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作者:番禺台

說起番禺大石,上了年紀的街坊都知道,大石有三寶,慈菇、馬蹄、燈芯草。在這裡,記者專門說說三寶之一的“燈芯草”,走近燈芯草手藝人,看看大石老街坊如何在堅守中傳承燈芯草手藝,領略大石本地的獨特文化。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村民在收割、攤曬燈芯草(資料圖檔)

過去:家庭收入重要來源

家住大石街會江村70多歲的梁強是燈芯草區級代表性傳承人。梁強告訴記者,燈芯草作為大石三寶之一,是過去大石地區(含現在洛浦街)普遍種植的農作物之一。大石燈芯草的加工是一門精細的手藝,幹這個活的大都是婦女,用途不同采取的加工方法也不同。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梁強向記者介紹大石燈芯草

一是用于點油燈用,将草曬幹後,取其莖的中心部分,割出的燈芯長約0.5-1米,用紅紙包成一紮;二是藥用,具有清熱利尿、消炎、安神鎮驚功能,将削脫的莖殼反複卷折成一寸來長,再以燈芯纏繞捆紮使其穩固,編成燈芯花;三是用于制作燈芯草工藝品。

據梁強介紹,早在明清時期,大石地區已出現大型燈草專業交易市場——燈草市。20世紀70年代,該工藝成為番禺縣土産進出口公司拳頭産品之一。不少農戶以制作和出賣燈芯花作為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直至今天,大石地區仍有不少本地居民以此為生。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舊時村民在加工燈芯草(資料圖檔)

村民何某說,以前家裡很苦,幾個兄弟姐妹從小就跟着繞燈芯花。

村民陳姑婆回憶說,她從小就挑燈芯草,以前在生産隊做到天亮,不然沒有錢買鹽。

梁強告訴記者,在過去,很多大石人,特别是家庭婦女、學生哥、老人,一有空就繞燈芯花,以補貼家用。以前,在大石的街頭巷尾,經常有人挑着擔子或騎着單車到村民家裡收燈芯花,如今這個場景雖然還能在大石的大街小巷裡見到,但已不多見了。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大石燈芯草

梁強介紹說,大石産的燈芯草,與湖南、江西等地産的燈芯草不同,它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做出來的每一個燈芯扣都有花,而且燈芯結構柔軟、吸油力強、點燈更持久,藥用價值也更好。

這就是大石這片土地帶給大石人的獨特财富,梁強有些自豪地說。

梁強告訴記者,以前,大石水道南岸都是肥沃的沖積土,圍墾較早,屬于老圍田,且轄内河道縱橫交錯,這獨特的地理位置為燈芯草提供了天然的種植條件。

早在宋朝的時候,會江村的北邊都是大海,明朝時才淤積成了灘塗,他們的祖先就在這片灘塗上面種植燈芯草。

改革開放以後,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準的大幅度提高,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使得燈芯草的種植日漸式微,如今雖然仍有老街坊在制作加工燈芯草,更多是為了打發時間。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梁強老伴在加工燈芯草

誠如梁強所言,記者來到他家時,他70多歲的老伴正坐在門口加工燈芯草。

老人告訴記者,她沒事的時候就挑挑燈芯草,掙錢是次要的,主要是消磨時間。

現在:昔日繁榮不複現

關于燈芯草的曆史并沒有太多的詳細記載,但在大石曆史上,曾長期存在過龐大的燈草交易市場——“燈草市”,并有古代石刻為證,該石刻現存于大石國小。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燈草市(資料圖檔)

梁強曾搜集、挖掘燈芯草古往今來和背後的故事,撰寫過《大石一寶燈芯草》一文,收錄在《番禺文史資料》中。文中介紹:據史料可上溯至明、清為第一鼎盛期,20世紀50年代後期至80年代末為第二鼎盛期。明代大石圩有“燈芯市”,即處在東聯村古市場,後遷至大石上街下街,燈芯市建有門樓,1938年被日寇飛機炸毀,如今尚存燈芯市的門樓石額。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越華報》上介紹的大石燈芯草的文章(資料圖檔)

曾是廣州銷量最大的報紙之一的《越華報》,曾于1947年12月8日第四版刊登一篇名為《大石燈芯草》的文章,裡面寫到,“每逢舊曆三、六、九日的墟期,她們便成群結隊地拿去在特定的場所出售……”而當村民開始出售燈草時,全國各地的商賈,以及趕集購物的人群從各地慕名而來,雲集于此,熱鬧非凡,鼎盛一時。

不過,随着農村城市化的推進,大石逐漸從一個農業小鎮向現代化都市發展,燈芯草無可避免受到沖擊,不管在種植還是手工藝制作,都日漸式微,昔日的繁榮已不複現。

梁強告訴記者,目前燈芯草的種植、制作、收購主要以散戶為主。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上門收購燈芯草(資料圖檔)

80多歲的陳姑婆一直都在自己的自留地有種燈芯草,她說,隻有三四分地而已,很少的。前些年都是自己去種,近幾年由于年紀大了,她子女不讓她種,由女兒幫忙種。

“一般農曆七八月種,八月比較多,九月就比較遲了,農曆二月尾三月初,大概清明前後就可收割,而且天越冷就越好長,特别是過年這段時間。”陳姑婆介紹道。

現在,大石隻有少部分人在種植燈芯草,那麼想要制作燈芯花,燈芯草又從哪裡來呢?

