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周藝術人物|埃查爾德獲杜尚獎,建築學家彭一剛辭世

作者:澎湃新聞

青年藝術家米莫薩·埃查爾德近日摘得今年的馬塞爾·杜尚獎,她的創作受到了混合生态系統的啟發,獲獎作品《逃離更多》正在蓬皮杜中心展出。

在上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逰宇建立的漢光文化藝術生活館揭幕,“人間值得——嶽冬書寫藝術展”對外展出。在天津,九旬建築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彭一剛于10月23日因病辭世;此外,由建築學者埃利·G.哈達德、大衛·裡夫金德主編的《當代建築22講》也于日前出版。《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國内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法國|米莫薩·埃查爾德

獲2022年馬塞爾·杜尚獎

一周藝術人物|埃查爾德獲杜尚獎,建築學家彭一剛辭世

米莫薩·埃查爾德

米莫薩·埃查爾德(Mimosa Echard)獲得今年的馬塞爾·杜尚獎。這是法國最負盛名的藝術獎項,獎金包括3.5萬歐元以及在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辦個展的資金。為了提高法國當代藝術在國外的知名度,今年的獎勵還包括Villa Albertine提供的在獲獎者自選的美國城市駐留的機會。

米莫薩·埃查爾德生于1986年,現工作生活于法國巴黎。2010年畢業于法國巴黎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她的作品曾在多個國際知名機構展出,如法國阿維尼翁Lambert基金會;法國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巴黎東京宮等。

米莫薩·埃查爾德的創作受到了混合生态系統的啟發,在這個生态系統中,生物和非生物、人類和非人類共存。她的作品探索了有機物和消費品之間的接觸和污染領域——這些元素可以通過我們的文化習俗被視為模糊不清的,甚至是沖突的。留心物體的生命性特征,米莫薩·埃查爾德對我們頭腦中仍然無法捉摸的元素和物體的運動保留了持續的好奇。她的智慧和可塑性的藝術道路通過一種感官關系,注入到她在工作室的日常創作材料中,融入到作品中去。

一周藝術人物|埃查爾德獲杜尚獎,建築學家彭一剛辭世

米莫薩·埃查爾德《逃離更多》

米莫薩·埃查爾德為杜尚獎構思了一個噴泉式的作品,名為《逃離更多》(Escape more,2022),這種 “液體繪畫”或“欲望螢幕”産生連續的視覺流動,讓人想起體液和生物邊界的沖突滲透性。該作品目前正在蓬皮杜中心展出,展覽将持續到1月2日,同時展出的還有其他入圍藝術家的作品。(整理/畹町)

中國天津|建築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彭一剛

90歲因病辭世,著有《中國古典園林分析》等專著

一周藝術人物|埃查爾德獲杜尚獎,建築學家彭一剛辭世

彭一剛(1932-2022)

據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師,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名譽院長,天津大學建築設計規劃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彭一剛,因病于2022年10月23日5時4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0歲。

彭一剛1932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53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土木建築系建築學專業,後留校任教。1983年晉升教授,1986年任博士生導師。1987年11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一周藝術人物|埃查爾德獲杜尚獎,建築學家彭一剛辭世

彭一剛建築手繪圖,抗日戰争紀念館構想

一周藝術人物|埃查爾德獲杜尚獎,建築學家彭一剛辭世

彭一剛建築手繪圖,天津大學綜合教學樓構想

彭一剛一生緻力于建築美學及建築創作理論研究與實踐,在古典美學構圖原理、現代建築空間組合規律以及當代西方建築審美變異等領域,都作了系統的研究工作。他出版過學術專著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多部著作榮獲國家級圖書大獎,其中《建築空間組合論》《中國古典園林分析》《傳統村鎮聚落景觀分析》等著作在國内外建築界産生了廣泛影響;作為建築設計師,他主持設計了山東省威海市劉公島甲午海戰紀念館、天津大學建築館、王學仲藝術研究所、天津水上公園熊貓館、山東省平度市公園等建築作品。彭一剛長期在教學一線教書育人,先後培養博士、碩士60餘名,為中國建築領域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2006年獲中國建築教育獎。他培養的衆多弟子中不乏如崔愷、段進、周恺、李興鋼等蜚聲中外、成果斐然的知名專家學者。

彭一剛在接受采訪時曾說:“一個人無論是做建築設計,還是做學科研究,都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藝術素養。我自己也常常帶學生們一同欣賞國内外優秀的建築設計作品,目的是把學生們對美的敏銳感覺培養出來。我認為,我們學校在人才培養理念上,要更加注重文化育人,把文化和藝術對廣大師生的陶冶作用落到實處。”(整理/畹町)

上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遊宇

漢光文化藝術生活館在奉賢揭幕

一周藝術人物|埃查爾德獲杜尚獎,建築學家彭一剛辭世

李遊宇

10月22日,上海漢光文化藝術生活館在奉賢莊行鎮揭幕。李遊宇創立的漢光瓷,在明清官窯的基礎之上,從材料、工藝、裝飾與造型進行了全方位的創新,運用高溫釉下彩,進行繪畫裝飾,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效果和裝飾特點。其特有的“陶瓷高溫釉下彩”工藝獲國家發明專利,其白度、透光度、釉面硬度和光澤度等理化名額均重新整理了世界陶瓷紀錄。

