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9. dd指令詳解,文法,參數,dd示例

前言

dd

用途

dd指令,主要功能為轉換和複制檔案。

在Linux中,硬體的裝置驅動和特殊裝置檔案 也是檔案;dd也可以直接讀取或寫入到這些檔案。

dd:用指定大小的塊拷貝一個檔案,并在拷貝的同時進行指定的轉換。

塊是衡量一次讀取、寫入和轉換位元組的機關。指令行選項可以為輸入/讀取(ibs)和輸出/寫入(obs)指定一個不同的塊大小,盡管塊大小(bs)選項會覆寫ibs和obs選項。輸入和輸出的預設塊大小為512位元組(傳統的磁盤塊及POSIX規定的“塊”大小)複制的count選項。

參數詳解

  • if=檔案名:輸入檔案名,預設為标準輸入。即指定源檔案。< if=input file >
  • of=檔案名:輸出檔案名,預設為标準輸出。即指定目的檔案。< of=output file >
  • ibs=bytes:一次讀入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一個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
  • obs=bytes:一次輸出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一個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
  • bs=bytes:同時設定讀入/輸出的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
  • cbs=bytes:一次轉換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轉換緩沖區大小。
  • skip=blocks:從輸入檔案開頭跳過blocks個塊後再開始複制。
  • seek=blocks:從輸出檔案開頭跳過blocks個塊後再開始複制。

    注意:通常隻用當輸出檔案是磁盤或錄音帶時才有效,即備份到磁盤或錄音帶時才有效。

  • count=blocks:僅拷貝blocks個塊,塊大小等于ibs指定的位元組數。
  • conv=conversion:用指定的參數轉換檔案。
  • ascii:轉換ebcdic為ascii
  • ebcdic:轉換ascii為ebcdic
  • ibm:轉換ascii為alternate ebcdic
  • block:把每一行轉換為長度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 unblock:使每一行的長度都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 lcase:把大寫字元轉換為小寫字元
  • ucase:把小寫字元轉換為大寫字元
  • swab:交換輸入的每對位元組
  • noerror:出錯時不停止
  • notrunc:不截短輸出檔案
  • sync:将每個輸入塊填充到ibs個位元組,不足部分用空(NUL)字元補齊。

dd 示例

1.将本地的/dev/hdb整盤備份到/dev/hdd

dd if=/dev/hdb of=/dev/hdd
      

2.将/dev/hdb全盤資料備份到指定路徑的image檔案

dd if=/dev/hdb of=/root/image
      

3.将備份檔案恢複到指定盤

dd if=/root/image of=/dev/hdb
      

4.備份/dev/hdb全盤資料,并利用gzip工具進行壓縮,儲存到指定路徑

dd if=/dev/hdb | gzip > /root/image.gz
      

5.将壓縮的備份檔案恢複到指定盤

gzip -dc /root/image.gz | dd of=/dev/hdb
      

6.備份與恢複MBR

備份磁盤開始的512個位元組大小的MBR資訊到指定檔案:

dd if=/dev/hda of=/root/image count=1 bs=512
count=1指僅拷貝一個塊;bs=512指塊大小為512個位元組。
      

恢複:

dd if=/root/image of=/dev/had
将備份的MBR資訊寫到磁盤開始部分
      

7.備份軟碟

dd if=/dev/fd0 of=disk.img count=1 bs=1440k (即塊大小為1.44M)
      

8.拷貝記憶體内容到硬碟

dd if=/dev/mem of=/root/mem.bin bs=1024 (指定塊大小為1k)
      

9.拷貝CD光牒内容到指定檔案夾,并儲存為cd.iso檔案

dd if=/dev/cdrom(hdc) of=/root/cd.iso
      

10.增加swap分區檔案大小

第一步:建立一個大小為256M的檔案: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第二步:把這個檔案變成swap檔案:
mkswap /swapfile
第三步:啟用這個swap檔案:
swapon /swapfile
第四步:編輯/etc/fstab檔案,使在每次開機時自動加載swap檔案: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 0 0
      

11.銷毀磁盤資料

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
      

注意:利用随機的資料填充硬碟,在某些必要的場合可以用來銷毀資料。

12.測試硬碟的讀寫速度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root/1Gb.file bs=64k | dd of=/dev/null
      

通過以上兩個指令輸出的指令執行時間,可以計算出硬碟的讀、寫速度。

13.确定硬碟的最佳塊大小: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2048 count=5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4096 count=25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8192 count=125000 of=/root/1Gb.file
      

通過比較以上指令輸出中所顯示的指令執行時間,即可确定系統最佳的塊大小。

14.修複硬碟:

dd if=/dev/sda of=/dev/sda 或dd if=/dev/hda of=/dev/hda
      

當硬碟較長時間(一年以上)放置不使用後,磁盤上會産生magnetic flux point,當磁頭讀到這些區域時會遇到困難,并可能導緻I/O錯誤。當這種情況影響到硬碟的第一個扇區時,可能導緻硬碟報廢。上邊的指令有可能使這些數 據起死回生。并且這個過程是安全、高效的。

15.将一個很大的視訊檔案中的第i個位元組的值改成0x41(也就是大寫字母A的ASCII值)

echo A | dd of=bigfile seek=$i bs=1 count=1 conv=notrunc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