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這句詩來自清代袁枚的《苔》,一朵小小的苔花正如每一名志願者,個體雖然渺小卻拼盡全力去綻放。
宜興紫砂圈的志願者很多,方彩娣是其一。江南女子溫婉的外表下,是一顆堅韌的向善之心。
助人即自助,樂人方樂己
聽得故事越多,就越會發現,做好事很多時候都是無意識的,回想起來才發現這些下意識的愛心。方彩娣也不例外,回看才發覺自己捐壺做公益已經10多年了,如今的她也依然在路上。行善無需多麼轟轟烈烈的大舉動,也可以來自日常瑣碎的小事中,愛心無大小,當微光成炬,便能點亮更多心靈。
在樂樂陶社的組織下,方彩娣每年都會捐衣服到貧困地區。她說:每次活動發起團隊裡每個人都自告奮勇參與,幾十箱捐贈,讓這些衣服發揮更大的用處,給需要的人送去一些溫暖。
偶爾把得到的東西回報給生活,會得到精神上的富足與飽腹感。2019年方彩娣榮獲慈善之星,方彩娣笑言做這些事情最大的收獲就是開心,助人即自助,樂人方樂己。
身在其中方知其味
相比較捐款捐物,方彩娣更提倡自己的身體力行,去做事,也去影響别人。作為一名志願者,于夏陽酷暑中,穿着防護服,一站就是幾個小時,脫下來的那一刻方彩娣早已渾身濕透。
正所謂身在其中方知其味,隻有真正參與疫情防控,方彩娣才感受到志願者們與防疫從業人員的不容易。知其不易卻更堅定了方彩娣的志願之心,哪怕是在自己的身體要做手術之前,她還一直堅持在志願一線,盡自己所能站好每一班崗。
不凡的人生來自平凡的日積月累
藝術創作離不開生活,志願經曆看盡生活百态,也讓創作更具“煙火氣”。16歲與紫砂結緣,最初都是為了生計,久而久之變成了一種興趣,也催生了方彩娣在紫砂藝術上有着更高的追求。
從最初的對傳統器型進行臨摹,慢慢地加入自己的想法創新,再從各種比賽中挑戰自己、突破自己。2010年手工制陶大賽中榮獲三等獎,2011年手工制陶大賽中榮獲二等獎,2014年—2017年在手工制陶大賽連續四年榮獲一等獎。2018年在第三屆全國陶瓷職業技能競賽江蘇選拔賽中榮獲“江蘇省技術能手”稱号。
(2015年獲無錫市“五一”勞動獎章,2016年被評為無錫市“五一”巾帼标兵,2017年被評為無錫“五一”創新能手。)
每一段不凡的人生,無不依托于平凡的日積月累。努力、沉澱、堅持,讓她的競賽之路勢如破竹。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台階,一屆一份答卷。從入圍獎到一等獎,方彩娣深紮藝術之根,收獲了屬于自己的人生高光時刻,也成就了如今的進階工藝美術師。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藝術追求與志願服務都是如此。
《我是志願者》
時光需要被銘記,美好不能遺忘!
每一個志願者都有故事,可能事情不大,但都很溫暖。《我是志願者》由中國網·美麗江蘇主辦、無錫商務時封包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微信公衆平台在宜興、甯波銀行聯合打造,欄目通過采訪優秀典型,講述志願者背後的故事,闡述強大的奉獻精神和衆志成城的抗疫力量,助力争創文明典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