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歐觀察|意大利極右翼政黨将上台執政,歐洲右轉之勢難止?

作者:澎湃新聞
中歐觀察|意大利極右翼政黨将上台執政,歐洲右轉之勢難止?

當地時間2022年9月26日,意大利羅馬,意大利議會選舉投票結束後,意大利極右翼政黨“意大利兄弟黨”黨首梅洛尼在該黨競選總部連夜發表演講後,手持寫有“感謝意大利”的智語牌。 視覺中國 圖

9月27日,意大利右翼/極右翼聯盟以44%的得票率在大選中獲勝,其中梅洛尼上司的意大利兄弟黨獨占26%的選票。因其與墨索裡尼的法西斯政黨在曆史上的淵源,意大利兄弟黨被稱為自二戰以來意大利最“右”的執政黨而受到全球矚目。

随着選舉結果揭曉,一些問題也擺在了人們面前:梅洛尼勝選原因何在?右翼聯盟在意大利的獲勝是否意味着歐洲在右轉?梅洛尼政府将如何處理與歐盟的關系?這一選舉結果對中意、中歐關系将産生什麼影響?

圍繞上述問題,“複旦歐洲觀察”學術共同體(由複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青年學者自發組成的一個學術共同體)部分成員和特邀嘉賓就此進行了研讨,并發表各自觀點如下。

“複旦歐洲觀察”學術共同體部分專家(以姓氏拼音排名):

簡軍波:複旦大學中歐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

彭重周: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後

嚴少華:複旦大學中歐關系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員

張曉通:複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員

特邀嘉賓:

李安風(Andrea Ghiselli):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青年副研究員

梅洛尼上司的右翼聯盟為何能大獲全勝?

簡軍波:梅洛尼帶領意大利兄弟黨走上執政舞台,不是墨索裡尼陰魂不散,而是意大利甚至歐洲已經找不出可以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政治家,也缺乏能提出錦囊妙計安天下的政治團體了。梅洛尼不過是順應了民心思變的大勢,而這些在中左翼和中右翼政黨那裡成了稀缺品。

和歐洲大多數中間政黨一樣,無論左翼還是右翼都基本被“進步主義”思想所制約,追求多元文化主義、歡迎移民、反對種族歧視、尊重少數群體權益、贊同自由主義貿易。然而,這些觀念指導下的内外政策對于解決目前諸如意大利等國所面臨的問題無濟于事。文化多元主義根本無力應對洶湧而至的外邦移民對本土文化的沖擊,他們對自由主義貿易導緻的産業空心化和歐洲一體化對國家主權的損害束手無策,所有國家被迫綁在一起應對外部威脅,卻不能解決由此帶來的更為惡化的能源問題。面對這些困境,梅洛尼告訴選民,那就讓我們回到舊日好時光:沒有布魯塞爾的“霸淩”,沒有外來移民和外來宗教的困擾,有的隻是國家獨立的榮耀和穩定的社會秩序,以及讓内心安甯的古老的傳統價值觀。

然而,極右翼的政見不過是用鼓動人心的口号俘虜了希望改變現狀獲得穩定的選民心理,并沒有表現出高出傳統政黨的執政能力——不是極右翼太優秀,而是傳統政黨太無能。是以,極右翼到底如何施政,以及能否在政府更疊頻繁的意大利政壇使出“大招”以改善意大利内外困局還不能早下定論。

彭重周:從2018年僅有4.3%得票率到2022年獨占26%得票率成為意大利第一大黨,梅洛尼上司的意大利兄弟黨能夠一飛沖天既是其自身決策的結果,也受益于意大利政局的變化。一方面,梅洛尼既恪守其限制移民、反文化多元主義、本土主義、宗教保守主義立場,又在選舉前與真正的極右翼新法西斯勢力做切割,使其能夠聯合整個右翼勢力,并成為右翼選民的第一選擇。另一方面,前任德拉吉政府未能力挽狂瀾扭轉意大利在疫情、能源危機等沖擊下萎靡不振的經濟。前執政聯盟的垮台使得民心思變,而意大利兄弟黨作為長期反對派成為了搖擺選民的首要選擇。兩項因素疊加,促成了梅洛尼及右翼聯盟大勝。

嚴少華:意大利極右翼勢力上台,是梅洛尼個人因素、意大利國内因素和歐盟層面多重因素導緻的結果。梅洛尼對外打破政治正确的禁忌,直言不諱的風格為其赢得大量擁趸,對内則使其上司的意大利兄弟黨與新法西斯主義保持距離,逐漸發展為意大利最大的右翼政黨。意大利兄弟黨過去十年一直處于在野黨陣營,沒有加入任何執政聯盟,這也讓其避免因過去幾屆政府表現不佳而受到牽連,反而獲得了一次表現機會。但其表現如何,還要打上一個巨大的問号。梅洛尼将要面對的國内外形勢的複雜性,比其前任們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其上司的右翼聯盟也并非鐵闆一塊,在接下來将要面臨的艱難政策選擇面前,意大利執政聯盟不排除再次陷入分裂的困境。

