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小甜甜”秒變“牛夫人”,特拉斯究竟幹了什麼?

作者:戎評說

性格跋扈的特拉斯終于自食惡果,成為英國曆史上最短命的首相,有人說她上台後就幹成了一件事,那就是送走女王。最短命首相送走最長壽女王,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其實,特拉斯還幹了一件事,那就是把英國的金融危機給點燃了。

這位自诩為撒切爾夫人“迷妹”的女首相,機械地複制撒切爾時期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在高通脹時期大搞減稅,最終搞崩了英國的股、債、彙,也把自己逼向了辭職的境地。

從“小甜甜”秒變“牛夫人”,特拉斯究竟幹了什麼?

英國群眾這麼快就對特拉斯“退貨”,這45天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大家應該都有印象,當時特拉斯和印度裔候選人蘇納克競選的時候,最大的分歧就是加稅和減稅的問題,蘇納克主張加稅以控制通貨膨脹,而特拉斯則主張減稅以刺激經濟增長。

當時,戎評還寫了一篇文章說特拉斯的減稅經濟學,和土耳其埃爾多安的降息抗通脹有異曲同工之處,如果這兩個國家能夠試驗成功的話,傳統經濟學将會被颠覆,亞當斯密和凱恩斯的棺材闆都會壓不住了!

沒想到打臉來的如此之快,土耳其可以讓埃爾多安那樣折騰,是因為土耳其群眾長期處于高通脹的經濟環境中,而且有一套應對高通脹的方法和生活習慣,而英國作為發達國家這樣搞,特别是減稅讓英鎊快速貶值,國債收益率飙升差點讓英國的養老金爆倉,老百姓的養老錢即将付諸東流,這等于動搖了特拉斯的執政基礎,下台是必然的事情。

我們捋一捋,特拉斯上台後究竟幹了些什麼?

一是,面對美聯儲激進加息,英國央行跟随加息50個基點;

二是,兌現競選承諾,推出了英國半個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方案;

三是,面對金融動蕩,9月底英國央行立馬啟動迷你QE(量化寬松)開始入場救市。

由于高通脹、大幅加息,再加之政府不合時宜的減稅财政擴張,9月底英鎊、英國國債崩盤,英國10年期債券幾天時間就從3%多點快速蹿升至4.5%以上,導緻持有衆多長債的養老金幾乎爆倉。

從“小甜甜”秒變“牛夫人”,特拉斯究竟幹了什麼?

和土耳其不一樣,英國在全球金融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國内的金融理财投資也非常成熟,群眾的養老金都投資在長期國債中,且與衍生品和杠杆挂鈎。

特拉斯一上台就推出備受争議的大規模減稅措施,引起财政惡化、加劇通脹且惠及富人得罪了窮人,進而引發英鎊跳水至曆史低點,養老金瀕臨崩潰,使得民怨四起。

于是,英國央行9月底承諾買進總計650億英鎊、期限超過20年的金邊債券(英國國債),降低長端收益率。

這就搞出了金融曆史上的一個大奇觀:财政部在縮表、抛售國債,希望抽回流動性;而英國央行在放水、買國債,為能源補貼和減稅籌集流動性。

為什麼會出現左右互搏的情況呢?這就要從特拉斯搞的“印錢減稅”說起!

特拉斯不僅在外形上模仿撒切爾夫人,而且在政策上幾乎複制了撒切爾夫人在位時期的做法,直接推出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方案。

其中包括下調公司稅、最高稅率、所得稅基本稅率,大幅削減印花稅等等,以提振即将陷入衰退的英國經濟。除此之外,他們還公布了一攬子“花錢計劃”來應對目前的能源危機。

減稅+發錢看起來很美好,但其實,不過是“刻舟求劍”,因為撒切爾夫人時期,英國還有國有資産可供變賣,但現在的英國已經沒有可變賣的資産來為“花錢”提供流動性,隻能通過“印錢”來實作。

從“小甜甜”秒變“牛夫人”,特拉斯究竟幹了什麼?

這就直接造成了英國财政部和央行的政策左右互搏,一邊在收,一邊在放,政策效應大為抵消的同時,還把通脹預期幹爆了表。眼看新首相要“借錢給富人減稅”、同時又要推高已經不低的通脹率,英國金融市場應聲來了場史詩級大跌,股市、彙市、債市三殺。

在特拉斯上台的第一個月内,英國股票、債券市場的總市值已至少蒸發了3000億英鎊(約合人民币2.3萬億元),這還沒算上養老金市場的巨額損失。

資料顯示,英國養老金的規模近4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第一是美國,其擁有35萬億美元的養老金。英國養老金大約有一半投資于英國國債,約2萬億美元。英國債務存量的權重平均到期期限長達15年,相比之下美國隻有6~7年。

