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作者:毒舌電影

國産劇出新品種了。

搖滾樂隊。

中年女性。

從題材到内容都旗幟鮮明。

要瘋,要狂,要叛逆。

要在十月深秋,把你硬拽回躁動的夏日。

《搖滾狂花》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目前豆瓣開分7.4,國劇裡成績不錯。

除了一些表達讓搖滾粉絲不太認同。

但評論很多人也承認被女主人設迷住了,個性鮮明、打破正常、國劇罕見。

味兒正不正呢?

至少圈内人的身影不少。

資深中國搖滾粉絲應該聽過她——曾經用鏡頭和文字貼身記錄内娛初代搖滾人的高源,擔任本劇音樂總策劃,她的女兒窦佳嫄也貢獻出原創作品。

音樂創作,則包括了Joyside樂隊、腦濁樂隊、堆填區樂隊、浪樂隊、布偶樂隊……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劇中很多場景都是在那個著名的school酒吧拍攝。

酒吧老闆,Joyside的貝斯手劉昊;

Joyside的另一位成員,吉他手劉虹位,則客串了一個精神病人;

Rustic主唱李岩和鼓手李凡也在劇中露了一把臉。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也許這劇真能打破一些國産劇的桎梏,拍出新花樣來?

帶着強烈的好奇心。

Sir一口氣追完了12集,這就給你們好好說道說道。

01

全員“惡”女

首先氣質就與衆不同。

講失敗的中年男性的故事我們見多了,這次國産劇罕見地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年女性身上,而且還自帶特殊屬性——搞搖滾樂的,出場就張力十足。

但,别以為這是像在《樂隊的夏天》那樣,熱血沸騰,快樂搖滾。

幾乎全員“惡女”。

女主彭萊(姚晨 飾)。

“狂花樂隊”主唱,一朵渾身是刺兒的花。

女兒六歲時,因前夫出軌自己的好隊友陳月(趙子琪 飾),一氣之下在舞台上打得她腦震蕩。

離婚後,将女兒丢給前夫和陳月,自己遠赴美國。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不是去深造,不是去當明星。

去擺爛。

在唐人街賣唱《愛拼才會赢》(諷刺吧),在養老院做看護,跟說英文的外國老人吹牛逼,喝爛酒被男友暴打……簡直“被嫌棄的餘生”。

如果不是滾圈鐵磁大崔(常遠 飾),怕是要客死異鄉。

前夫意外心梗離世,大崔勸她回來看看女兒。

但她與其說回來照顧女兒,不如說是給女兒帶來麻煩。

回家第一天,就和“老朋友”喝得爛醉,橫七豎八躺滿卧室、客廳……

女兒白天(莊達菲 飾)也不是省油的燈。

她不僅繼承了母親對搖滾的愛,也繼承了母親的暴脾氣。

十二年不見,上來就是一盆冷水招呼: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而彭萊的母親、白天的外婆(葦青 飾)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母親。

她打小就把彭萊丢給酒鬼姑媽撫養,彭萊沒少挨姑媽毒打,這讓彭萊刀槍不入的性格有了根源。

這老太太晚年失智,唯獨保留了家族女性骨子裡的剛,是個“老炮兒”。

彭萊演唱時遇到鬧事的,老太太對着那人腦袋就是一啤酒瓶。

打不死你不是我的性格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狂花樂隊的成員陳月、許多(代樂樂 飾)就更不是什麼貼心姐妹花了。

前者勾搭閨蜜老公,上午彭萊剛離婚,下午她就和彭萊前夫領證了。

樂隊解散後,背叛滾圈降維打擊,居然唱成選秀冠軍,隻不過星途走個背字,隻能接下沉市場的商演。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後者,狂花樂隊鼓手,大崔的前妻。樂隊解散後,衛生巾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碰着喜歡的人就結婚。第三段婚姻遇到個年輕的小鮮肉,她也願意各取所需,過得很是灑脫。

結果沒過多久,公司破産了,小白臉要跟他離婚,她也看得開:

夫妻本是同齡鳥

大難臨頭各自飛

直到兒子告訴她,這個小白臉到處勾搭别的女人,她才不客氣地教訓了那個渣男一頓。

甩出一句話,老娘當年可是個朋克。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總而言之,國産劇好久沒有見過密度如此之高的“惡女”群戲,是以完全不用擔心滑鼠會拉進度條,不但動嘴還會動手,一爽到底不帶喘的。

堆填區樂隊創作的主題曲《她》,歌詞概括到位了:

這女人絕對瘋了

聚會都讓她破壞了

狂歡因她更激進

遊戲都讓她破壞了

規則也被她革新了

性别都讓她模糊了

意識也被她占領

當然說到這Sir未免有些唏噓。

内娛上一次這麼密集看到真實的女性搖滾人還是停留在兩年前的《樂夏》舞台上。

上一次在影視劇裡看到性格鮮明、用生命歌唱的女性搖滾人還是八年前,老崔崔健導演作品《藍色骨頭》裡的倪虹潔。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這一次,她們組團了,回歸了。

提示我們,女性的戰争不隻是職場、家庭,還有一個地闆都在顫栗的舞台。

要想證明女性精神世界的精彩,最起碼就應該有足夠豐富的類型。

這是《搖滾狂花》最先沖擊過來的存在價值。

02

奇葩關系

每個人性格都這麼硬,當他們碰撞在一起時,會發生什麼?

