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金九銀十”,進入第四季度,企業面對銷售壓力越來越大,經營者都在尋求突破,寄希望于第四季度業績的上升。
字數:3338 | 8分鐘閱讀
面對銷售壓力越來越大,經營者都在尋求突破,寄希望于第四季度業績的上升。與此同時,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在召開,并提出了“六個必須”,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這對我們企業經營者制定政策方向,創新業态和體制,抓住未來确定性機遇,蹚出一條出路來,非常有意義。
01 堅持人民至上
對于企業來講,“人民”對外相當于顧客,對内相當于員工。企業經營必須追求成果,也就是要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和員工的滿意度。
第一,顧客滿意度提高,表現在老顧客存活率、回購率、轉介紹率的提高等。
從産業經濟地圖的角度來看,生活人顧客是産業經濟的終點,無論是産業經濟哪一層、哪個行業的企業,其最終的産品和服務都要給到生活人。生活人顧客也是産業經濟的起點,不管是産業經濟哪一層的企業,其産品的開發權和定價權最終都必須以生活人的需求的創造、對應和滿足作為起點,這是任何産業的基本趨勢。
中國零售業的變遷,就是圍繞不斷拉近與顧客的距離展開的。上世紀90年代,國美、蘇甯把握趨勢,拉近與顧客的距離,用家電量販業态打敗了原有的國有百貨業态,成為霸主。随後,國美、蘇甯被淘寶、京東(傳統電商業态)所取代,因為當時淘寶、京東離生活人更近,生活人可選擇的更多、更友善。到了2015年,拼多多(社交電商業态)、抖音(興趣電商業态)等又對淘寶、京東造成很大沖擊。未來社群團購、居家服務等業态會離生活人更近。
任何産業、行業、企業離生活人的距離(時間、空間、心理距離)越短,越是能把握生活人的需求,企業的競争力就會越強。
第二,員工滿意度提高,表現在員工穩定性提高、員工成長指數提高等。以人為根本,将擷取的利益用于改善員工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提高員工福利,促進員工物質和精神雙豐收。
這兩個滿意度提高了,作為其結果,就是銷售額、利益額的提高。
02 堅持自信自立
面對百年未遇的大變局,我們每家企業都要建立起讓自己自信的邏輯體系,包括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否則缺失了自己的判斷,就會人雲亦雲,隻看表面。
面向顧客問題的解決,特别是年輕的顧客,他們想要看到的是一種邏輯,即品牌是如何解決自己的課題的。顧客會有自己的思考,理性判斷,再感性地行動。要做到讓顧客認可這樣的邏輯,就要建立起自信的理論。有了自信,就會有戰略定力,而不會被激烈變化的外部環境牽着鼻子走。
《莊子》中有一個故事,有個大王喜歡鬥雞,讓部下收集各式各樣的鬥雞來培養,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隻符合要求的雞,開始培養。
過了3天大王就很着急,想要把雞放到鬥雞場上決鬥。部下說還差一點,雞現在是整隻雞打開的、很傲慢、殺氣很重。
後來過了10天,大王又想要讓雞上戰場,部下說還不行,雖然姿态已經沒有那麼傲慢,但是還是一看到其他的雞還是忍不住沖上去的打架(看到同行開店在旁邊就忍不住沖上去搶占市場)。
又過了10天,部下向大王彙報,雖然雞已經可以忍住不上去打架,但是還是會埋怨别人不努力(業績下滑了就埋怨店長不努力、同行亂開店)。
又過了10天,部下彙報,現在雞已經很内斂了,即便别的雞挑釁他,他也呆若木雞,絲毫不管(哪怕同行在旁邊開店也悠然處之)。
于是就将這隻雞放到鬥雞場上,這隻雞的呆勁,吓住了整個鬥雞場的其他雞。
這就是有自己底層邏輯的自信,具備戰略定力,就是先勝後戰,以終為始,以裡為表。
自立就是在跟上下遊共生的前提下,要形成自己的格差競争力,做到不可替代,有能力面對激烈的市場競争和多變的顧客需求。
03 堅持守正創新
“守正”即是要堅守正道,把握事物本質、遵循客觀規律。我們S.T.M.在研修的過程中,每次都會跟大家強調企業經營要遵循“三大自然規律”:能量守恒定律、成長定律、春夏秋冬定律。基于此,明确企業的理念、遠景和戰略,跟員工共識,并堅守。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回歸到初心,回歸“正道”,進而“守正”。
守正是一種傳承,創新是源泉,要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目前零售業碰到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變了。
在前幾天的一次訪談中,秦朔先生問海爾的創始人張瑞敏先生,“行行都在卷,人人都在熬,除了國際環境驟變和疫情困擾的因素外,絕大部分企業都碰到兩大難題,一是不确定性加劇,難以決策;二是行業“存量化”,即總量不再增長。大家都很辛苦和疲憊。您怎麼看這樣的形勢?企業又該怎麼辦?”
