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歸根到底的兩個“行”有何深意

作者:光明網

世界上有這樣一種思想學說,盡管誕生于一個半世紀前,可越“陳”越“香”,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散發出越發璀璨的真理光芒,那就是馬克思主義。總有人追問:

為什麼馬克思主義能夠超越民族和國界,打破中西文化隔閡,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為什麼它能不斷豐富發展,既改變了中國,也重塑了世界?

歸根到底的兩個“行”有何深意

10月16日,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圖源:新華社

實際上,世間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任何一種理論準不準、靈不靈,關鍵在于如何在具體的實踐中對待和運用它。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這一重要論斷,這是從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曆程中得出的曆史性結論,展現了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曆史主動的思想自覺和理論自信。

馬克思主義,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别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賦予了普遍真理新的生命力。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曾在夾縫中頑強生長、在挫折中不斷進步,在百餘年曆史程序中被發揚光大。

中國化與時代化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在東方最真實的“畫像”。中國共産黨用百年探索中那一個個“當驚世界殊”的勝利,寫下最深情的告白:馬克思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中國也沒有辜負馬克思主義。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之是以說馬克思主義行,就在于它是“活”的,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正如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中國願意做馬克思主義最忠誠的傳人,正是因為我們學到了“活”的靈魂,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比如,我們以唯物辯證法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堅持人民史觀,在全面小康後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我們運用曆史唯物主義,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曆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

歸根到底的兩個“行”有何深意

複興号列車行駛在西藏朗縣境内。圖源:新華社

時代在變化,實踐無止境。理論創新是時代的迫切呼喚,也是實踐的現實需求,再偉大的思想家也無法超脫其固有的時代局限。馬克思所處的19世紀,英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主義國家,人類遠未進入電子化、資訊化乃至如今的元宇宙時代。

彼時,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沖突雖已産生,卻尚未威脅到人類生存發展。對于國際政治争端、社會治理問題、人類發展往何處去,經典馬克思主義并不能提供現成的、可遵循的答案。

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一成不變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就是要不斷吸收人類曆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來豐富和發展自身,與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回應時代發展的新課題、人類面臨的新挑戰,唯有如此,馬克思主義政黨才會永遠年輕,馬克思主義才能永葆青春。

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好的、行的,是以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一個半多世紀以來,各國都有共産主義者緻力于把普遍原理與本國實際相結合,探索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道路。

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既有把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國情結合的成功經驗,也有照搬馬克思主義忽略國情、忽略時代特征,導緻社會主義失敗的慘痛教訓。

比如高度集中的機制體制,沒有考慮蘇聯時代背景、基本國情的變化,使整個社會日益僵化,失去了生機和活力;蘇共二十大否定國家上司人、否定社會主義曆史,搞亂了全黨的思想;一味地迎合西方,照搬西方那一套,把改革變成了改向,最終導緻蘇聯在短短幾年時間後改旗易幟。

蘇聯的曆史表明,馬克思主義是“活”的,隻有在空間上根植本土,在時間上與時俱進,才能把馬克思主義“化”為己用,“真經”才能煥發魅力。

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

然而,僅僅寫在旗幟上的理論發揮不了威力。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守中的保守主義、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使得革命的隊伍隻剩“星星之火”,中國早期的革命探索吃夠了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苦。

歸根到底的兩個“行”有何深意

人們在古田會議會址景區參觀學習。圖源:新華社

有這樣一個故事。

1939年8月,周恩來因傷赴莫斯科治療期間向共産國際彙報中國革命形勢,受到一個非常尖銳的質疑:中國共産黨老在農村、山溝裡活動,離勞工階級太遠了,能否保持勞工階級先鋒隊的性質?

周恩來回答道:雖然我們在山溝裡活動,但在毛澤東的上司下,我們能夠通過思想建設,把黨組織建設成勞工階級先鋒隊。這個“山溝”就是中國的實際。

曆史證明,中國道路從來都不是“完美預設”的,從開創“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的思想解放,再到“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治黨态度……普遍真理同具體實踐相結合,在中國化與時代化的“三次飛躍”中轉化成了摧枯拉朽、改天換地的磅礴力量。

有人曾提出質疑,21世紀的中國,為什麼要以西方的理論為指導?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是西方理論,但今天作為我們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則是在中國的大地上紮了根、結了果的馬克思主義,是經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是吸納了古今中外人類先進理論成果的馬克思主義。

實際上,對于中國共産黨人來說,馬克思主義既是指導思想,也是世界觀和方法論。共産黨人與馬克思主義究竟是什麼關系,未來如何繼續念好馬克思主義這個“真經”,這不僅是一個重大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關系到黨生死存亡的實踐問題。

一百多年來,無論是處于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從未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是毫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百多年,也是與時俱進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一百多年。

實踐證明,中國化時代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産黨人理想信念的靈魂,是指導我們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銳利思想武器。

歸根到底的兩個“行”有何深意

7月3日,參觀者在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内的馬克思與恩格斯雕像前了解展出内容。圖源:新華社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這一偉大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既不丢老祖宗,又自覺用馬克思主義這個“望遠鏡”和“顯微鏡”來觀察時代,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實作了“通向真理道路”的曆史性飛躍。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莊嚴曆史責任”。

今天的中國很難,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沖突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也前所未有,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斷考驗着我們的能力和智慧。

不過,面對風險,面向未來,隻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我們就無懼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就一定能創造新的更大奇迹!(之江軒)

來源: 浙江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