一周藝術人物|埃查爾德獲杜尚獎,建築學家彭一剛辭世

漢光瓷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陶瓷史專家耿寶昌曾經評價道:“與古瓷相比,漢光瓷給人感覺清新,高雅優美,具有時代感。”中國陶瓷藝術設計家、教育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守智則評價說:“漢光瓷的高溫釉下彩,是中國陶瓷釉下彩工藝的曆史性飛躍。”

長期以來,漢光瓷被世界各大博物館美術館收藏。2018年,漢光瓷承接了國家為進博會定制國宴用瓷的任務。據李遊宇先生介紹,此次研制成功的《玉蘭盛典》器具一共50人份,另外備用了20人份,至少可供50人同時進餐。根據當代國宴分餐制的特點,每位貴賓獨自使用的餐瓷藝術品為40件,主要分為餐具、酒具、咖啡具等三大系列。針對用瓷高要求、高規格的特點,李遊宇先生領銜組建了近百人的原創設計團隊,從創意設計、藝術提煉到工藝制作,經過長達十個月夜以繼日的奮戰,進博會國宴用瓷終于如期完成。

“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是在社會交往與社會互動的認知過程中不斷發展與進步。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成果轉換,為我們不斷提高生活品質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一種社會現實,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的社會空間正在被虛拟的網絡空間所擠壓,使我們缺少了有溫度的情感交流與人文來往。”在上海漢光文化藝術生活館落成開業的儀式上,李遊宇說,“建立上海漢光文化藝術生活館,就是在以漢光文化的引領下,把傳統與時尚、科技與藝術、健康與生活、休閑與娛樂,這些關乎人們對高品質生活追求的價值取向,将藝術創作的展示,轉換為可以欣賞、可以體驗、可以消費不同價值需求的藝術生活館。”上海漢光文化藝術生活館揭幕當天,采用漢光瓷工藝設計的“天仙茅香”高端醬酒的酒器也一同亮相。(文/李梅)

中國上海|藝術家嶽冬

借鑒伊體書法,書寫《人間值得》

“人間值得—嶽冬書寫藝術展”近日在上海尚睿藝術中心(聯明路389号)對外展出。

嶽冬生于1975年12月,山東省泰安人,2006年畢業于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曾為曲阜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2013年在上海開創融 藝術空間。現為職業藝術家,定居上海。展出的作品多為取法清代書法家伊秉绶,然而撲面而來的日常語和調皮的戲谑,見出人間煙火氣。“現狀不可描述、一切皆有可能”,一件件社會時事,轉化為嶽冬創作的文本底色。對時代的關注,對現實的思考,促使他用書寫創作。嶽冬說:“需要說明的是,首先我不介意書風單一,隻想在較長的時間深入學習伊秉绶的書風。其次,我不願隻寫中規中矩的詞句,力求從書寫内容上更為當代,更為生活化。”

一周藝術人物|埃查爾德獲杜尚獎,建築學家彭一剛辭世

展出現場

展覽的策展人為李明軒,他說,看見嶽冬的書法作品早于嶽冬本人,有次去蘇州參加一個展覽,結束後前往某美術館看展,蓦然發現一個有趣又好玩的書法展,“大吉大利今晚吃雞、我命由我不由天、瘦的不明顯、半隐、自嗨、不可思議、接地氣、别鬧、有愛、冒個泡、奧利給……”,讓我瞬間共情,被種草。 字行藏理,字音通意,漢字用文以載道、語可通神的特定形式,建構了一套理通世界的公共哲學符号。嶽冬作品中的漢字書寫,不僅僅是一種文字元号,而是他的思想和文化觀念的内心表達,是他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在轉化,更是一種充滿煙火氣的智慧象征。 字如其人,言為心聲。“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衆生皆苦、巴黎貝甜”“活下去、站起來”“星辰大海”“人間值得”……

一周藝術人物|埃查爾德獲杜尚獎,建築學家彭一剛辭世

展出現場

中國北京|建築學者埃利·G.哈達德、大衛·裡夫金德

《當代建築22講》出版,解讀當代建築實踐的經典案例

一周藝術人物|埃查爾德獲杜尚獎,建築學家彭一剛辭世

《當代建築22講》埃利·G.哈達德、大衛·裡夫金德 主編 理想國·山西教育出版社 2022

近日,理想國與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建築學者埃利·G.哈達德、大衛·裡夫金德主編的《當代建築22講》。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随着現代主義者從共識轉向紛争,建築領域在全球開始大肆擴張。《當代建築22講》嘗試從兩個次元——理論與案例——來建構一部全球多元的當代建築史:一方面,書中系統和透徹地介紹了後現代與當代建築中的主要的新興主義、流行風潮和關鍵的建築設計師;另一方面,基于全球主義視野,帶領讀者剖析6大洲20多個地區中當代建築實踐的經典案例。不同的是,本書通過具有穿透力的曆史批評意識,不僅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建築的風格與材料、布局與細部,還原身臨其境般的建築現場,更将建築置于曆史坐标與當代語境中,從更深層與當下的視角讨論了不同地區間建築的想法從哪裡來,又最終指向什麼,以及當代建築與天(時代)、地(空間),人(社群)的糾纏與牽連。

該書的主編埃利·G.哈達德是黎巴嫩建築學者,曾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博士學位1994 年起執教于黎巴嫩美國大學(LAU),2012 年起任該校建築與設計學院院長。另一位主編大衛·裡夫金德是美國執業建築師、建築學者,曾獲麥吉爾大學建築曆史與理論專業博士學位,現為佛羅裡達國際大學(FIU)建築與藝術學院副教授,景觀建築+環境與城市設計系系主任,主講建築史與建築理論。(整理/畹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