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展以性别平等為基點的托育服務

作者:中山市婦聯

傳統社會中,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一直是屬于家庭私領域的事務,照顧責任大都由母親或家庭中的女性承擔。随着現代工業革命以來的經濟社會變革,女性越來越多地進入勞動力市場,外出工作和家庭照料之間的張力不斷增大,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逐漸演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因為,女性外出就業并不意味着其可以擺脫或減輕原有家庭照料責任,反而經常會因為家庭規模日益小型化導緻的“幫手”不足造成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失當。由此,為了促進女性在家庭和職業之間取得平衡,托育服務作為一項建構家庭友好型社會的社會福利措施蓬勃發展起來。

發展以性别平等為基點的托育服務

新中國建立後,托育服務作為公共政策曾經在大陸廣泛推行。總體上,20世紀80年代以前,大陸長期實行的是以機關或企事業機關為主體的福利供給制度。為了鼓勵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絕大多數機關的職工家庭能夠獲得免費或費用低廉的兒童托育服務,托育服務公共化的色彩十分鮮明。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随着市場經濟的确立,國營企事業機關相繼或全部或部分地分離其原有的托育機構,社會上的托育機構和托育服務資源的發展受到很大的沖擊。

目前,由于托育服務資源的急劇縮減和按身份配置的方式,不同家庭之間使用托育服務的差異被不斷拉大,弱勢家庭群體、非公有機關人員的家庭很難享受到托育服務資源。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在以系統性的制度設計來規範和引導托育服務發展方面推動不足。

發展以性别平等為基點的托育服務

近年來,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低生育率和老齡化,也為應對家庭結構變遷造成的照顧功能弱化和女性外出就業率不斷提高造成的嬰幼兒公共照護資源不足,托育服務發展問題已經被提升到黨的基本方略高度,托育服務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根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僅僅國家層面,就直接出台了不下10項促進托育服務發展的相關政策,其程度和力度在曆史上都是比較少見的。

需要注意的是,發展托育服務絕不應被了解成僅僅出台一些政策,建造一些托育服務設施。我們在發展托育服務這件事情上,一定要科學慎重,不能簡單地把它當作建構家庭友好型社會的天然組成部分。發展托育服務隻有以性别平等為基點,才能科學地認識和合理地建構家庭友好型社會。所有托育服務制度建設不能圍繞單純減輕女性育兒的負擔而設計,而要圍繞促進男女同等參與家庭事務,不管是機會還是結果而努力。這個宗旨的轉變,代表了社會對托育服務觀念的一個根本性的轉變。隻有形成這種社會氛圍,建構家庭友好型社會才更有生命力。

發展以性别平等為基點的托育服務

第一,要充分認識托育服務對于平衡家庭和職業的重要性。現代家庭形态多元并未因帶給家庭更多自主空間及經濟優勢而使其擁有更佳的家庭功能。相反地,家庭中養育功能需要靠外力系統協助才能完成。尤其是,當社會仍視育兒為女性職責時,婦女就業上備受困擾的問題其一就是子女托育。是以,當子女托育能兼顧質與量需求時,除可促使成年勞動人口增加,更能促進家長們持續、安心、穩定工作。不過,托育服務不能被看作是替代家庭照料兒童的措施。托育服務僅僅是家庭兒童照顧的補充。換句話說,對個體來說,在照顧孩子這件事情上,有個靠譜的丈夫,遠遠要比單純依靠托育服務更有效。

第二,發展托育服務不僅要結合大陸國情,也要充分尊重女性的主觀感受。由于托育服務資源的有限性,不是每個家庭都有享受托育服務的機會,更多的農村家庭是沒有辦法享受到托育服務的。另外,實際生活中,兒童照顧對女性并非全然是負面感受,雖然大負荷、高強度的兒童照顧常讓她們感到心力交瘁。但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也同時能夠享受親子時光和獨自育兒所帶來的快樂感受,并樂在其中。在公共政策和相關制度設計時,應兼顧個體經驗和感受差異的現實存在。

第三,注重托育服務發展過程中的性别區隔問題,切莫把托育服務當成女性的托育服務。誠然,托育服務在幫助女性平衡工作和家庭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它的從業者基本為女性的事實,也讓托育服務成了女性照顧的代名詞,一定意義上,加大了兩性在生育上合作養育孩子上的性别區隔。此外,再好的托育服務也不可能是24小時,也不可能是一周7天。那麼離開托育機構之後,誰來照顧?這依然還需要很好地配置設定男女兩性在家庭中的家務分工,以及男性有效地分擔育兒工作。

發展以性别平等為基點的托育服務

注:

1. 閱讀後别忘了點亮“在看”和給個贊。

2. 再點“閱讀原文”,積攢商城積分,可兌換禮品!

您的每一次鼓勵,都将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中山市婦聯編輯

來源:中國婦女報

編輯:盧啟昊

校審:李紫昭

一審:曾翠華

二審:陳穎

三審:張家明

發展以性别平等為基點的托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