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
苦等4年,全球票房7.55億的《雷神4》,終于上線流媒體。
一夜狂歡後。
卻留下一個更刺眼的數字:豆瓣5.7,漫威電影宇宙倒數第二。
其實從北美上映開始,口碑就一直不算太好。
△ IMDb6.6分,爛番茄新鮮度65%
就真的那麼難看嗎?
漫威結束了第三階段就真的一蹶不振了嗎?
Sir還是有點将信将疑。
無論别人怎麼說,必須親自盤一盤。
《雷神4:再見,前任》
雷神4:愛與雷霆
Thor: Love and Thunder
再喜歡雷神的粉絲也必須承認。
《雷神》系列從一開始在漫威電影中定位就比較尴尬。
作為最初的三大元老:
鋼鐵俠,以花花公子人設和酷炫科技感,打破傳統超英形象,出道即巅峰;
美隊,繞了點彎路,剛出道走暗黑政治驚悚風格,票房成績不佳,然後轉頭死磕動作戲,以實戰的打擊感為最大看點。
雷神呢?
背景依托北歐神話,人物太“懸浮”,故事苦大仇深,在大衆層面顯得些許沉悶,隻能讓本來身世複雜的洛基在電影宇宙逐漸“諧星化”。
從《雷神3》開始,新導演加入,風格更怪誕,人設更放飛,雷神本人直接剪掉長發,化身“逗比”。
這種風格轉變的确為系列注入新的生命力。
然而到了《雷神4》,一切又有點用力過猛了。
如果說上一部隻是風格上的轉變,故事走向依然有着強烈神話色彩——關于家族倫理,以及神魔間模糊的界限。
那麼,《雷神4》,幾乎是徹底走向“低齡化”。
動作戲潦草,色彩斑斓的調色下,劇情也像是勉強拼湊起來的,更别說“愛與雷霆”的主題淺顯得幾乎可以說沒有主題。
誰能想到電影的高潮,會是一群孩子用玩具熊打架呢。
當然,效果肯定因人而異——如果你的預期就是看看大咖,看看特效,笑一笑爽一爽,《雷神4》是及格的。
然而。
當電影徹底抽走系列的古典底色,将諸神降級為娛樂背景闆,“雷神”,也淪為漫威系列裡平平無奇一路人。
但是。
對,Sir要說但是了。
《雷神4》真的一無是處嗎?
吐槽和彩蛋,估計毒飯們也看多了,Sir今天想說些不一樣的。
優點。
看完全片,Sir真正記住,而且為之動容的,不是雷神的肌肉,不是山羊響徹全片的瘋批叫聲,更不是娜塔莉的不老容顔(好吧是做夢夢到了幾次)。
而是他。
哦錯了。
是他。
反派扮演者、老蝙蝠俠克裡斯蒂安·貝爾。
在Sir看,《雷神4》堪稱一個反派拯救了一群主角。
介紹他之前,我們簡單說說故事。
時間接在《雷神3》和《複仇者聯盟4》之後。
滅霸打個響指,宇宙上一半生命消失,複仇者聯盟的最強能力者雷神沒能阻止惡行,自責不已。
自暴自棄吃成個大胖子。
後來,聯盟成員嘴炮+穿越回家老媽的開導,一通洗禮下來,錘哥頓悟,戴着阿甘的帽子,發揚阿甘的精神,重新振作,一斧子錘爆了滅霸。
宇宙上的一半生命回來了!
索爾的心靈也成長了。
不再執迷于暫時的權力得失,把地盤(阿斯加德)給女武神管理後,歸園田居,靜心打坐。
以上,是前情,也是後話。
電影第一個鏡頭,落在了另一個男人身上。
屠神者格爾(克裡斯蒂安·貝爾飾)。
沙漠、狂風、貧瘠的星球。
格爾的部落虔誠地祈求神迹降臨,救救他們這些在幹旱中瀕臨絕境的子民。
千求百拜,神在哪呢?
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餓死。
最疼愛的小女兒咽氣在自己懷裡。
格爾再也無法忍受。
傳說中會庇護子民的神,真的存在嗎?
格爾喪失希望,絕望地趴在女兒墓前。
恍惚中。
前方出現綠洲和神的聲音。
顯靈了?
格爾晃悠着走進綠洲,面前堆着一地瓜果。
顯靈了!
