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張之臻,打破天花闆的人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蒲垚磊

即将完成“破百”的時刻,張之臻覺得自己已經快要拼到極限了。

與他隔網相對的,是世界排名第37位的阿根廷球員巴埃斯——張之臻說,他知道如果能夠赢下這場比賽,基本就能将世界排名提升到100以内。

“當時我已經有一點抽筋的迹象,是以第二盤我打得比較激進,我知道如果第二盤拿不下的話,第三盤可能會扛不住。”張之臻對澎湃新聞記者回憶。

但26歲的他拼下來了,拼下了這場比賽,也拼出了自己職業生涯,乃至中國男子網球的又一片天。

專訪|張之臻,打破天花闆的人

張之臻實作了多年的期待。

“破百”,打破天花闆

“很激烈”“很激動”,回憶起不久前ATP那不勒斯站次輪擊敗巴埃斯的那場比賽,張之臻用了這六個字來描述。

所謂“激烈”,指的是比賽的過程——兩盤比賽都打到搶七,第二盤張之臻更是挽救了兩個盤點并數次錯過賽點,在第5個賽點上才終結比賽。

所謂“激動”,指的便是他在赢下比賽那一刻的心情——被所有人期待捅破的窗戶紙,終于在這場比賽後,不再是中國大陸男網頭頂天花闆一般的存在。

彼時世界排名第37位的巴埃斯,對于張之臻無疑不是一個能輕松戰勝的對手,“他擅長紅土,那一場可能也沒有發揮到他最好的水準,但哪怕在那種情況下,還是特别難打”。

“雖然體能消耗不是特别多,但是精神消耗特别大。”他對澎湃新聞記者感歎,“緊張肯定是緊張,但最後還是克服了。”

突破世界排名前百的這臨門一腳,張之臻用一種刺激而驚險的方式完成了闖關。

專訪|張之臻,打破天花闆的人

但在這次成功之前,是一次次沖擊強敵的經曆,才讓他在這一次嘗試中擁有了足夠的底氣:

今年8月份的科爾德農斯站挑戰賽,張之臻決賽擊敗東道主選手瓦瓦索裡捧杯,時隔三年再度在挑戰賽奪冠。

随後的美網,張之臻在長途奔波參賽,一開始連時差都沒來得及倒的情況下,資格賽連戰連捷,生涯第一次站上美網正賽舞台。

10月初的ATP500阿斯塔納站,張之臻首輪在先丢一盤的情況下,逆轉戰勝當時世界排名第39位的卡拉采夫,繼2019年中網之後,再一次收獲巡回賽正賽勝利。

直到那不勒斯站首輪,他還與匈牙利名将福索維奇上演了一場鏖戰,經曆了比賽中斷又補賽的波折,在第二盤挽救5個盤點,才最終取勝過關。

當然,給他帶來成長的不隻是勝利,每一次失利同樣能讓他學到東西,比如在阿斯塔納站次輪與TOP10球員盧布列夫的那次交手。

“準備比賽的時候,一部分是抱着學習的心态,但是也想赢。當時那場比賽赢了的話也能進排名前一百。”

不過奇迹沒有發生,張之臻輸掉了那場比賽,“實力确實比較懸殊,(比賽的)難度也不在一個檔次。”

但能夠和這樣的頂尖選手對抗,也是不可多得的機會,就像他自己所說:“那場比賽,讓我非常好地認知到了還需要進步些什麼,收獲也挺大的。”

專訪|張之臻,打破天花闆的人

愛拼,才能更強

敢于和強者對抗,樂于和強者對抗,是每一個成功者的特性,你能夠在張之臻身上看到這一點。

今年結束了美網的征戰後,教練曾經問了他一個問題——接下來是繼續在挑戰賽賽場拿分,還是去級别更高,競争更激烈的巡回賽“試一試”?張之臻沒有猶豫就給出了回答。

“其實我一直是想打巡回賽的,但是以前是做不到,隻在國内(有巡回賽)那兩三周可以。”張之臻所指的,是當年世界排名還不夠高的他,隻能靠着國内巡回賽的外卡得到參賽機會。

