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園。圖檔來源 視覺中國
綜合編譯 趙婷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常年雄踞美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高校排行榜前十之列。不久前,該校數學系教授邁克爾·薩迪斯揭露了該校送出評選材料時“使用不準确、可疑或誤導性高的統計資料”,導緻這所大學背上“資料造假”的罵名。英國《衛報》稱,哥倫比亞大學被曝資料造假,揭開了大學排行榜的黑幕,“無論學生還是家長,都被困在這場遊戲裡太久了。”
高校排名“可以被操縱”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釋出的高校排行榜一直被全球許多家長和學生奉為“擇校寶典”,優秀的學生大多夢想能進入榜單前十名的學校。
在排行榜出現前,高校的聲譽和學術價值是無形的。人們通常依靠學校背景、辦學時間、校友身份等綜合因素,衡量一所高校的學術實力。排行榜打破了這種局面。它用畢業率、錄取資料(錄取率、SAT平均分數)、學術能力(班級規模、全職教師人數)和聲譽(同行評議)等直覺的統計資料展示學校的綜合實力。許多人認為,這些量化的資料更加可靠。
大學負責人一度對排名不屑一顧。畢竟,大學品質不能單純地用統計資料和民意調查來評判。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大多數人不敢對排名說“不”。
“我們必須進入前100名。”理查德·弗裡蘭是美國東北大學的前任校長,他告訴美國《波士頓雜志》,排名靠前的學校可以獲得更高的聲望、更優秀的申請者,以及更多的校友捐贈。
美國《華爾街日報》的調查證明了這種觀點。21世紀90年代,美國薩斯奎哈納大學被評為北部地區排名第一的文理學院後,申請該校的學生人數增加了7%;南部地區排名第一的文理學院裡昂學院也收獲了更多優質生源,該校申請者的SAT分數提高了73分。
排名對高校的好處不言而喻。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排名的真實性越來越難以保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高校排行榜自1983年亮相以來,一直和對排名真實性的質疑相伴,有關報道和學術研究屢見不鮮。
“排名是可以被操縱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高校闆塊的編輯布萊恩·凱利對此并不否認。2012年,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承認其誇大了錄取“高中尖子生”的比例。2021年,美國天普大學福克斯商學院前院長,被曝出為提高MBA排名而操縱資料的醜聞。今年,美國的惠特曼學院、東田納西州立大學醫學院、西伊利諾伊大學等10所大學因“誤報資料”從排行榜中消失,哥倫比亞大學排名下滑。
可以說,每年都有學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排行榜中“退步”或“消失”,已經進入這些學校的學生卻難以抽身。
“大學的回應并不誠懇。他們不想告訴公衆真相……他們看似解決了某些問題,卻又忽視或粉飾了其他問題。”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薩迪斯認為,該校承認使用了“過時或不正确的計算方法”,隻是為了盡快平息争議。
排行榜成了“賺錢工具”
大學校長們譴責《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高校排行榜毫無意義,教育工作者認為其歪曲了教育的重點,高中指導顧問稱排名并不可靠,但為什麼家長和高校都熱衷于此?
“我見過的家長中,沒有人認為大學排名不重要。”特裡·馬迪·格羅夫就職于美國海圖大學咨詢公司。他告訴美國《紐約時報》,在許多家長眼中,用好大學排名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是孩子獲得美好未來的關鍵,也是他們“吹牛的談資”。
尼爾·丹尼爾在位于美國弗吉尼亞州的托馬斯·傑斐遜科技高中讀書,該校在全美公立高中榜單上排名第一。他告訴《紐約時報》,就連鄰居都認為,他将來一定會進入常春藤盟校就讀,這讓他感到壓力沉重。
美國一家高校顧問公司的總裁達倫·羅斯透露,家長們經常拿着一份精心挑選的、列有許多高校名稱的清單上門,堅持認為自己的孩子是這些學校的“最佳人選”。當被告知其他學校可能更合适他們的孩子時,家長就會不滿。
“他們與朋友聊天或在社交媒體上炫耀時會更關注數字,似乎它(排行榜)比學校的實際情況更有意義……除了幫助學校收取更多費用之外,我不知道它還有什麼用。”羅斯無奈地說。
對學校來說,好聲譽可以帶來高收入。“我們的教育項目在某種程度上必須賺錢。這是一個不能公開的秘密。”薩迪斯告訴《衛報》。
在薩迪斯眼中,哥倫比亞大學已經成為“不斷擴大和自我複制的官僚機構”。他發現,學校獲得的捐贈資金不足以支付不斷增加的管理費用,隻能通過增加學費彌補缺口。他懷疑,學校的管理層操縱資料、提升排名,是為了給學費上漲提供依據。
據美國東北大學前任校長弗裡蘭透露,從1989年到2014年期間,東北大學的學費從9500美元上漲到42534美元。哥倫比亞大學2022年的學費高達6.5萬美元,是1980年的5倍多。對許多家庭來說,大學學費是筆巨額開銷,一些學生不得不為此背負學生貸款。
“現在(哥倫比亞大學)主校區約有4500名行政人員,是教師人數的三倍。大學管理費用不斷上升是高等教育成本增長的主要原因,其漲幅遠超目前的通脹率。”薩迪斯告訴《衛報》,在他任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主任期間,學校管理層從不與教師、學生或公衆分享相關資訊,這極大地損害了行政部門的信譽,他是以意識到“問題公開化的重要性”。
适配度比排名更重要
“我一直認為,所有的大學排名基本上都是一文不值的。它們依賴的資料與機構的學術價值關聯甚微,而且資料可能一開始就不準确。”薩迪斯對《衛報》說,“我的目标從來不是把哥倫比亞大學的排名拉下來。但如果排名下降後,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認真對待(排名),結果也算不錯。”
在網際網路時代,排行榜不再是家長和學生擷取大學資訊的唯一管道。人們可以通過關鍵詞進行精準的網絡檢索,或是向感興趣的學校發送電子郵件,擷取重要資訊。
CNN稱,高校官網可以幫助學生和家長“排雷”。哥倫比亞大學捏造了班級規模和教師學術地位等資訊,如果你浏覽其公布在官網上的課程表,就會發現端倪。
“說實話,我們周邊的學校也很優秀。”丹尼爾告訴《紐約時報》,“排名前十的學校往往學費更貴。就成本效益來說,本地的學校能帶來更多。”
丹尼爾目前對卡内基梅隆大學有興趣,該校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高校排行榜上排名第22。但他發現,弗吉尼亞大學和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或許更适合他,它們排在第25位和第62位。
丹尼爾的母親迪維亞·辛格非常支援他的決定。她認為,有些事情比孩子就讀高校的名稱或排名更重要。
“幸福感和适配度很重要。當我們快樂時,我們會學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美國曆史學家大衛·M·佩裡建議,學生在擇校時最好把學校的等級、類型、規模、所處地區、課程安排、學費成本、住宿條件等因素都考慮進去。
“找到一個讓你茁壯成長的地方,比在排行榜上追逐聲望重要得多。”他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