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摸着你的心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作者:中信出版集團

♪♩ ♫ ♬一顆心噗通噗通地狂跳……

摸着你的心,告訴阿信,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摸着你的心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說個不大不小的冷知識,每年的9月29日,被世界心髒聯盟定為“世界心髒日”。

為啥會有這麼個奇奇怪怪的日子?

那我們先來看看聯合國9月剛剛釋出的資料,心髒病、癌症、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已超過傳染病,成為“全球頭号殺手”,每年奪去4100萬人的生命,約占全球死亡人數的75%。

而今年最新釋出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顯示,每5例因病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大陸心血管病的發病率與緻死率高居榜首,患病人數已達3.3億!

更可怕的是,每年因為心源性猝死的人數高達55萬,且呈現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吸煙、不合理膳食、缺乏運動、超重和肥胖、抑郁症,以及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慢性腎髒病、代謝綜合征、空氣污染等因素,是大陸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續上升的主要原因。

一顆心,就這樣為你扛下了所有。

摸着你的心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可是你知道嗎,心髒,是人體中最先開始工作的器官,從你還隻有兩三周大的時候,便開始在媽媽肚子裡默默跳動,如果按照平均每分鐘70次、總共70年的壽命計算的話,心髒要一刻不停地跳動起碼26億次。

是以,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關愛一下這個你身體裡最勤勞的器官呢?

今天,阿信為你精心準備了一份“呵護心髒書單”,也不多,就10本,給你的心髒來個360度無死角的呵護吧!

摸着你的心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瘋狂的心髒》

[美] 比爾·舒特 著

有關心髒的研究,是打開人類醫學大門的鑰匙,也是生命科學領域的核心議題之一。

《瘋狂的心髒》講述了各種人和動物的心髒,以及血液循環系統的故事。心髒既是驅動循環系統的動力,也在人類文化發展中占據着核心地位,為什麼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心髒是靈魂、愛及其他情感的源泉?

這本書從動物學、進化生物學等角度探讨這一問題,還講到一些重要的科學發現與謬誤,幫我們重新了解心髒在自然演化和人類社會中所起到的作用。

正如作者所說,心髒不隻是一種驅動身體中血液循環的泵,它是瘋狂的引擎,也是人類文化和人性的核心。

摸着你的心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高血壓,請注意!》

王星 著

在大陸的3.3億心血管患者中,成年高血壓患者就有2.45億左右,每4個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壓。

更可怕的是,高血壓正在“年輕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緻很多年輕人的血壓也早已經“岌岌可危”,年輕人患上腦出血、腦梗死、房顫等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

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三醫院心血管内科的副主任醫師王星醫生,他的科普文章獲得超14億人次閱讀,科普視訊獲得超12億人次收看。

這本書,從15歲到90歲的老年人都可以閱讀,包含了王星醫生親身經曆的64個病例,囊括高血壓的10大危害、20大謠言、12個判斷,以及降壓藥使用的10個注意事項,測血壓的7項要求。

這是一本家庭常備的,高血壓救命書。

摸着你的心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外科的誕生》

[美] 大衛·施耐德 著

許多我們今天看來理所應當的事情:醫生手術前要消毒雙手、要給病人打麻醉、心髒上可以安裝人造支架、磨損的膝關節可以更換人工部件……

這些醫療知識或技術,在并不遙遠的兩三百年前,都被視作“異類”,被當做謀财害命的“創新”。

外科手術的曆史有200多年之久,而心外手術的曆史卻不過短短70年,毫不誇張地說,心髒,是人類柳葉刀最後觸及的一篇區域。

在這其中,有太多瘋狂的想法、讓醫生和患者都無比絕望的犧牲可說。

在這本《外科的誕生》中,你會發現,以“心髒之外”李拉海為代表的醫學家們是如何從體外,逐漸抽絲剝繭,一寸寸地接近并征服我們最脆弱的地方——心髒的。

摸着你的心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當死亡化作生命:一個移植外科醫生的手記》

[美] 約書亞·梅茲裡希 著

在所有外科手術中,器官移植無疑是其中最為複雜的領域,或許沒有之一。

而在心外科手術中,心髒移植也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多器官移植部門外科副教授約書亞•梅茲裡希,回顧了100多年來醫療領域的重大突破,帶我們進入手術室,揭秘器官移植手術的神奇過程。

從狗到人工心肺機,醫學家們創下一個有一個奇迹,從最開始的死亡率100%的手術,到如今,一個人在沒有心跳的情況下,可以借助ECMO存活數天之久,就一個目的:不放過每一個生命。

