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丹麥1000克朗紙币
舊版丹麥1000克朗的紙币上印有一對夫妻的肖像,男性為丹麥畫家麥克·安徹,女性為他的妻子安娜·安徹,夫妻二人在丹麥畫界都極有名氣。這兩幅肖像出自好友彼得塞文·克洛耶于1884年所畫的兩幅畫,據悉最初挂在布朗德斯酒店餐廳的牆上,能夠被選為紙币上的肖像,足以見得安徹夫婦的國民度之高。
藝術史上伉俪情深的夫妻檔畫家數不勝數,但大多都經曆過分分合合的糾葛,甚至留下許多相愛相殺的故事,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安娜和麥克之間細水長流、和如琴瑟的愛情故事,甜蜜度屬實是糖分超标。
麥克·安徹作品
他們二人相差十歲,更為年長的麥克簡直是寵妻狂魔,無論是通路學習還是參加畫展,走哪兒都要和妻子在一起,閑暇時更是化身妻子的随行畫師,用畫筆記錄下妻子在生活中許多令他心動的瞬間。
安徹夫婦《檢查一天工作》
在他的此類作品中,最為特殊的是一幅夫妻二人于1883年合作完成的畫,此作名為《檢查一天工作》,描繪了某個夜裡二人坐在一起端詳畫作的場景。畫中燈光昏黃浪漫,二人将目光都放在不遠處的畫上,仿佛在輕聲低語,交流着彼此的看法,其中各自的肖像部分不是親自完成,而是交由對方畫成,畫中歲月靜好,畫外也是你侬我侬,此畫堪稱秀恩愛的模範之作。
畫作完成後的第二年,二人在安娜家鄉斯卡恩小鎮上買房安家,此後的數年裡,他們住在這個甯靜祥和的小鎮上,一同發展繪畫事業,一同将小家庭經營得有聲有色,直至相繼去世。
博物館室内
女兒赫爾加·安徹建立了同名基金會,将這座盛滿溫馨回憶的老宅修複并改建為博物館,室内擺滿過去的老舊家具,安徹夫婦留存下來的作品在這個他們相伴一生的地方,永久陳列着。此外,還有許多斯卡恩畫家的畫作在此展出,這處住宅俨然成為了斯卡恩的熱門景點,記錄下這裡的藝術變遷。
安徹夫婦在藝術事業上互相扶持,各自的成就背後少不了和睦家庭的支撐,對于他們而言,藝術與生活之間并無沖突沖突,而是相融相通,和知心的夫妻一起,哪一個都無需放棄。
安娜作為丹麥藝術史上知名的先鋒女性畫家,創辦了世界上最早的女性藝術家協會,并不斷通過自己的影響力為女性發聲,而麥克無疑是妻子事業和生活上最好的夥伴,他從未多加幹涉安徹的想法,始終都尊重并支援着她的藝術事業。
二人年輕時一見鐘情後迅速結婚,在當時的社會,已婚女性還尚未擁有太多自主選擇,社會和人情的壓力之下往往都會回歸家庭,過着相夫教子的生活,但安娜并不想就此放棄自己的藝術夢想,她抗下輿論壓力,在麥克的支援下繼續繪畫,畢竟這是她從年少時就認定的愛好與事業。
在斯卡恩長大的安娜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幼時便常常描繪家鄉,展露了自己的繪畫天賦。此後在哥本哈根Vilhelm Kyhn繪畫學院求學時期,她不斷精進自己的繪畫技巧,并着重研究光線與顔色之間的微妙關系,将之在作品中不斷實驗,漸漸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
安娜的作品以女性視角切入,自帶柔和、靜谧的觀感,融入明快的色彩和光線的細膩描繪,微微浮動的輕紗窗簾,牆壁上斑駁的光影,室内溫馨的陳設……畫面中的每個細節都能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的美好。
她的創作皆來源于自己在斯卡恩的生活碎片,沒有奢華精緻的名流晚宴,也沒有抽象晦澀的苦痛象征,斯卡恩當地居民淳樸真實的日常生活彙成了她的創作。她着眼于自己熱愛的家鄉與人事,将每一個打動自己的瞬間留在了畫紙上,既是藝術創作,也是珍貴的回憶錄。
安娜·安徹《藍色房間裡的陽光》
也許是為人妻和為人母的身份加持,讓安娜的創作中有很多關注親情的畫面,她的代表作《藍色房間裡的陽光》(又名《藍色的安妮》)描繪了年幼的女兒在悄悄模仿祖母織毛線的樣子,午後的陽光灑在室内的各個角落,讓畫面更加明亮溫暖,少女在窗邊認真研究着手中的針線,讓人不忍打擾,生怕破壞這一室靜谧。安娜将對女兒的感情傾注在作品中,藍色房間裡愛意滿溢。
除去記錄生活,安娜在創作中也不斷挖掘着自我表達以及觀照女性群體的部分,這與她本人對于女性運動的關注有着緊密聯系。她的作品《Sørg》中,描繪了金發的裸體女性與身着黑色長袍的老婦人一同跪坐在十字架旁的場景,婦人雙手合十似在祈禱或悼念着,而年輕的女性将面部掩埋于濃密發間,似在忏悔,又似在哭泣。二者形成天然的對比與沖突,畫面的故事性與戲劇性之下,既是宗教信仰的折射,也是着眼于女性本身的一種探讨與發問,各種了解或許皆可成立,安娜隻是抛出了自己的觀點而已。
安娜被廣泛認可為丹麥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她的影響力既在于創作中的不斷探索和突破,也有她在女性解放事業中所做出的貢獻。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當時的女性樹立了榜樣,号召着越來越多的女性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并為自己應得的權利發聲。
安娜的堅持讓她能夠在藝術與生活中找到平衡,來自丈夫麥克的支援也是她前進的力量之一。對于頗有主見的安娜來說,創作和生活,她都要,也都能盡數經營好。
來源:中國水彩
作者:舒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