狼吞虎咽還沒吃完一個瓜,神說話了。
大緻意思如下:
1、我不會保佑你;
2、你們死了跟我無關;
3、你們信我,隻是一廂情願,我眼裡你連狗都不如。
格爾傻了,愣了,傷心了,絕望了……然後。
怒了。
正巧,地上的死靈劍察覺到殺氣,聞到複仇的血腥,自動飛到格爾手上。
弑神第一步,在劍的幫助下,輕松完成。
神脖子上冒出金色的血,并留給格爾一句預言:
這把劍選擇了你
你現在被詛咒了
是的,當死靈劍選擇了它的主人,它就可以控制他們完成劍的使命:屠神。
确切的說,它選的不是主人,而隻是宿主。
這個設定為反派添上一層微妙的意味:
他隻是從一種被奴役的狀态(相信神),轉變成另一種被奴役的狀态(相信複仇)。
唯一差別,他獲得了(短暫的)力量。
這會是所有普通人的結局嗎?
繼續看。
開了殺戒的格爾,身體和思想已經不由自己控制,在宇宙中遇神殺神。
本來,他恨的隻是不作為、視追随者如草芥的惡神。
可劍氣上身,容不得他選擇。
無論是作惡多端的,還是真心守護的,統統死在他手下。
影片裡有一幕。
雷神索爾在冰石上悲傷地目送一隻巨獸,和漫畫裡一模一樣。
這隻獸,是盡職盡責守護一方的好神,也被格爾殘忍殺戮。
漫畫裡這段前情,要慘烈得多。
首先是格爾的家人。
兒子餓死在他懷裡,母親被野獸咬死,死前還在向神明禱告,妻子死于地震,一屍兩命……
而他的族人,仍在信奉神明,專心祈禱,甚至因為他對神的大言不慚而将他流放。
神迹顯露時,也更加殘忍。
(甚至沒給他吃頓水果)
兩個神出場就在纏鬥,格爾是親眼目睹了神對子民的不管不顧。
它就在不遠處,聽着子民的呼喚,看着子民的慘狀,卻從沒想過救救他們。
絕望帶來憤怒,憤怒催生殺戮。
可以說,這是一個被神明和魔鬼共同詛咒的族群。
是以原著裡格爾所攜帶的惡意,要比電影裡更大:
他在現在和未來的時間線裡穿梭,要用一顆屠神炸彈,殺死所有時間線裡的神。
在此之前 ,他有時是屠族,有時是用殘忍的方法殺害。
而他的妻子(複活後)也被格爾殺死,兒子見證他的惡行倒戈,幫助索爾殺死了屠神者。
影片則有意弱化了角色身上的烈度。
隻剩下寥寥幾個畫面:
索爾在巨獸面前一句“那是法力加人的神,是最友好的神之一”就輕輕帶過。
衆神死亡的場景被嵌在求救信号裡一閃而過。
固然是為了尺度考慮,也讓電影能順理成章有一個大團圓結局。
可至少在反派出現的幾場重點戲份裡。
觀衆還是能感覺到這個角色悲劇的複雜性。
第一次,側面交手。
歸隐之後,雷神索爾接了老夥計“銀河護衛隊”的任務,到某個星球打怪。
紛争起因:格爾把星球上最大的神殺了,群龍無首,失去庇護。
于是外星反派前來侵略。
索爾三下兩下結束戰鬥,把反派打得落花流水。
隻是……
怪打跑了,家也沒了……
這裡有個微妙的鏡頭:
星球首領一再強調,别拆家,别搞神殿,神殿是我們的精神支柱。
然後。
這也對應後期,索爾親自體會到衆神的虛僞和自私,并在宙斯的神殿裡上演一次“大鬧天宮”。
預示着格爾的真正目的:
不是殺死某個神,某群神,而是他要親自瓦解一個僵化腐朽的秩序。
第二次正面交手。
此時,索爾還能嘻嘻哈哈跟老夥計們插科打诨。
馬上他就笑不出來了。
屠神者殺到了老家。
還擄走了神的孩子們。
一則,吸引來索爾和衆神,好把他們一網打盡。
二則,他需要索爾的斧子釋放彩虹能量,幫他打開永恒之門,實作一個願望。
(怎麼忽然有點巴啦啦小魔仙内味了)
也是在這裡,女雷神第一次出現,主角小隊集結完畢,開始對抗反派,主線故事才真正展開。
而進度條,已經過半。
為救小朋友,主角一行人得來到暗影領域,這個地方,一切色彩都會被吞噬。
畫面變成厚重的黑白。
與前面色彩斑斓、嬉笑怒罵的兒童片風格形成鮮明對比。
(整部影片隻有反派在嚴肅演超英電影,淚目)
這次,是他們巅峰對決的前戲。
格爾一上來就點出了他們處境相同:
你尋求神的幫助,神不理你。
(此前,北歐神索爾去尋求過希臘神宙斯的幫助,未果)
可事實上,他們能一樣嗎?