歐洲政治精英是時候放下身段聽一聽那些合理訴求了

簡軍波:極右翼的梅洛尼成為政治明星值得所有人警惕。這是一個風向标,她是冷戰後首個以極右翼身份走上執政地位的政客,這給歐洲和美國的其他極右翼勢力以鼓舞。當越來越多的“身份政治”——基督徒、意大利白人、歐洲人——試圖取代自二戰後獲得西方廣泛認同的“進步主義”(忽略族群、性别認同、宗教背景等差異)時,歐洲的一體化将會受到嚴重挫折。若國家主義、民粹主義和認同政治的幽靈遊蕩在歐洲上空,則歐盟共同政策、歐元、申根協定和團結基金等一體化的象征都會被重新審視。不過梅洛尼在選舉中暫時放棄了反歐傾向,可能會對其“身份認同”進行微調,從意大利人變成歐洲人,這依然屬于她标榜的“身份政治”的範疇,但她的執政夥伴會如何對待歐盟和俄羅斯,值得繼續觀察。

彭重周:就在梅洛尼及右翼聯盟勝選前幾周,瑞典的右翼聯盟也成功勝選,極右翼的瑞典民主黨成為第二大黨。此外,匈牙利的右翼歐爾班政府在2022年4月的大選中大獲全勝,法國極右翼候選人勒龐在2022年大選中的支援率也大幅提升。這些選舉結果都昭示了右翼勢力在歐洲的擴張。而這些右翼、極右翼上司人都在第一時間祝賀梅洛尼勝選,顯示了右翼勢力大有彼此呼應,以推動歐洲右轉之勢。這些右翼勢力的得勢,意味着本土主義、反全球化、反移民、反文化多元主義的思潮在歐洲正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援。如果歐洲政治精英階層繼續無視這些思潮中蘊含的合理訴求,一味将其貶低為“極右翼”、“民粹主義”并加以排斥,則歐洲右轉的步伐将難以遏止,歐洲社會也将面臨進一步撕裂的威脅。

新一屆意大利政府與歐盟的關系将何去何從?

彭重周:在意大利大選前,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警告稱如果選舉結果“不理想”,将對意大利采取措施。此言一出受到了幾乎所有意大利政黨上司人的批評。馮德萊恩的發言顯然欠妥,但也顯示出意大利與歐盟之間的關系将成為梅洛尼政府的最大課題之一。兩者博弈的核心在于意大利将從歐盟獲得的2000億歐元複蘇基金撥款。這筆資金對于受新冠疫情沉重打擊的意大利而言至關重要,使其必須保持與歐盟的密切聯系。這也是促使梅洛尼在選舉前從強烈主張退歐變為支援從内部改革歐盟的一大因素。但比起在綱領上改弦易轍,對梅洛尼來說更困難的是要如何落實歐盟複蘇基金所要求的内部政治改革,以及如何一邊在國内推行其限制移民、回歸傳統價值觀的政策,一邊處理與歐盟的理念沖突。

同時,對歐盟來說處理與意大利的關系也是一個重大課題。盡管手握複蘇基金這張王牌,但這并不意味着歐盟可以對意大利予取予求。如果過分打壓,則匈牙利成為歐盟的“反叛者”就是前車之鑒。此外,盡管歐盟憲法要求其成員國必須支援民主、法治、人權等核心理念,但當成員國在移民、環保、性别等方面與歐盟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時,歐盟要如何判定其核心價值觀的邊界,要如何處理成員國右翼政府對非核心規範的挑戰,是歐盟面臨的一大挑戰。

嚴少華:意大利是歐盟創始成員國之一,梅洛尼及其意大利兄弟黨的疑歐主義立場讓意大利與歐盟關系成為關注焦點。在這一點上,公衆容易将梅洛尼與法國的勒龐或者匈牙利的歐爾班聯系起來,但這種簡單的聯系并不嚴謹。普遍而言,民粹主義政黨在上台後的立場與上台前相比會更加溫和。而梅洛尼在其公布的15點競選政綱中,第一點就強調“意大利作為一個整體是歐洲、大西洋聯盟和西方的一部分”,意大利兄弟黨也承諾将堅持歐洲一體化程序,但會尋求一個“更加政治但更不官僚”的歐盟。

從梅洛尼釋出的執政綱領來看,意大利的歐盟政策及其對外政策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這并不代表意大利與歐盟之間不會有問題。在移民政策、經濟政策、能源問題以及俄烏沖突等問題上,意大利可能不會像前任政府一樣扮演積極角色,而更可能成為一個“麻煩制造者”,但這種麻煩會被控制在不危及意大利與歐盟關系的程度。這也意味着與其前任德拉吉相比,意大利在歐盟内部的影響力将會下降。

李安風:喬治娅·梅洛尼是最近意大利選舉的明顯赢家。意大利兄弟黨的得票遠超其他右翼聯盟成員,如薩爾維尼的聯盟黨和貝盧斯科尼的意大利力量黨。然而,梅洛尼想要推行什麼樣的外交政策還有很多不确定性。歐洲正在醞釀的經濟衰退和俄烏沖突大大限制了梅洛尼的回旋空間。

