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作者:BOSS外傳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2017年5月,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曾舉行了一場展覽,在這場攝影藝術的展覽主題當中,有一張照片十分地醒目。

那是一張慈禧端坐在皇位上的照片,照片中的她看起來雍容華貴,氣場十足,隻有臉上的老态在透露着她内心的惶恐。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然而不免有人懷疑,要知道慈禧可是當時的清王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也是對外來文化和技術最為抵觸的一個人。

為何慈禧會熱衷于拍照?又為何慈禧的照片會流落到海外?

對照相一見傾心

慈禧和照相結緣完全屬于巧合,1843年前後,西方的攝影風潮傳到了中國,在當時的沿海商埠如廣州、上海等地傳播開來。

雖然當時的清朝還是閉關鎖國的狀态,對這種外來的技術十分抵觸,但并不妨礙有一些開明人士接觸,逐漸地孕育出了一批職業的攝影師。

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攝影師梁時泰,因為同清朝皇室有一些來往,故而拍攝了不少朝廷裡的重臣和皇室成員的照片,如醇親王奕譞。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後來恭親王奕訢聽說後,也曾邀請梁時泰前去給他拍照,這個消息一來二去地傳到了慈禧的耳中,慈禧對這種新奇的技術也開始感到好奇。

但是慈禧的頑固和保守超乎想象,當時英國人在上海鋪設了一條10幾公裡的鐵路,慈禧聽說後直斥“火車破壞了大清朝的風水”

後來洋務運動時開平礦務局為了運輸友善,自行建造了一條鐵路,慈禧卻不允許行駛,最後出現了“馬拉火車”的荒唐鬧劇。

是以,盡管她對照相感到好奇,身邊的人也在拍照,還給她帶去相片,但她卻始終不允許有人進宮給她拍照。

直到列強入侵之後,慈禧才被迫開始接受這些新鮮事物,但她能接受的東西也不多,照相,算是唯一一個深的她芳心的事物。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慈禧禦前有八大女官,其中德齡和容齡深的她的喜愛,因為這兩個姐妹曾經留學國外,精通八門外語,慈禧便招她們倆進宮擔任自己的翻譯,也負責一些外交工作。

容齡有一個兄長,名裕勳齡,精通攝影技術,愛好照相,一直想為慈禧拍張照,便慫恿德齡和容齡姐妹,為他争取一個給慈禧拍照的機會。

在德齡和容齡姐妹的勸說和遊說之下,本就有點好奇的慈禧終于答應了讓裕勳齡進宮給她拍攝一張照片。

1903年,慈禧在皇宮内畫好妝容,打扮得雍容華貴,在椅子上拍下了自己的第一張照片,照片裡慈禧十分嚴肅,眉頭間也略有不悅,似乎很是反感。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這是因為當時有傳聞說,照相機會攝人魂魄,可盡管如此,慈禧在收到相片的時候還是掩飾不住開心,不住地撫摸自己的相片。

後來,裕勳齡就成為了慈禧的禦用照相師,留在宮中專職給慈禧照相,後世的一些文獻中也有記載:

日人某精攝影,慶王為之介紹于孝欽後,令至頤和園,為照簪花小像。即在慶邸消夏園洗曬。已許以千金之賞矣,内廷傳谕,又支兩萬餘金。

可見慈禧雖然表面上不情不願,十分抵觸,但是内心深處裡還是對照相十分中意的,還會命人将相片交給畫家上色後懸挂于頤和園。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關于她為何獨獨接受了攝像這一“新奇技術”,而對其他新東西視而不見甚至嚴令禁止,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

愛美之心

最普遍的說法便是慈禧照完相後,看見相片中的自己美貌萬分,是以就鐘情于此,把持清朝幾十年的慈禧,其實背後隻是一個愛美的女子。

自慈禧17歲進宮,不到4年,就成功赢得了鹹豐帝的喜愛,還為其生下了唯一的皇子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慈禧就絕對不應該被視為一個弱女子。