“現在能夠靠自己打和靠外卡打,是不一樣的感覺。”他對澎湃新聞記者說,“因為美網前的成績不算差,已經達到了預期的範圍,是以覺得可以嘗試巡回賽,去體驗下是什麼感覺。畢竟我們的目标遠不止于這些,肯定是要往上走的。”

選擇了整體水準更高的巡回賽,就意味着所承受的壓力會進一步提升,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完全“劃算”的選擇。

張之臻舉了個例子:在250分級别的巡回賽闖進四強,和在挑戰賽奪冠,都是可以拿到90個積分,但相比之下,前者的挑戰性無疑更高。

習慣了挑戰賽賽場之後,進入巡回賽舞台會感到不适應,這是網壇很多球員都遇到過的問題,是以張之臻選擇直面,“就想早點去适應吧。”

專訪|張之臻,打破天花闆的人

從今年美網後這三站巡回賽的表現來看,張之臻的适應速度無疑是能夠令觀衆和他自己滿意的——三站都拿到正賽席位,500分級别的阿斯塔納站打到第二輪,250分的佛羅倫薩站和那不勒斯站則分别打到第一輪和第三輪。

“這三周打下來,也碰到了高排位的選手,能知道和他們有些是能打,有些是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對抗,有了一個清楚的認知。”

除此之外,這樣的高壓對抗更鍛煉了張之臻的心态,“因為跟他們打,是每個人都會拼的。”

“沒有一場簡單的比賽”。這就是張之臻在連續征戰巡回賽之後最直覺的感受。

而嘗過了這般滋味的他,也已經做好了在這個世界長久打拼的準備:“明年挑戰賽可能就會打得比較少,盡量多參加巡回賽,把自己的實力往上提。”

專訪|張之臻,打破天花闆的人

張之臻代表中國隊出戰戴維斯杯。

成長,找到正确的路

從今年1月份世界排名第323位,到如今世界排名來到第97位,張之臻在2022賽季的蹿升,給了所有中國網球觀衆一個巨大的驚喜。

但這樣的爆發,即便是對于半年之前的他自己來說,或許也有些出乎意料——上半年他也曾遭遇過一段求勝不得的時光,連續在挑戰賽的早期階段出局。

“基本上一直在輸球,沒怎麼赢過球,那段時間很困難,因為一直輸球心情就會比較焦躁,對待事物的看法也會不一樣,包括與人相處的情緒,會比較情緒化。”

“赢了球才能有信心,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度過那段時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他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今年溫網後的布倫瑞克站挑戰賽,或許是張之臻本賽季“低開高走”的一個轉折點。

在那站比賽上,他擊敗了彼時世界排名第50位的西班牙選手馬丁内斯,三年後再度擊敗TOP50選手,同時也是生涯首次在海外賽事中戰勝TOP50選手。

更重要的是,他感覺自己逐漸找到了适合的比賽方式,“就覺得我的打法應該更有攻擊性,不是那種一直和對手拖的類型,現在能進入前100,也算是告訴自己這條路是正确的,沒有走歪。”

專訪|張之臻,打破天花闆的人

的确,對于任何一名運動員來說,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條正确的路,很重要,甚至說是最重要的一點也不為過。

對于張之臻來說,堅持海外參賽是踏上這條路的第一步,找到合适自己的比賽節奏是第二步。

就像他自己所言,“每個球員有自己的路,每個人的上升速度不一樣”——但一旦踏上了正确的節奏,張之臻的上升之路得以進入了快車道,發動機已經被點燃,未來他還能夠為中國網球創造多少驚喜,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期待。