摸着你的心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DK醫學史:從巫術、針灸到基因編輯》

[英] 史蒂夫·帕克 著

人類在對抗疾病、保持健康的道路上,寫出了一部充滿趣味和驚險的科學探索史。

這本關于醫學曆史的書,講述了從古代到今天的醫生們,在治愈疾病、保持身體健康的道路上,留下了無數充滿驚奇趣味的冒險故事、荒誕不經卻又鼓舞人心的偉大嘗試。

血液循環、細胞分裂、疫苗與抗生素,奠定了現代醫學基礎的發現和發明,竟也有不少靈光乍現的偶然。

從迷信到科學、從傳統到革新、古老的針灸和放血與未來的基因編輯,是人類為生存和健康而戰的5000年。

摸着你的心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薄世甯醫學通識講義》

薄世甯 著

這是一本阿信家獲獎無數的書。

作者薄世甯醫生在一線工作近20年,光看看他的各項榮譽,你也能猜出這本書的分量了:

2003年“北大抗非英雄”

2013年雅安地震國家首批抗震醫療專家組成員

2015年柳州連環爆炸傷員救治專家組成員

2016年鹽城龍卷風救治專家組組長

……

這部曆經3年打磨的作品是他從醫多年的總結,不是講怎麼才能治腰酸腿疼,而是告訴我們一個醫療系統的全貌,讓我們對疾病、對健康、對醫患溝通、醫療決策有更全面的認識。

資料顯示,如果每個人看醫生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如果對醫學知識和醫療系統有着更完備的知識,那麼溝通效率将是其他患者的20倍。

畢竟,我們每個人,一輩子可能都不會跟法院打一次交道,不會跟警察局打一次交道,但一輩子中一定會跟醫院打交道。

這本書,你可以用幾個小時的時間來閱讀它,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來領會它,但,你和家人的終生,必将受益于它。

摸着你的心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張曉樂藥學通識講義》

張曉樂 藥學通識編委會 著

你會看藥品說明書嗎?那些平日裡每天會接觸的藥,你真的吃對了嗎?用藥,不僅是醫療環節中重要的一環,更是守護個人和家庭健康的重要方式。

作者張曉樂,是原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副主任,副主任藥師。現任中國藥師協會患者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藥學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用藥安全專家組顧問、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副理事長。

這本書,張曉樂希望大家都能讓科學用藥思維指導具體用藥行為,做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守護者。

實際上,很多藥物服用後的不良反應,往往來源于不正确的用藥習慣。

張曉樂老師強調,保健品不可依賴,更不可濫用。其實絕大部分人并不存在營養攝入不足的情況,在膳食平衡的情況下,不需要額外服用保健品或膳食補充劑。

有“三高”和心髒病風險的人可以補充一些魚油或者不飽和脂肪酸ω–3,有些高血壓患者可能需要補鉀。

摸着你的心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長壽的科學》

[美] 史蒂文·R·岡德裡 著

研究顯示,心髒健康與現代人的飲食密切相關。

美國著名心髒病專家史蒂文·R.岡德裡醫生以此為出發點,寫出了《長壽的科學》一書,被一衆美國明星奉為飲食寶典,适合所有人的延緩衰老、提高晚年生活品質的飲食指南。

普通人拿來即用的健康建議,實操性極強的有用規劃。

核心觀點其實非常簡單:延緩衰老、保持健康,有賴于我們的腸道。

健康的腸道帶來的第一個好處就是:擁有一顆更年輕的心髒,畢竟那句話怎麼說的來着——你的動脈有多柔韌,你就有多年輕。

研究發現,不僅心髒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甚至所有的疾病乃至心髒病都是從腸道開始的。

so,要想避免心血管老化、病變,我們首先要從健康飲食開始抓起。

摸着你的心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快碳水,慢碳水》

[美] 戴維·A.凱斯勒 著

本書作者戴維·A.凱斯勒在業内那可老牛了!

曾任布什和克林頓政府的聯邦政府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局長,還擔任過耶魯大學醫學院院長、舊金山大學醫學院院長,2020年經拜登總統提名,出任聯邦政府新冠疫情應對工作組聯席主席。

他長期緻力于健康飲食科普工作,堪稱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根基的權威專家。

書中認為,人類正飽受肥胖症、心髒病和糖尿病的困擾,食物已成為導緻這些疾病的頭号因素。

他将食物為兩類——快碳水和慢碳水。要想保證健康,我們就必須遠離快碳水。

具體怎麼做呢?還是得看書……

摸着你的心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你的身體,比你更愛你自己》

[美]米歇爾·哈珀 著

每個人的身體,每天每時每刻,都在發出各種信号。

心跳加快、心髒刺痛等,都是身體在發出信号,提醒我們注意休息……

不過,你的身體,其實比你想象的更愛自己。

在看過人們身體上無數的創傷、痛苦、裂縫之後,米歇爾·哈珀也從中看到了人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身體發出的修複信号,也讓人們的精神、心靈同樣得到療愈。

我的身體正在向我的心和靈魂發出資訊,要有更多的愛,要讓自己幸福。

所有身體都擁有一種智慧——會因為渴望被感謝、被喜歡而疼痛。

如果我仍然有足夠的力量去傾聽,有足夠的勇氣去脆弱,去相信人生的可能性,我就會知道,我已經被治愈了。

醫生和醫療的功能是有限的,而我們的身體,本身就蘊含着無限自我修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