重頭戲當然是彭萊白天母女。

Sir就沒見過這麼奇葩的母女關系。

她們不是像一般的青春片那樣,嚴厲的母親和叛逆的女兒之間的母女戰争。

也不是母慈女孝的和苦情戲碼。

與其說她們是母女,倒不如說,這是一對亦敵亦友、相愛相殺、勢均力敵的兩個平等的人。

白天一直記恨彭萊十二年對自己不聞不問,從她回家起就對她充滿成見。

彭萊呢,本就是個沒心沒肺的人。心裡再想女兒、再愛女兒,從她嘴裡說出來,就變成了傷人的話。

-你十二年不回來

你突然滾回來幹什麼

-你是我生的

你再敢打我一下

我就殺了你 你信不信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于是,這個家就變成她們第一個“搖滾舞台”:

白天把家裡門鎖換了,彭萊就拿502把鎖眼堵了。

白天把彭萊衣服扔了,彭萊也把白天衣服扔了。

白天怒火中燒,又把彭萊床給點了……

最終還是媽媽忍不住,偷偷把房子挂出去,打算分家回美國。

這一下給白天氣急了,二話不說把彭萊推下湖……

母女二人成了警局常客。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母女沖突不斷更新,倆人的行為也越來越極端。

白天為了搞樂隊,假懷孕騙彭萊幫她辦了休學申請。彭萊對白天肚子裡的“孩子”的态度一如當年自己意外懷白天時那樣,不管孩子父親是誰,孩子父親态度如何,有孩子就得養!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然而神奇的是。

日複一日的打罵中,她們也開始互相了解。

外婆的意外加入,更是讓這母女三代在一片誤會中漸漸彌合。

外婆誤以為白天是彭萊,對着白天吐露了自己對彭萊的愧疚,在這個過程中,仿佛彭萊也完成了對白天的忏悔。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别以為從此之後就是母慈女孝的大團圓結局了,這劇的反套路,絕對讓你驚掉下巴。

就給一個提示吧:

老人家的墓地就這?就這麼“摳”?

大橋底下,很快巡視保安過來了,挖出來還是不挖?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除了奇葩的親情關系,這部劇在處理愛情和友情時,同樣處處彰顯“搖滾”特質。

别的不劇透,Sir就說上熱搜的一幕: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真如熱搜詞條那般,隻是一個“爽”字麼?

回看劇情,夾雜着更微妙的情感。

彭萊聽到前夫意外去世的消息,内心似乎毫無波瀾。

白天把她爸爸的骨灰放在奶粉罐裡,彭萊以為是奶粉發黴了,也沒問一句,直接給扔垃圾桶了。

母女二人趕緊到垃圾桶裡翻。

真讓彭萊找着了,但她高興太早,奶粉罐子拿反了,彭萊親手把自己前夫骨灰給揚了……

看此刻她的表情:

笑容一收,表情凝固。

但下一秒,馬上用玩笑消解心中哀怨,用吸塵器能吸回來多少算多少。

充滿狗血情愛的國劇裡,《狂花》更想用黑色幽默的姿态,去戳破那些刻闆禁忌,比如人生裡的聚散、無常、生死……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是以,Sir認為這部劇從開始就沒想過滿足所有人。

以現實生活的道理倫常去評價,難免會錯愕甚至不适。

如何确定你是它的閱聽人?

Sir就提示你一段戲:

劇情是彭萊的夢境,她穿得俗豔、誇張,帶着狂花樂隊穿過尖叫的粉絲,鑽進加長林肯,開車的司機是大崔。

老姐妹三人端了半天架子,終于舍得把墨鏡摘下來,然後默契、會心地笑了,感覺真好啊!

這一段魔幻主義情節的設計,起足了範兒,放肆挑釁。

加上全劇閃回的彭萊回憶:

那是借由角色而呈現的,一代人的搖滾大夢。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這是在騙情懷嗎?

有可能。

但注意——這是夢,粉絲是假的,林肯是假的,甚至沉浸回憶的感覺也是假的。

夢醒,多牛逼的歲月也都墜入一地雞毛。

Sir能感覺到背後創作者的自覺:

要在市井煙火中重燃搖滾血,勵志套路顯然是不能達到的。

偶像真人秀看得還不多嗎?