張瑞敏先生表示,“說到企業的内卷,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走出原來的思維模式。比如,如果追求的隻是産品價值,産品賣出去交易就結束。而現在是物聯網時代,我們必須追求生态價值,交易的結束隻是與使用者進行互動的開始。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思路。如果沒有疫情,很多企業的日子會好過一些。但又能好到哪裡去呢?可能不是内卷,但是是内擠。大家都擠在一個賽道上,也是非常困難的。
19世紀美國舊金山有淘金熱,但除了最早去的人一開始發了财,後來蜂擁而至的大多沒發财。而給淘金者提供食品、水、鏟子等服務的人始終都在發财。李維斯牛仔褲就是那時發明的,德國人李維斯在舊金山賣帆布,發現礦工穿普通的褲子很快就會被磨破,就用造帳篷的帆布做了一批褲子,因為質地堅韌,很受礦工歡迎。這就是轉換思路的價值。”
04 堅持問題導向
問題導向就是以解決問題為方向,少做與問題關聯不大、不做與問題無關的無用功。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在直面任何問題時,不是想着馬上解決,而是往後退一步、再退一步,按照“分析(100個問題點)→彙總(4大類)→考察(10個課題)→排序(輕重緩急)→對策”五個步驟思考解決。
對于重要緊急問題的價值判斷。扁鵲說,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末病。對于經營者來說,也分為以上三個水準,即戰略、戰術、戰鬥水準。作為戰略水準的經營者(上醫)治未病,在問題重要但不緊急的時候就解決掉,問題的根源産生在4象限→3象限→2象限→1象限。
對策要同時按照以下六個水準進行明确,理念→遠景→長中期計劃→年度計劃→月度計劃→行動計劃。理念是所有對策的起點,如果沒有理念,所有對策就缺乏底層邏輯與動力。在這裡特别要強調的是,行動計劃是所有對策的終點,如果沒有行動計劃,所有計劃都會變成空中樓閣。“問題意識”要變為“問題導向”,思想一定要變為行動,徹底地基于企業緊急重要課題的解決,齊心協力向前。
05 堅持系統觀念
經營管理中,每項工作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關聯的,要有自洽的邏輯,要建立起STM三維生命體系。如果把企業比作一棵樹,樹也有高度、寬度和深度三個次元,缺一不可。
- 高度(S):高度由戰略決定,能夠讓品牌做強。
- 寬度(M):寬度由管理決定,管理是決定品牌能否做大的重要因素。
- 深度(T):深度由理念決定,能夠讓品牌做久。
通過量化管理,從單個店鋪複制到多個店鋪,提高銷售額,把企業做大,拿到現在的銷售額。但是隻有管理,拿不到未來的銷售額。要想拿到未來的銷售額,必須要有戰略。而要拿到持久的銷售額,則需要理念。理念越利他,越堅定,企業越活得久。隻有善于把系統觀念和系統性方法運用到工作中,才能夠在不确定性中看到确定性。
06 堅持胸懷天下
企業經營者的格局一定要打開,要具備靈活廣泛的視野,如下圖,最小的視野是産品。如果看到的隻是産品,企業的生命周期等于産品的生命周期,企業就會随着産品生命周期而凋亡,随着産品生命周期縮短而縮短。
複數的産品形成一個事業,複數的事業形成一個企業,複數的企業形成一個行業,複數的行業形成一個産業,複數的産業會形成國民經濟,複數的國民經濟會組成世界經濟。越往右,視野越寬,決策和實施越靈活;越往左,視野越窄,決策和實施越遲鈍。
如果站在國民經濟的角度,去看産品,開發産品,我們的靈活度就會越大。比如時尚行業,站在世界經濟的角度來開發産品:
- 貧富差距在拉大,要選擇親民,高成本效益的産品。
- 地球溫度在提高,要選擇開發簡單的,不浪費自然環境的原材料。
當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現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往後退一步,拓寬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格局。
07 總 結
丘吉爾說不要浪費一場好的危機。在不确定加劇的時代,如何活用“危”,“危”中生“機”至關重要。了解二十大報告所勾畫的未來方向,将使我們腳下之路走得更為堅定,以後天的視角思考明天的格局,以明天的格局做出今天的決策。懷揣着夢想與使命,腳踏實地,也仰望星空。攀登、超越、開拓、創造,不負韶光,蹚出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