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周年,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廣闊的農村基層也為青年學生提供了施展才幹,增長見識的大舞台。
2009年,清華大學畢業生譚雪峰回到農村,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從高等學府到紮根基層,從研究精密儀器到投身農村精準扶貧。13年裡,譚雪峰一直沒有停下奮鬥的腳步。2020年,他帶領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打赢了脫貧攻堅戰。如今,38歲的重慶豐都縣委副書記譚雪峰,又奔跑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奮力書寫新的青春答卷。
視訊加載中...
到任豐都縣還不到一年,這已經是譚雪峰第五次調研縣裡的肉牛産業了。豐都有20多年的養牛曆史,但這一支柱産業,參與肉牛養殖的普通農戶卻僅有800戶。譚雪峰在調研中發現,大家最大的擔心還是前期投入成本過高,怎麼保證農戶們的收益?這次,譚雪峰就帶着縣畜牧局、縣銀行的同志一起來到養牛農戶秦中貴的家,一起來算算賬。
在譚雪峰看來,當基層幹部就是要全心全力為群衆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讓國家政策紮紮實實落地。2009年,譚雪峰從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畢業,作為選調生,回到農村當起了基層幹部。怎麼才能和鄉親們打好交道,為群衆服好務,現實的困難給這位剛走出校門的清華學子潑了一盆冷水。
在農村的大課堂,增長見識;在基層的廣闊舞台,增長才幹。這些年,譚雪峰跟着農戶學養雞、學養蜂;帶着鄉親們種黃連、黃精等中藥材;改造民宿,發展鄉村旅遊。2020年8月,中益鄉500多戶貧困群衆,全部達到脫貧标準。譚雪峰帶領石柱中益鄉的鄉親們打赢了脫貧攻堅戰,十年時間,也一起見證了小鄉村的大變化。
2021年,譚雪峰來到豐都縣擔任縣委副書記,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接續奮鬥。
陳曉雄是豐都縣栗子鄉的農民。今年,他承包了一片撂荒地種水稻,為了給像陳曉雄這樣的種糧大戶更多支援,譚雪峰帶着縣農委和鄉裡的幹部一起想辦法。
在譚雪峰看來,産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群衆是産業興旺的主力,産業發展一定要讓群衆受益。
重慶市豐都縣委副書記 譚雪峰:鄉村振興絕不能幹部在幹、群衆在看,要真正振興起來,我們無窮的創造力,内生的動力還是要依靠我們群衆,隻有群衆真正參與進去了,我們的鄉村振興才能夠實作。作為一名鄉村振興戰線上的青年黨員,我們一定牢牢記住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熱愛基層、紮根基層,增長見識、增長才幹,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帶領群衆持續增收緻富,讓青春在奮鬥中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