梁強告訴記者,現在大部分大石人挑的燈芯草是從湖南運過來的。但在本地人心中,湖南産的燈芯草比本地産的還是要差點,而且一眼就能分辨出來。湖南産的燈芯草,比較粗、硬,要浸久一點才能做,大石産的燈芯草很軟熟,浸一下水,就像面一樣軟了,而且大石産的燈芯草是有花的,做出來的每一個燈芯扣都有花,但湖南的燈芯草不僅沒有花,而且點油燈容易熄滅,大石産的燈芯結構柔軟、吸油力強、點燈更持久。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一紮稱為“一千花”

據梁強介紹,大石本地産的燈芯花不僅更好看,還可賣出更高的價格,400個“燈芯花”為一紮,大石人習慣稱為“一千花”,“一千花”大約賣30元左右,但這并不是固定價格,燈芯花也是分等級的,有一級花、二級花等不同級别,全看手藝。燈芯靓不靓、繞的燈芯多不多、繞得勻不勻稱、一紮花整不整齊、是不是本地草......這些都逃不過收購人的眼睛,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靓花。

梁強邊介紹邊向記者示範燈芯草的制作工藝和流程。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梁強示範制作流程

隻見他從成捆的草中随意抽出一根,用專門的鐵質工具“草挑”對準一端,“嘩”地向上一挑,便露出中間一整條白花花的燈芯。“挑之前,要先把幹硬的草噴濕或置于水中浸濕,讓其變軟,再晾曬一兩個小時,這樣才比較好挑。”粱強介紹道。

梁強告訴記者,做燈芯花不是一個暴利的生意,賺的都是幾分幾毫的利潤。對老一輩人來說,也不是要圖很多錢,賺一點點就可以了,但對年輕人來說,靠這個來養家,肯定是不夠的。

未來:做好傳承和發展

在城市化程序的今天,大石燈芯草之是以還能夠在夾縫中生存下去,是因為燈芯草全身都是寶。

梁強告訴記者,首先,燈芯草刮去外殼便成人們熟悉的“燈芯”,把其放在植物油上點燃,便成了古代家庭的照明工具油燈。其次,它還有藥用價值。據《中國中草藥典》記載:“燈芯草,性甘、淡涼,清心火、利小便,可治心煩口渴、口舌生瘡、尿道感染、小便不暢、痢疾等症”。

時至今日,燈芯草最大的用途就是其藥用價值,可以用來煲水、煲涼茶、煲粥等等,特别是夏天,用于清涼去濕、消暑解渴,很受歡迎,本地人還會用來沖牛奶給小孩喝。

梁強表示,燈芯草雖然有一定的價值,但現在面臨着一個傳承和發展的問題。作為大石燈芯草區級代表性傳承人的他目前正在不遺餘力地推廣和宣傳大石燈芯草文化,希望能夠引起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在他們的宣傳推廣下,大石國小現已是燈草文化傳承基地,将燈草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學中。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梁強在推廣大石燈草文化

除了傳授曆史知識,大石國小主要進行手藝傳承,教會學生怎麼制作燈芯花。為此,學校開發了關于燈草制作的校本課程,還制作了小視訊,根據不同的年級進行不同的教學内容,分年段推進,一學期約三四節課,到六年級時,孩子們就能對燈芯草有了全面的認識。

另外,大石國小還設有民俗館,展示燈草文化曆史;開辟了種植園,供學生觀察燈芯草的生長過程;同時還開展了關于燈芯草的課題研究,推動本土文化等。

大石國小還通過開展一些活動、比賽挑選出一些繞得又好又快又有興趣的學生,選為小傳承人,走出校門推廣燈草文化。

2021年,番禺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公布了番禺區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全區共有8人入選,其中大石燈芯草制作工藝傳承人範翠燕榜上有名。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範翠豔在加工燈芯草(資料圖檔)

現為大石國小教師的範翠燕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跟着家人學習燈芯草制作工藝,熟練掌握一紮燈芯花各步驟的制作技藝。

由于大石國小是燈芯草文化的傳承基地,範翠燕常年教授學生制作燈芯草技藝。從2012年起,每年在燈芯草文化節上帶領學生現場展示制作燈草技藝。範翠燕還指導學校不少老師制作燈芯草技藝,讓更多的老師加入到傳承的行列中。

燈芯草手藝日漸式微,番禺大石老街坊在堅守中傳承

教授學生制作燈芯草

為了推廣燈草文化這個大石獨特的文化,大石街專門成立了大石燈草協會,在每年的燈草文化節上進行大石燈草傳承工藝制作展示。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大石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燈芯草曾養育着一代又一代大石人,這是屬于大石獨有的曆史,是屬于大石人獨有的記憶,希望能夠把這大石獨特的燈草文化傳承和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了解大石三寶之燈芯草。

來源:番禺融媒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