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騰訊開源摘星計劃培養開源貢獻者的實踐思考

騰訊開源摘星計劃培養開源貢獻者的實踐思考

2022 年 7 月 27 日,2022 開放原子全球開源峰會教育分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分論壇上,騰訊開源聯盟主席、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的 TOC 成員、騰源會導師單緻豪以騰訊 2022 年發起的「開源摘星計劃」 為基礎,分享了騰訊參與開源十餘年來的成長曆程和發展路線,以及在開源貢獻者培養層面的思考與實踐。

2020 年底,也就是騰訊擁抱開源的第十年,騰訊雲正式成立騰源會社群。曆經 1 年多的發展,騰源會社群建立了「共研、共治、共建」的社群發展理念,以及面向人、項目、社群 3 大次元閉環發展的治理模型。

2022 年,騰源會正式啟動「開源摘星計劃」,面向開源愛好者、開發者(開源實踐者)、開源布道師、開源專家等群體,以在真實社群中實踐、開源項目創始人指導的方式,引導大家通過送出 PR、Issue,或參與社群建設等更廣泛、深度地參與開源項目社群貢獻。

一、騰訊開源十餘年曆程 2010-2022

自 2010 年以來,騰訊從集團層面全面擁抱開放戰略,内部開始試水開源,好的項目會跨團隊、跨部門、跨業務的廣泛使用,由此積累了對外開源的基礎。

2012 年到 2016 年之間,騰訊不斷将内部開源出來的優質項目在 GitHub 上釋出,以發起者、貢獻者等不同方式積極參與開源,技術研發也開始向共享、複用和開源邁進,騰訊開源逐漸進入快節奏。

在 2019 年,騰訊開源在内部協同共建的基礎上,推動更底層、更重磅的技術對外開放,不斷完善開源治理,打造開發者共建的生态。在這一年騰訊将 TencentOS 核心開源,向全球開發者全面開放近十年的技術積累。

騰訊開源摘星計劃培養開源貢獻者的實踐思考

2020 年起,騰訊開源在生态共建方面,成為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發起企業機關。2021年年底,騰訊與 60 家企業共同發起作業系統開源社群 OpenCloudOS,緻力于打造一個中立、開放、安全、穩定、高性能的作業系統開源項目和社群生态。

同時,騰訊也把下一代雲原生作業系統 OpenCloudOS 計劃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目前,OpenCloudOS 社群成立了理事會和技術監督委員會,将進一步深入建設國産作業系統生态。

二、騰源會社群建立及「開源摘星計劃」的發起

在全面擁抱開源的一路上,2020 年底,騰訊雲啟動并成立了騰源會開源社群。騰源會是一個開放型的開源社群,成立目标即幫助項目健康成長、促進開源愛好者交流、幫助開源上司者發揮領袖價值。

圍繞具有社會價值的、創新性的技術、項目或工具,以及圍繞開源人才的共建工作,騰源會社群規劃了一套治理模型,從「共研、共治、共建」3 個角度,幫助社群裡的項目提升其健康度、社群影響力、商業化能力,建立覆寫不同領域的知識共享、經驗交流的平台,并在開源商業化上逐漸探索。

「開源貢獻者」、「開源項目」的培養和發展,是騰源會社群重點工作之一。

為了讓開源賦能到公益領域和更廣泛的民生領域,解決社會痛點問題,将「開源向善」的理念繼續傳播,同時騰訊也希望幫助更多的開發者走上開源舞台,了解并參與開源貢獻,是以在今年年初,騰源會社群于 2022 年初發起了兩個開源項目:「開源摘星計劃」和「開源公益計劃」。

騰訊開源摘星計劃培養開源貢獻者的實踐思考

一個有生命力的「開源項目」總是需要有「開發者」不斷參與和持續貢獻,而「開發者」的學習、成長和交流也需要依賴社群。

是以在開源項目的日常營運中,如何去吸引更多人參與開源項目,并把他們留下來,持續推動項目的發展,一直是值得很多社群關注的話題。

這個話題中,就包含了兩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 開源項目能給參與者帶來哪些幫助及價值,來鼓勵持續貢獻?
  • 參與者需要如何去做才能更好地推動項目的發展?

從參與者個人的價值展現來看,已有大批的開發者通過開源的參與,不斷加深貢獻的實踐後,個人技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也證明了在專業社群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站在前人的優秀成果上學習,是提升技能的最優方法之一。

除此之外,參與開源項目也可以獲得正向激勵。參與者通過磨練代碼等能力,送出 PR 與社群專業的 PMC/Maintainer 進行互動,不斷與社群的使用者交流,不斷多輪回報,最終形成正向循環。

從一個蓬勃發展的開源項目角度看,它需要有着足夠精美且複雜結構和理念,能夠不斷産生新需求的能力,又能很有活力地将需求解決的足夠好,這需要優秀的開發者圍繞軟體的代碼評審、缺陷修複、新增功能、代碼優化等多方面進行代碼貢獻。但是,健康的開源社群僅僅隻有好的代碼貢獻是遠遠不夠的。這就是為什麼大家一直說「Community over the code」的原因。