目前英國的大多數養老基金,都采用負債驅動型投資政策(LDI)。就是買一部分對應期限的國債,通過“利率掉期”對沖掉“負債”後,再把富餘的錢拿去投資。正常來說,這麼做基本沒什麼風險,因為國債畢竟事關國運長期比較穩定,一般不會大起大落。

可自從新首相一手炮制的“減稅計劃”公布後,市場的信心就崩了。因為特拉斯等于是打開了一個無法填補的财政窟窿。

短短幾天之内,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飙升了120個基點,而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在一年内飙升超過300個基點。在原來的利率水準下,英國養老金還算健康,結果這麼一搞,就直接導緻了數額恐怖的賬面虧損。

是以,把養老金差點幹爆倉,是壓垮特拉斯的最後一根稻草。英國人覺得不能讓特拉斯這麼玩了,不然幾十年積累的老本都得賠進去。

特拉斯之前是搞外交的,她哪裡見過這樣的陣仗!治理國家不是作秀,也不是憑借一腔熱血,匹夫之勇隻會讓這個國家陷入更深的災難。

為什麼“減稅”會引發如此恐怖的金融危機呢?就是因為特拉斯的減稅方案規模實在是太大了,而英國已經沒有相應的資産可供變賣來填補這個窟窿,而通脹還在急劇攀升,隻能靠“印錢”減稅的預期,使得養老金市場的長期利率穩定的狀态被打破了。

作為浮動利率支付者,養老金對長期浮動利率負債十分敏感。在過去20多年裡,英國利率的确都在一路下行,通脹也始終位于極低的水準。在這種情況下,支出浮動利率而收取固定利息收入,讓養老金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2022年以來,在全球央行加息潮的影響下,英國利率逐漸上行,國内通脹也飙升至40年的高點。特别是在英國政府宣布了半個世紀以來最激進的減稅計劃後,英國債市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即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出現了急劇飙升,成為了出乎市場意料的“黑天鵝事件”。

如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養老金的這些政策(LDI)基本上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才開始實施的,是以這些頭寸從未在利率快速上升的時期受到過考驗。

當利率快速上行時,浮動利息支出遠遠超過了養老金所購買的長期國債的固定收益,意味着其利率互換産生了虧損。然而棘手的是,養老金提供給投行的國債抵押品,因為國債收益率的飙升而價格暴跌。

在這種情況下,保證金和抵押品很快就被耗盡了,養老金就需要補繳。這就是英國央行入市幹預購買長期國債的原因,不能讓英國人的養老金崩盤,否則會釀就難以解決的社會危機。本來通貨膨脹就高,英國群眾的生活已經是苦不堪言,現在養老金要是崩了,英國恐怕是要出大亂子了。

分析人士指出,因為涉及無數英國人的養老金,這場危機可能比2008年雷曼兄弟破産對市場的影響更大。如果英國養老金監管局不能在短期内協調好養老金與投行間利率互換中的保證金問題,一旦英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再次出現飙升,養老金的資産端價值又會遭遇大幅貶值,流動性危機随時會再次爆發。

好在英國央行終于果斷出手救市,将養老金從瀕死邊緣拉了回來。英國央行可以通過購買長期國債壓低國債收益率,推高其價格,使養老金的虧損減少,以此來緩解抵押品的補繳壓力。

如果英國央行不及時出手,英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很可能一路走高至6%甚至7%,養老金可能會面臨大規模的爆倉和破産,無數英國人作為生存依靠的養老金将在一夜之間蒸發,整個英國的金融體系甚至社會體系都将陷入混亂。

此外,讓特拉斯這麼快下台的原因還有:朝令夕改,将群眾對政府的最後一點信任也磨沒了。

從“小甜甜”秒變“牛夫人”,特拉斯究竟幹了什麼?

在女王葬禮結束後,特拉斯迫不及地宣布減稅,取消公司稅上調25%的計劃、取消45%最高稅率以及大幅削減印花稅。在她洋洋得意于這份完美無瑕的“拯救英國計劃”時,她自己的财政大臣誇騰都看不下去了,假如真要如此“豪橫”地減稅的話,未來四年的英國财政收入将會減少450億英鎊,幾乎相當于全年的軍費開支(2021年英國軍費開支總計592億美元)。

很明顯誇騰對特拉斯的計劃有些擔憂。誇騰在财政大臣的位置上,度過艱難的38天後,終于坐不下去了,宣布辭職。誇騰走後,緊随而來的是特拉斯180度大轉彎,她突然對外宣布數天前的減稅計劃不算數了,再把公司稅從19%提高到25%。

在特拉斯朝令夕改、搖擺不定的性格“折騰”下,内政大臣布雷弗曼也堅持不下去了,一周後也宣布辭職。他成為繼誇騰之後,第二位辭職的大員,這樣的劇情在人類政治史上還是頭一回。

現在聽說前任首相約翰遜又要回來競選保守黨黨首了,英國的政治鬧劇何時能休?“帶英”遇到這麼一位會折騰的女首相,還有這麼一幫政客小醜輪流作秀,恐怕會垮得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