“今年年初本來定的目标是打回150名左右,靠近100名就可以,畢竟也是有兩年沒有在國際賽場打了,也沒想過要有多麼大的突破。”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如今經曆了“超額完成任務”的驚喜,張之臻依然沒有被沖昏頭腦——不管是對于他自己還是整個中國大陸男網,打進前100都隻是前進道路上的一個裡程碑,而絕非是終點線。

“暫時我的想法就是以前50為目标,明年争取先在主要參加巡回賽的情況下穩定在前100,然後再去沖擊更高的排名。”

專訪|張之臻,打破天花闆的人

張之臻在溫網賽場。

專注,切勿急于一時

經曆過挫折與打擊,才能在面對成功的喜悅時保持鎮定。張之臻在創造曆史之後的冷靜,或許也正是源于他生涯裡的種種波折。

2019年,他經曆了勢頭良好的一個賽季,但轉年就遭遇了眼部傷病以及随之而來的疫情幹擾。而即便是在今年,除了上半年成績不佳之外,他也遭遇了在美網正賽第一輪,錯失7個賽點遺憾出局的打擊。

這場失利,讓他未能成為中國大陸男網突破大滿貫正賽首輪的第一人,與曆史紀錄擦肩而過……

但這場令人扼腕的失利,并未讓他一蹶不振,相反讓他以更好的狀态,投入到了對“破百”的追求當中。

“漏賽點我們應該是比你們更心痛吧,你們看得難受可以不看,但是我們打完之後不可能不想,印象肯定是留得非常深刻的。”

“漏了賽點,就說明這原本是可以赢的球,要是赢下來,進前100名可能就會更早一點。但這些都是曆練吧,好的壞的都是。”張之臻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輸球可以遺憾,但相比沉溺于情緒當中,進行理性的分析無疑更重要,這也正是張之臻在那場比賽之後所做的。

專訪|張之臻,打破天花闆的人

去年溫網首輪,首次站上大滿貫正賽舞台的張之臻也是五盤失利,今年美網首輪同樣是五盤告負,但得到的收獲是不一樣的。

“上一次(溫網)的五盤比賽時間拖得比較久,中間休息了一下(中間因雨水中斷),而這次是一口氣打完的,這是兩種不一樣的感覺。”

“賽場上的情緒變化也好,體能也好,都給了我很好的經驗。我也不會着急于這一時,大滿貫首勝肯定會來的。”他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是的,正是一場場勝利和失敗的積累,才一點點打造出了現在的張之臻,而如今的他,未來也會經由更多的磨練而改變。

改變從未停止。在張之臻眼中,五年前的自己隻是一個“有潛力的球員”,“可以一兩場或者三四場比賽做得好,但沒辦法維持一整個賽季的好狀态”,而如今,他至少已經能打出半個賽季好球。

專訪|張之臻,打破天花闆的人

未來,他不會獨行

張之臻的未來還能做到怎樣?當下難下定論,但絕對可期。

今年8月份,張之臻登出了自己的微網誌賬号,就是為了讓自己對網球更加專注:“因為比賽的間歇我還會有興趣去刷刷微網誌,自己感覺這不是個好的現象,是以就登出了。”

随着微網誌的登出,他也遠離了一些聲音,“對支援自己的人我表示感謝,不過期待越多,來踩的人也會越多,是以就看淡點,他們說什麼是他們的事。”張之臻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對于當下的張之臻來說,想得最多的,還是怎樣把球打得更好,即便是今年賽季結束後回國辦婚禮,他也在想着帶上一位體能教練随行,以免荒廢了訓練。

未來的道路上,他還會繼續前行,同時也并不會孤獨。

“我也知道國内大家都在說突破前100,大家都等了很久。非常感謝前輩們的貢獻,這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雖然是個人項目,但也有一種集體榮譽感。”

“比如阿昺(吳易昺)在美網赢球的時候,我們都很激動,這次我破百了他也很激動。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以後,我們可以去突破的還有很多。”

本期資深編輯 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