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滇國考古重大突破,網友關注起“盜墓”問題……

作者:環球網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

話題#古滇國考古重大突破#

引發廣泛熱議。

古滇國考古重大突破,網友關注起“盜墓”問題……

9月28日,

雲南河泊所遺址最新考古成果釋出:

去年以來,

雲南河泊所遺址出土

大量漢代封泥和簡牍,

其中封泥500餘枚,

字迹明顯的簡牍殘片200餘片。

相關封泥和簡牍等文書資料的發現,

表明西漢中央政府已對雲南行使治權。

古滇國考古重大突破,網友關注起“盜墓”問題……

這一考古發現,

讓很多網友聯想到

《鬼吹燈》系列網劇。

古滇國考古重大突破,網友關注起“盜墓”問題……
古滇國考古重大突破,網友關注起“盜墓”問題……

與此同時,

有關“考古”和“盜墓”的問題,

再次引發關注。

古滇國考古重大突破,網友關注起“盜墓”問題……
古滇國考古重大突破,網友關注起“盜墓”問題……

其實,早在2021年3月,

微信公号“山西文博”

就曾釋出一篇科普文。

其中,

@神氣飛天豬(頭條文章作者)認為:

關于考古和盜墓,就說兩點。首先考古發掘後,文物最終都能抵達各種各樣的博物館公共機構,被公衆參觀者看到,能夠成為對公衆進行本國曆史文化教育,另外文物并不是按照所謂商業收藏價值進行有取舍的修複與保護。在盜墓後許多有曆史研究意義的文物由于不具備收藏價值,而被盜墓罪犯損毀,丢棄,比如簡椟,墓志,紡織品等等。

更重要的是,許多文物在發掘現場被整體保護,封存,在遺址本身上建立了展示空間,文物本身的曆史重要性和意義,在這個原初性的空間中被揭露了出來。比如一座古墓,它的墓室,墓道得以儲存,各種随葬器具,棺椁,都在原初安置的位置上,當你進去的時候,所有參觀者就有了一種走入曆史洪流的感覺,這些文物是空間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是在異地博物館空間裡,被孤零零地,打碎了原有的放置規則,進而變成類似碎片化資訊的單獨的器物。

根據《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條,

盜掘具有曆史、藝術、科學價值的

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

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存在多次盜掘、

盜竊珍貴文物或造成嚴重破壞的,

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

冒險題材網劇會美化“盜墓”嗎?

除了對“考古”和“盜墓”本身的探讨,

有網友對地下探險題材的網劇

提出質疑,

認為該題材

或将盜墓犯罪浪漫化、俠義化。

但也有網友表示,

以曆史為基礎的網劇,

更能吸引讀者,

激發他們對考古、曆史的興趣。

古滇國考古重大突破,網友關注起“盜墓”問題……

據上觀新聞消息,

業内人士劉先生介紹,

考古發掘是一個科學的過程,

不僅有專業裝置,

複雜的現場還有專家評估,

一旦發現存在風險會立即改善方法:

“比如《鬼吹燈》裡直接用姜汁澆到

冰棺上毀壞的做法肯定不可能,

要麼整個冰棺一起送進實驗室,

要麼儲存在原地。”

盡管“常識性錯誤很多”,

但劉先生并不反感

此類題材的小說和影視劇。

“前段時間敦煌招不到研究員的事

上了熱搜,

這種情況其實在業内不少見,

但現在大家關注到了。”

在他看來,

考古是一個很小衆的學科,

這些小說和影視劇

一定程度讓小衆學科“出圈”,

“通過這些作品,

普通觀衆知道了洛陽鏟,

對考古有了好奇心,

也知道‘文物要上交國家’,

對我們已經是一種幫助了。”

而對于一些

因迷戀盜墓題材文藝作品

而選擇盜墓的案例,

一些從事法律工作的人士認為,

“可能有人真的因為這些小說

起了犯罪念頭,

但犯罪能實施不能怪在一本小說、

一部電視劇上。”

犯罪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

如果特殊題材的文藝作品就能催生犯罪,

說明後續教育、普法、

相關保護措施等各個環節都有不到位之處。

古滇國考古重大突破,網友關注起“盜墓”問題……
古滇國考古重大突破,網友關注起“盜墓”問題……

你怎麼看?

中國青年報(整理:陳茜)綜合:上觀新聞(作者:簡工博)、新華社、人民網、微信公号“山西文博”、網友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