是以,為了更好地連結「人」與「項目」,助力開發者更好地了解開源,更快地跨越鴻溝,參與到開源項目的具體貢獻與實踐中,「開源摘星計劃」就誕生了。

騰訊開源摘星計劃培養開源貢獻者的實踐思考

2022 年「開源摘星計劃」,騰源會一共聯合了國内外的 80 多家開源基金會、開源社群、開源項目、研究機構、高等院校與媒體機構共同發起,希望通過社群聯合培養的路徑,讓開發者進入社群中與優秀的 PMC、Maintainer、Committer 們一起進行實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融入開源實踐,獲得更快成長,最終促進全球開源生态的繁盛。

三、開源摘星計劃多路徑培養和共建

在很多開源社群中,大家對不同程度參與者的定義也是不同的。從關注和使用開源項目的開發者到送出 PR、issue 或參與社群活動的貢獻者,再到合入代碼的貢獻者,就像一個漏鬥,每層都是一輪「篩選」。

是以,對于每一個健康的開源項目來說,一方面需要持續發聲,提升在社群中的影響力,另一方面,社群制定的對參與者的激勵方式或激勵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圍繞「為開源人提供成長激勵,為開源項目提供成長支援」的宗旨,開源摘星計劃探索了多條适宜開源社群的成長路線和貢獻方式,以及多重榮譽激勵以及獎品,包括「開源摘星 100 人」的評選,年終前往騰訊總部的參訪交流以及年終的開源盛典參與名額,可能後續還包括,優先享有培養助學金、商業路演等機會……通過一系列的、連續的激勵手段,我們希望達成的目标是:充分鼓勵更多開源愛好者能持續的參與貢獻。

目前,參與「開源摘星計劃」的超過 80 開源項目已在官方平台釋出任務指南,包含社群日常任務、文檔類任務、程式設計類等多重任務,參與者可對意向項目進行選擇與參與,通過解決、完成各類任務、送出項目學習方式,累積個人貢獻積分。這樣就容易幫助貢獻者們能持續的投入,「開源摘星計劃」以周、以月為機關,公布大家的參與度情況,進而讓大家能在某種「良性競争」的情境裡加深開源的貢獻,感受開源的樂趣。

騰訊開源摘星計劃培養開源貢獻者的實踐思考

在上面這張圖中,可以看到開源摘星計劃針對高校師生、在職開發者、開源實踐者、開源布道師、開源專家與開源營運,這 6 大類人群,分别開展的不同路徑的培養、共模組化式。這裡我将簡單介紹三個部分的内容。

  • 面向高校師生部分,開源摘星計劃将主要以組建高校「開源摘星社團」的方式,鼓勵學生結伴學習、組隊參與開源任務挑戰,盡可能降低大家的參與門檻,讓大家能先享受開源的樂趣。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沒有開發實操經驗,一開始便讓他們直接上手送出功能需求、測試 bug、送出代碼是很非常難的,中間一定會出現斷層。是以我們的經驗是通過 3 個方式解決培養問題:

  1. 讓各個社群有,針對學生群體制定與之能力比對的 Good First Issue,例如翻譯、簡單的文檔優化、代碼測試等,先降低大家的認知和參與門檻;
  2. 打造開發者樂于接受的「開源經驗分享教育訓練」,多讓真正在一線做開源的實操者,現身說法講講他們如何進入開源世界,如何貢獻第一行開源代碼;
  3. 打造系列「開源基礎教程及講義」,通過實操幫助大家快速提升個人能力及項目實踐經驗。例如「如何送出一個合格的 PR」,「如何送出 Issue」等。
  • 面向在職開發者的實踐思路是:
  1. 設定面向愛好者的「項目專項深度閉門會」,打造分享為輔,實時答疑與經驗互動交流為主的連接配接機制;
  2. 設定了不同難度梯度、類型的項目任務與積分獎勵,鼓勵不同技能、不同參與程度及不同技術專長水準的開發者參與;
  3. 建立對優秀參與者的榮譽體系,強化他們的參與感、歸屬感,例如通過「專項報道」、「貢獻者專項展示」、「布道師培養」等,幫助他們打造個人影響力,收獲社會榮譽。

通過以上實踐,平衡和打消的是很多人所顧慮的「開源收益」、「參與時間和投入度」問題。減少他們可能會走的彎路,降低無效的摸索成本。

  • 面向已經有經驗的開源實踐者,開源摘星計劃也會重點聚焦于社群關注與價值賦予」,通過重點功能的聯合開發,以及學習筆記的持續輸送、聯合宣傳以及新晉Commiter 專項報道等開展相關工作。
騰訊開源摘星計劃培養開源貢獻者的實踐思考

四、千人貢獻,400 餘項的 PR/Issue

目前開源摘星計劃已經上線了兩個月,我們也取得了許多不錯的成果。截止目前,「開源摘星計劃」累計吸引了覆寫雲原生、大資料、AI、邊緣計算、工具等 10 多個技術領域,超過 80 個不同的開源項目加入。有超過 1000 位在職開發者、開源實踐者、開源布道師、開源合規專家,參與到了實際的開源貢獻裡。

這些參與者們,也累計為項目增加、送出了超過 400 項的 Pull/Merged Request 或 Issue 成果,這 400 項的 PR、Issue,涉及了上面提到的 80 多個不同開源項目中的 74% 的項目,20% 的 PR/Issue,解決了或正在解決項目中的重要 bug、核心功能。

騰訊開源摘星計劃培養開源貢獻者的實踐思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