能夠在芸芸後宮佳麗之中,擊敗衆多妃子貴人,獨得寵愛,除了手段不簡單之外,美貌自然也是非凡。

可惜的是在慈禧年輕的時候并沒有照相機,等到照相機傳到中國的時候,慈禧早已經青春不在,甚至人老珠黃了。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這就是為什麼慈禧後來鐘情于照相機的原因之一了,與其說是自我欣賞,不如用自戀來形容更為合适。

一張她和身邊人在頤和園排雲殿前合影的照片中,衆人都在目視前方,唯獨慈禧一人側身,手捧銅鏡在顧影自憐,自我欣賞。

這個影響着晚清中國命運的女人,隻想着鏡子中的自己是否好看,是否端莊,至于其他的一概不管。

這張照片是裕勳齡所攝,既然能夠流傳下來,相比也是經過了慈禧的同意,也就是說,這并不是無意識中的行為或者照相者的意外之舉,而确确實實是慈禧的肆意而為。

古代中國中,常常有對鏡貼花黃的女子,這種舉動也常常被妙齡女子用來彰顯小家碧玉的形象,或許慈禧潛意識裡,認為自己仍然是一個妙齡女子吧。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除了慈禧在這張相片中獨自對鏡自憐,在很多張相片中都有她右手執鏡,側身陶醉,完全不看向前方的場景。

哪怕到了1905年,她仍然扮作觀音菩薩,坐在蓮花間,李蓮英陪侍在右側,兩個宮女扮作童子,拍下了這樣的相片。

全然不顧此時的中國已經陷入了怎樣的水深火熱,人民已經淪落到怎樣的家破人亡的地步,對于她來說,拍出一張美貌的相片,保住自己的地位,比起什麼都重要。

背後的寓意

當然這樣說似乎忽視了慈禧作為獨攬大權的女人所擁有的政治實力,其實慈禧拍照片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清朝末期,尤其是第一次鴉片戰争以後,慈禧雖然不想承認,還在朝廷上表現出一副一切如常,歌舞升平的場面,

但是她心裡其實是很慌的,在面對這些從異域來的異邦人時,一向善于攻心計的慈禧也害怕了,她再給李鴻章的旨意中寫道,

“盡一切可能地滿足異人的要求”不管是出于何種目的,慈禧并不想讓自己的統治出現任何風雨飄搖的征兆。

結果“辛醜條約”的簽訂,一下子就激起了群眾們的反抗情緒,也讓西方人掌握了同慈禧談判的技巧,隻要提出足以威脅到慈禧地位的條件,慈禧就會讓步。

1873年,一向拒絕西方國家向中國派遣外交使節觐見要求的慈禧,因為西方列強施加的壓力,便同意在紫光閣内接見來自各國的外交使節。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1901年,觐見被作為附加條款,寫在了條約之後,慈禧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地位已經在崩潰的邊緣了,開始尋求解決之道。

既然同西方諸國的交往不可避免,慈禧便用盡一切辦法求和,1902年,剛剛從西安回到北京紫禁城之中的慈禧,接見了外國公使。

當時有一位英國公使,帶了一張維多利亞女王的相片,想要将其作為禮物送給慈禧,以此作為兩國“修好”的象征。

這件事給了慈禧一個啟示,英國擁有當時幾乎“半個世界”,他們都可以靠着女王的相片來進行外交,自己為何不效仿呢?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恰好當時的美國公使康格提出了一個建議,希望将慈禧的肖像畫帶回去展覽,借以改善慈禧在西方的形象。

康格的提案與慈禧内心的想法不謀而合,然而慈禧的内心其實是十分抵觸的,古代女子即便到了清朝,都是十分保守的。

而慈禧又是保守派的代表,她對于這種将自己的身體置于衆人面前,令人欣賞和觀看的事情是十分不願的,可慈禧最終還是同意了。

一來,贈送相片可以作為一種外交手段,慈禧也幻想着像維多利亞女王一樣,用一張照片就可以令人“臣服”,二來她别無他法。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這張照片被慈禧送給了康格,康格最後将其帶回了美國送給了羅斯福總統,後來才由羅斯福捐贈給了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後來流傳在外的慈禧照片,多是被她以這樣的方式給贈送出去的,照片中的她夾雜着無奈又孤傲的神情,似乎在預示着她今後幾年的人生。

