地學理工科。

雖然學理工科可能不掙錢,但他心中不怕,因為他知道自己在50歲的時候就能賺30億了。

于是,到大學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他就去找了一個非常底層的,叫做精算師的工作。他接下來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積累50歲時所需要的能力,雖然可能并不賺錢。

是以你看,他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定力?

是因為他自信,他在50歲的時候能賺30億,這種自信來自于什麼?

來自于他看到了曆史。

那麼,當你站在18歲的節點,如果讓自己來導演這一生,你覺得自己能在50歲,40歲,30歲的時候做些什麼?

你的格局越大,你就會做更長期主義的規劃。

以前但凡有人來問我,我的兒子報什麼專業好?我都會推薦他學數學。

因為數學的基礎能力太重要了。

但是後來我開始有點轉變了。

再有人來問我的話,我會根據他的情況來回答。每個家長的心态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如果家長的心态是想讓孩子找個高薪工作好養活自己,那我就會推薦他學計算機。

因為計算機專業好找工作。

越是富有的家長,越想讓孩子去學藝術、學曆史,去把時間花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

因為他的孩子已經可以一輩子吃喝無憂了。

是以,你對自己的未來能有多大的信心,這決定了你用多大的格局來做自己的職業規劃。

— 2 —

在今天的商業社會中,要掙很多錢當然不容易,但是沒有任何收入讓自己餓死也沒那麼容易。

關于職業規劃,如果讓我給出一個通用的建議,那就是:

千萬不要去做那種為了不餓死多掙點錢,但是對長遠沒有幫助的事情。

具體來說,就是把自己的時間賣掉之後,卻沒有一點點的成長事情。

或者換句話說,你要去選擇做可以拿兩份收入的工作。

第一份收入,是你的工資。

第二份收入,是你的能力、資曆和成長。

我經常說一句話,不要太在意自己35歲前的收入。

每個人都是一隻能下金蛋的鵝,把這隻鵝養大養胖,就是所謂的成長。

當我們還是一個新人時,選擇更重要的職位,承擔更多的風險和責任,獲得更多的成長,比收入本身重要的多。

成功了,你會有所收獲。即使失敗,你什麼也不會失去,你依然年輕。

35歲之後,你終究會發現,之前為了7000塊和7500塊的工資,憤憤然從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甚至不惜撕破臉皮,是多麼愚蠢的行為。

在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公司,跟一個值得跟的老闆,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所獲得的價值遠遠超過這500塊錢,遠遠超出10000塊和15000塊的差異。

在年輕時,把成長當作最大的收入。

聽上去是一句陳詞濫調,但這是最大的耐心和智慧。

如果沒有第二份收入的積累,你其實永遠不可能獲得第一份收入的增加。

— 3 —

關于職業規劃,如果拉出一個時間軸,一個人在25-35,35-45,45-55這三個人生階段,掙錢方法大體上是有規律的。

在25-35這個階段,是拼體力和智力的階段。

我自己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就是拼命加班。為什麼?

因為我要靠體力去換取經驗的增長、能力的增長,和資源的增長。

到了35-45的階段,是拼智力和資源的階段。

這個時候,你去和25歲的年輕人拼體力,你已經拼不過了。

但是,你擁有年輕人沒有的經驗和資源,以及對事情的判斷力。

是以這個階段,你靠智力和資源掙錢。

到了45-55的階段,是拼人脈和資本的階段。

這個時候,你經驗積累的速度開始放慢了,你的知識結構也開始穩定了,你的智商其實也慢慢衰弱了。

但你已經積累了很多的人脈,也積累了不錯的資本。

是以這個階段,你靠人脈和資本掙錢。

這就是職業生涯規劃的3個階段。

是以你看,當你有足夠的自信和更大的格局,你會發現,你的職業生涯是以30年為機關來做規劃的。

最後的話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

職業規劃這件事,每個人都不相同,這要看一個人對自己的自信程度,和格局大小。

你越自信,格局越大,你就越要做更長期主義的規劃。

千萬不要去做那種為了不餓死多掙點錢,但是對長遠沒有幫助的事情。

你要去選擇做可以拿兩份收入的工作。

第一份收入,是你的工資。

第二份收入,是你的能力、資曆和成長。

如果沒有第二份收入的積累,你其實永遠不可能獲得第一份收入的增加。

同時,職業生涯要分3個階段來規劃。

25-35,拼體力和智力。

35-45,拼智力和資源。

45-55,拼人脈和資本。

當你有足夠的自信和更大的格局,你就要以30年為機關來做職業規劃。

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