與聯盟黨和意大利力量黨不同,梅洛尼的政黨在前任德拉吉執政期間一直是反對黨。是以,她可以公開發表聲明支援匈牙利的歐爾班。但現在,她将不得不 "成長起來",學習如何治理像意大利這樣在歐盟和北約中具有傳統地位的國家。

8月,梅洛尼的外交顧問朱利奧·特齊·迪聖塔加塔(Giulio Terzi di Sant'Agata)宣布,梅洛尼上司的意大利将采取強烈的親歐洲和親大西洋主義外交政策。意大利情報和安全局局長、意大利兄弟黨成員阿道夫·烏爾索也發表了類似的聲明,明确贊同德拉吉的外交政策選擇。

也就是說,目前還不是很清楚梅洛尼計劃如何與其他歐洲上司人和歐盟互動,但她可能不會像當選前那麼激進。畢竟,她将非常需要歐洲的援助,特别是通過恢複和複原計劃。

張曉通:意大利右翼上台标志着歐洲一體化程序中,民族國家和歐盟之間的沖突差異在進一步加大。

從歐洲一體化的曆史來看,歐洲共同體的演進曆程是螺旋式上升,在取得進展之後會遇到挫折、波浪式前行。歐洲一體化大緻經曆了三次大的危機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聯邦主義與政府間合作之争,其典型代表是1954年歐洲防務共同體為法國國民議會否決,以及1965年法國總統戴高樂抵制歐委會主席哈爾斯坦修改歐共體部長理事會表決機制導緻的“空椅子危機”。戴高樂倡導的歐洲是法國上司下的“多祖國的歐洲”,這表明民族國家這條曆史線索在戴高樂的時代還遠沒有消亡,生命力還很旺盛。

第二個危機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歐洲遭遇兩次石油危機,資本主義進入蕭條期,美國霸權亦相對衰落,國際政治格局處于“蘇攻美守”時期,歐洲一體化進入調整和緩慢發展時期。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直至21世紀初,歐洲一體化才再次大踏步前進,建立了共同市場,實作了四大流通,最終誕生了歐元。

第三個危機階段,即是2009年開始的以歐債危機、難民危機和“英國脫歐”等為代表的多重危機時期。曆史說明,“歐洲老人”體内競争性的因素、成分和線索并沒有消亡,而是依靠内在力量的此消彼長和一系列外部因素(地緣政治、與外部世界的聯系)的作用打破舊的均衡,走向新的均衡,歐洲共同體這條曆史線索目前還無法主宰歐洲的未來,民族國家的時代還遠未終結。此次意大利右翼政黨梅洛尼上台也可了解為歐洲一體化中遇到的波折,凸現了民族國家和歐盟之間的沖突差異在進一步加大。

簡軍波:意大利極右翼政黨和目前的歐盟并非毫無共性。他們都日益主張“地緣政治”,高度關注安全問題、警惕外部對地理邊界的侵蝕和強調意識形态的純潔性。這些共同性會讓意大利極右翼和歐洲一體化的支援者找到對外政策的共同語言。是以,不應太期待極右翼主政的意大利會采取和布魯塞爾官僚們完全不同的對外政策——除了針對移民,以及在内政方面他們可能會産生沖突。

梅洛尼上台對中意、中歐關系的負面影響有限

簡軍波:意大利在處理好内部及和歐盟的問題之前,想必不會有太多精力來進行中國問題。這将決定中意關系還有合作發展的空間,而且意大利也需要中國的市場,就像柏林和巴黎最終會發現中國市場對他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樣。當然,基于其對華負面認知,大陸适當警惕其對華政策的調整是必要的。

彭重周:梅洛尼上台對中意關系和中歐關系無疑是一個負面因素。盡管中國外交部已經敦促梅洛尼政府在相關問題上采取務實的政策,但在歐洲整體對華強硬的氛圍下,梅洛尼不太會對其對華政策作出大的改變。

雖然梅洛尼上台對中歐中意關系不利,但也無需過分誇大其負面影響力。一方面,梅洛尼的當務之急是處理國内事務和與歐盟關系,對華關系并不是她執政的重點。是以其不太會大張旗鼓地落實對華強硬政策。另一方面,意大利政局多變,梅洛尼的執政聯盟自身就面對如何應對俄烏沖突、避免内部分裂等棘手問題。是以梅洛尼的對華政策也難以持久延續。

李安風:梅洛尼和她所在政黨的其他政治家長期以來明确表達了親美/北約的立場,這是梅洛尼向其他西方上司人保證她不是一個異類的方式,也使她在國内的一些更激進/右翼的政策更容易被國際輿論接受。

由于貝盧斯科尼和薩爾維尼都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親近而聞名,梅洛尼在俄羅斯問題上的強硬态度有可能在她的政府内部造成緊張。而意大利對中國的務實态度有着悠久的傳統。中國仍然是意大利的一個重要商業夥伴。是以,梅洛尼有可能不會采取具體行動,而隻是采取更多地停留在言論層面。

“中歐觀察”是複旦大學的歐洲研究學者的專欄,立足中國本位,聚焦中歐關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