《狂花》的處理方式讓Sir想起《樂夏》舞台上,作為嘉賓的大張偉在台下,對台上相愛相殺的同輩人,新褲子的彭磊喊着:

該躁還得躁起來啊。

是的,讓劇情和人設都躁起來,未必是最圓潤、妥帖的處理方式,但它至少達到了一種效果:

觀衆不會認為自己在看一部好為人師又忸怩作态的都市肥皂劇。

03

搖滾人生

雖然劇中滾圈人的常用話術有點多,國罵、貧嘴、跟貫口一樣輕松自然地飚出來。

同時,它對于非搖滾樂迷,也設定了友好的通道。

“人”。

搖滾人是人,女搖滾人也是女人。

這部劇說到底是講一個失敗的中年人如何與世界相處的普世話題。

彭萊的“渣”源自于接踵而來的失敗,倒黴到家了。

“狂花樂隊”解散,搖滾夢碎。

老公跟閨蜜跑了,愛情和友情失敗。

媽媽抛棄自己,女兒被自己抛棄,親情也沒有着落。

走上玩搖滾這條路并非天賦異禀的順理成章,而是擺脫原生家庭的救命稻草。

從小被酗酒的姑媽家暴,她也學會了喝酒逃避痛苦,劇裡的她幾乎每個鏡頭都在喝酒。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 在戒酒互助會上還對酒動情告白

她不敢對他人表達愛意,對誰都沒心沒肺的,甚至不斷推開、傷害身邊對她好的人。

從小被抛棄的經曆讓她害怕被人拒絕,她最愛的電影台詞是:

要想不被人拒絕

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拒絕别人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在美國最落魄的時候,她甚至想過自殺。

但她心裡始終有一股勁兒。

決心重組“狂花”樂隊的時候,為了賺取錄音費用,她啞着嗓子也要演出。

在酒吧演出時,看到有人給同桌的女生下藥,立馬指出,路見不平,不能不管。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甚至在确診癌症後,為了圓自己上舞台演出的夢,她還不怕“衆叛親離”,把身邊所有人都騙了(具體怎樣騙不能劇透,大家自己去看,才能獲得最好的觀看效果)。

彭萊看似喪到底了,實際上卻一直在積極地和人生的悲劇做鬥争。

她從未想過改變自己,放棄搖滾。

在Sir看來,這部劇最終要講的,其實是:一個人能不能不改變而赢得尊重,獲得價值感。

彭萊身邊每個人都在随着時間的變化而改變。

陳月從搖滾樂隊的貝絲手轉型為隻能接到無人問津的商演歌手;鼓手許多放棄了朋克,做起了生意;搖滾樂隊的經紀人大崔也開起了火鍋店……

有人美其名曰成長、變通,有人說自己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可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這些人對改變并不滿意:

大崔始終脫不掉那身黑皮衣;

許多破産後對面試官暴走;

陳月對經紀公司唯一的要求就是别給自己接北京的商演,怕滾圈熟人看見。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隻有彭萊,人到中年,始終帶刺,永遠搖滾。

-我怎麼覺得過了一個月

你還是原來那個彭萊

-就算天崩地裂

我也還會是原來的彭萊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是啊。

當所有毒雞湯都在鼓勵着“做更好的自己”。

可有多少人沒有想過:

何為自己?

改變自己其實是個僞命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如果為了标準,向生活、系統哪怕具體的組織、個人妥協、屈從,丢棄自己擅長的、熱愛的,成為無數标品中的一個,其結果根本就是“沒有自己”。

劇中就有這麼一個符号,鏡頭極少的彭萊前夫。

那離世後不巧被抛灑的骨灰是個黑色幽默的隐喻。

在彭萊的回憶裡,這個男人總在改變自己。

是他撺掇彭萊組織樂隊、做了經紀人,又是他背叛出軌,還諷刺彭萊假清高,一心想着賺錢。

實則一個沒有天賦、平庸的普通人。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Sir腦補他代表着一種人,總想着踩準時代的鼓點,變來變去,追逐欲望,結果還是迷失于虛無中。

是以,人總要為“自己”找到某種标定。

這是萬千個體中,在漫長餘生中唯一一次證明生命價值的武器。

于彭萊,就是一把始終扔不掉的吉他,是搖滾。

于我們呢?

是一支筆、一個鏡頭、一串代碼……

彭萊是白天以為很讨厭,但内心深處奔赴、自由又獨立的自己;也是我們以為遺忘丢失了,但總在那麼一瞬間發光發熱的自己。

信一次,人人都能搖滾。

姚晨新劇打破傳統,她狂成這樣,國産劇真的頂得住嗎?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哆啦K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