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城融媒訊(記者 劉凱華 通訊員 孫彥博 報道)現任濱城區楊柳雪鎮街南孫村黨支部書記孫福全,作為濱城區人大代表,他立足本職工作,走訪群衆、了解民情,發展特色産業,通過集體領辦合作社帶領群衆發家緻富,用實際行動诠釋了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
街南孫村共有105戶,310人,屬傳統的農業村,集體經濟薄弱,2016年,時任街南孫村黨支部書記孫福全借助全國脫貧攻堅全面開展的有利時機,争取扶貧開發資金10萬元帶領村民嘗試發展大棚草莓種植。建大棚、購苗子、學技術、跑市場,每一個環節都是孫福全親力親為,其中的艱辛隻有孫福全自己心裡最清楚。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2個草莓大棚實作當年建設,當年見效收益。
街南新村黨支部書記孫福全說,“草莓采摘收入很客觀,一個棚大約收入九萬塊錢,一個棚純利潤也就是五、六萬塊錢。”
如今,街南孫村草莓産業發展的碩果已更加豐碩,草莓采摘大棚從最初的2個達到20個,從事特色種植的群衆達到60多人,經濟效益呈現幾何式增長,産業發展初具規模,同時也帶動了村内的剩餘勞動力,讓村民在家門口找到了增收途徑。
街南孫村村民孫小娥說,“建了這個大棚,我就在這裡打工,我一天遠處去不了,我一天在家裡能掙五十塊錢,一年能掙七八千塊錢,我在這裡很高興。”
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代表,孫福全認真履行職責,發揮“領頭雁”作用,現在的街南新村是由自然村後宋、前宋、街南孫合并而成。作為新村的支部書記,他感到身上的責任更重了,不僅要發展好新村,更要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帶領更多的群衆走上緻富道路。
有了村“兩委”班子成員及村民的支援,孫福全帶領全村繼續走特色種植的信心更足了。
今年,不少村民返鄉看到村裡新變化、新氣象,大家對村裡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對于下一步如何帶領村民緻富,孫福全也有了新的思路。
街南新村黨支部書記孫福全說,“打算建立美食一條街,外加農業項目,帶領大家共同緻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