一幅自畫像

自從1903年慈禧送出第一張照片後,在她的寝宮之中,赫然出現了維多利亞女王及其家族的肖像畫,據當時獲準進宮的美國畫家卡爾的揭秘:

“在顯眼的位置,左右兩側的吉旗對稱排開。其中一幅是身着盛裝的維多利亞女王,另一幅則是被兒孫環繞的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早在1873年,日本明治天皇就已經開始将自己的肖像照片作為禮物贈送給前來來訪的外國人,尤其是一些元首政要,以及駐日官員等。

也許慈禧已經意識到了,再不作出改變,自己的地位就會不保,而這種互贈元首肖像畫或者照片的形式,似乎是她現階段所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改變。

當然慈禧曾經贈送的這張照片也并非是随意而為,而是經過了精心的制作和賦予了某種神聖性質的。

卡爾曾作回憶錄來記錄這一段經曆:“上午十點半,我們被獲準觐見,而為太後繪制肖像的時間則是十一點,這是一個吉時。”

并非簡單的攝影制作,也并非單純的繪畫工藝,而是被慈禧安排成了一項具有特殊性質的神聖使命。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在查閱了曆書之後,慈禧選擇了一個被譽為“大吉”的日子,這樣的行為令卡爾十分不解,她在回憶錄中這樣解釋;

“太後用一種占蔔之術,在綜合天文地理和命煞之後,可以測算未來的行動,未來行動的吉兇,祈求禍福的一種技術。”

而這個吉時并非是一個持續性的,而是過了那個時間段之後,就要再等待下一個吉時,卡爾雖然不解,但仍然記錄了這一“規定”。

第二次吉時是在2個月後的下午四點,“太後的肖像畫從一開始制作就被視為聖物,正如古代祭司對聖杯的尊敬一樣,我感覺連我的繪畫都被賦予了某種神聖性。”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卡爾繼續描寫到“在太後感到疲倦之後,等候在旁的人會上前來取走我的畫筆,然後帶着畫像,恭恭敬敬地将它們放置到房間之中。”

連畫像的搬運都十分神聖,為了運送慈禧的畫像,在正陽門外專門鋪設了一條鐵路,而且還要派人在列車上用手擡着,決不允許落地。

每到一處,都會有人站在兩旁肅穆低頭,卡爾形容道“就像是慈禧本人到來一樣”,就連卡爾本人都不知不覺間受到了影響。

“我的内心仿佛也潛意識裡認為太後的畫像擁有一種光輝,令人産生一種莊重的心情。”這樣持續的神聖儀式一直持續到了美國。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一共前去美國的清朝大使曾這樣形容外國人見到畫像的神情“懸挂至之夜,男女翹首瞻仰,皆以幸得瞻就雲日也,為希有之遭逢也。”

迂腐,固執,無知,慈禧如此,清朝大使亦如此,在整個中國都風雨飄搖之際,慈禧反而在繼續搞這一套“君權神授”的做法,這樣的結果換來的是什麼呢?

卡爾在後來的記錄中寫道“數日之後,太後的肖像畫在美術宮對外開放,人們隻當它是一幅普通的藝術品,我也再沒有從畫像上感覺到一開始就被賦予的神聖感覺”

真實的慈禧“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多年,這才是她的真實相貌
“它真正成為了一件普通的藝術品,成為了大衆可以觀賞的對象,凝聚在它身上的‘魔法’似乎接觸了。”

神奇如此,一幅畫從中國跨越大洋來到彼岸的美國,就喪失了存在于其身上的“特殊光芒”,隻成為了一幅普通的藝術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