索爾即使得不到衆神幫助,他也神——擁有神的力量和主角光環和生來就有的庇佑。
而格爾,隻是死靈劍控制下可憐的肉身。
他越努力去屠神,越顯得他的生活是個笑話。
問題是,他有得選嗎?
籠罩在神的謊言裡,他是唯一一個覺醒者。
可覺醒,給他帶來的是傷害和孤獨。
是以,當與主角團們正面交鋒,他們被格爾束縛。
格爾極力想把雷神們拉到與他同樣陣營。
三段對話。
展現了格爾内心深處的無奈。
他先質問女武神:
也去可憐女雷神。
因為他們并不是神,同為卑微的子民。
到索爾,他事實上無計可施,因為他自己就是衆神之王。
隻能用最愛的人去威脅他。
此刻。
三位“神明”,看着他,更像是看見三面鏡子。
照出女武神作為“代理雷神”内心的空洞,照出女雷神作為普通人得到神力後的恐懼,更照出雷神求愛不得的虛無。
格爾哪是什麼強大反派。
他弑神,與魔鬼簽訂契約,甚至不惜借出自己的性命……這一切,不過是在這個漫天神佛的世界裡,他作為底層長久失語所導緻無能之怒。
之後的,Sir不再劇透了。
Sir之是以想着重說格爾這個人物,因為反派,是漫威繞不過的弱點。
你有幾個印象深刻的漫威反派?
滅霸固然成功。
畢竟他的強大,他作惡的動機,以及漫威多年對他的鋪墊,在漫威宇宙裡都是前無古人。
一個響指消滅一半人,可怖又輕蔑。
可惜到了終局篇再次出現時,又為大團圓而強行降智,賭氣非要跟複聯來次你死我活。
△ 打個響指都是愛你的形狀
放眼其他系列,真正擁有角色弧光的并不多。
要麼,是利益作祟,惡向膽邊生——比如鋼鐵俠托尼的商業競争對手們。
要麼,是天生的反社會人格——天生愛作惡,卻往往不能給出讓人信服的理由。
剩下就是純粹殺人機器。
比如奧創,比如紅骷髅……
可他們一大特色就是,開始被渲染得很強,到了結局卻發現,反派背後還有反派,隻是力量等級的無限套娃。
當然偶爾會出現幾個特例。
像丹尼爾·布魯赫飾演的澤莫男爵,基頓飾演的秃鷹,力量不算強大,至少智商和人格都線上。
而雷神系列,恰恰在反派這一環節是認真打磨的。
死亡女神海拉,詭計之神洛基。
這兩位不僅角色比較豐滿。
同時,他們邪惡基因背後,往往可以讓觀衆窺見整個北歐神族聖光下的裂縫。
而《雷神4》裡的屠神者格爾,跟他們比,又不一樣。
他沒有強大的力量,沒有聰明的大腦,格局也小的很。
眼裡隻能放下自己的家人。
他綁架了孩子們,揪掉一個怪獸的頭吓唬他們。
三句兩句狠話放完。
想到了自己的女兒。
可正是這種樸素的,真實的愛。
才最終讓雷神受他的影響,放棄了拯救宇宙的宏願,放下了神的身份,選擇擁抱眼前的夫妻。
最後主角團勝利了嗎?
确實。
事實上,這勝利并不是屬于他們,而是因為一個可憐人的自戕。
超級英雄,赢得窩囊。
可惜,這種窩囊依然是被結局滿滿的“正能量”稀釋了。
一個細節:
前兩天漫威放出的删減片段,宙斯找到雷神,親自教授武器雷霆霹靂的用法。
雷神問:你真的不跟我們一起去?
宙斯攤手,說:
要想去那得心靈純潔
宙斯有很多面
但他可稱不上心靈純潔
這段意味深長的對話,最終還是沒出現在電影裡。
而宙斯作為希臘神話裡的衆神之首,他人格中複雜的兩面性,也沒有得以展現。
就現在電影内容看。
宙斯純粹是個虛僞、好色、怯懦的油膩大叔。
但,怎麼可能?
不得不說,比起一部《雷神4》,漫威或許的确有着更長遠的藍圖,更恢弘的電影計劃。
比如明顯在加速鋪墊的:“青年複仇者聯盟”計劃。
當這個世界最大的娛樂王國已經将目光放在下一代閱聽人,下一批消費者的時候。
我們再次走進它。
體驗的也不再是新項目,新刺激,新玩具。
而是不想丢掉的回憶罷了。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北野國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