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信證券:安全可控勢在必行,資料庫國産替代加速開展

作者:金融界

安全可控勢在必行,資料庫國産替代加速開展,以黨政為代表的國産替代先行,并不斷向金融、電信等領域拓展。通過關鍵三問深度解讀,我們認為:1)國産廠商已具備較強的OLTP資料庫替代能力;2)OLAP資料庫未來仍将會持續快速發展,技術能力強者有望突圍;3)資料庫行業朝着多元化方向演進,包括非關系型資料庫、分布式資料庫、HTAP混合負載、雲資料庫等,與傳統資料庫類型形成良好的市場互補關系。預計資料庫産業将持續快速成長,帶來諸多投資機遇,産品技術能力強、生态客戶圈廣、行業趨勢把握準确者有望勝出。

▍問題一:OLTP資料庫的國産替代能力如何?

回答一:關注産品性能、穩定性、安全性、相容性等次元,國産廠商已具備較強的替代能力。20世紀70年代,關系型資料庫原型System R誕生,Oracle、IBM DB2、SQL Server等主流關系型資料庫崛起,并逐漸進入中國市場,長期占據主要份額。海外巨頭具有優越的産品性能、獨立的程式設計方言、廣泛的應用生态等,如Oracle的RAC技術,大幅提升資料庫性能、可用性、擴充性,提高了叢集的事務處理能力。從替代能力來看,國産主流産品的性能名額已與海外龍頭接近,外部擾動及政策支援下,信創需求加速釋放,促使産品性能進一步提升,并正逐漸從辦公管理系統向核心業務系統拓展,加速打開市場空間。IDC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本地部署關系型資料庫市場佔有率Top3分别為Oracle、華為、達夢,超過了微軟、IBM等海外IT巨頭的市場佔有率,人大金倉、阿裡巴巴等國産廠商亦有所斬獲,國産廠商已具備較強的替代能力。

▍問題二:OLAP資料庫的發展到了什麼階段?

回答二:聚焦分析處理,重視湖倉一體、智能湖倉等方向,技術能力強者有望勝出。OLAP(聯機分析處理)的概念最早由關系模型之父埃德加·科德于1993年提出,主要支援面向分析場景的應用,用于業務回報和輔助決策。OLAP先後衍生出資料倉庫、資料湖的發展路徑,資料倉庫聚焦于結構化資料處理能力的問題,資料湖聚焦于資料完整性的實作,支援對于各類半結構化資料、非結構化資料的存儲和分析。為了兼顧資料分析效率和資料完整性,近年來衆多廠商開始進行湖倉一體、智能湖倉的探索。我們認為,分析型資料庫正呈現出決策實時化、場景精細化、産品标準化等特點,需求的持續推動促使行業快速發展,為參與者帶來諸多機遇,各企業百花齊放,競相成長,技術能力強者有望勝出。

▍問題三:如何看待國産資料庫的創新方向?

1)看架構:分布式&集中式——分布式成重要趨勢,雲資料庫進一步打開市場。分布式資料庫具有資料計算量大、運算速度快等特點,是資料庫發展的重要趨勢,但目前具有成本高、管理複雜等問題,與傳統集中式資料庫優勢互補。雲資料庫助力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IDC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關系型資料庫中,公有雲市場規模增速已超過本地部署增速,IDC預計未來3年雲資料庫的市場規模增速有望保持在~40%,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5億美元。

2)看模型:關系型&非關系型——互相補充,重視多模型能力建構。非關系型資料庫核心解決半結構化、非結構化資料問題。智研咨詢資料顯示,2018年大陸關系型資料庫市場規模占比達85%,但逐年呈現下降趨勢。中國信通院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6月大陸關系型資料庫的産品數量占比約為60%。非關系型與關系型資料庫互相補充,具備多模型相容能力者具備更強競争力。

3)看生态:開源&閉源——并存發展,共促商業化生态繁榮。開源與商業化并不沖突,商業化的資料庫亦可以開源,如MongoDB、Spark SQL、TiDB等開源的商業化資料庫,通過開源提升自身的影響力、促進代碼技術的提升、建構更大的生态圈等,但開源也對安全可控帶來一定考驗。DB-engines資料顯示,目前開源資料庫産品數量已超過50%。我們認為,未來國内資料庫廠商将呈現出開源和閉源共存的狀态,共促商業化生态的繁榮。

▍風險因素:

國産資料庫技術疊代不及預期;下遊行業需求不及預期;資料庫行業參與者衆多,市場競争加劇的風險;開源或免費軟體的競争風險;局部疫情反複及宏觀環境擾動。

▍投資政策:

資料庫是數字化時代的底層基石,是各廠商重點布局的關鍵戰略領域。安全可控勢在必行,資料庫國産替代加速開展,以黨政為代表的國産替代先行,并不斷向金融、電信等領域拓展。通過關鍵三問深度解讀,我們認為:1)國産廠商已具備較強的OLTP資料庫替代能力;2)OLAP資料庫未來仍将會持續快速發展,技術能力強者有望突圍;3)資料庫行業朝着多元化方向演進,包括非關系型資料庫、分布式資料庫、HTAP混合負載、雲資料庫等,與傳統資料庫類型形成良好的市場互補關系。預計資料庫産業将持續快速成長,帶來諸多投資機遇,産品技術能力強、生态客戶圈大、行業趨勢把握準确者有望勝出。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