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作者:曆史微鑒

自古以來,帶字的古董,比黃金白銀更值錢。可晚清時期,官員為了掩蓋貪腐,要燒毀十幾萬斤的皇家古文獻。

那裡面随便拿出一張狀元試卷,放到今天的拍賣行,都能引爆整個古董圈,更何況是十幾萬斤的皇家内閣大庫古籍。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著名考古學家羅振玉,為了保護這批古籍傾家蕩産,總算是将其送到了博物館。

可突然有一天,羅振玉得知那十幾萬斤國寶,被送到了唐山一個造紙廠,即将被打碎回爐……

更可恨的是,日本人盯上了這批無價之寶,出重金去找羅振玉,不惜發動大使館,也要買到那十幾萬斤的中國國寶。

而本期文章要帶來的内容,便是中國四大古文獻發現之一的皇家大内密檔(僅剩一千多萬冊)。

另外三個古文獻發現,則是甲骨文、敦煌藏經、居延漢簡。

一,荒唐鬧劇,國寶被焚燒

關于此事的詳細經過,要從1908年11月說起。

大清國本就搖搖欲墜,屋漏偏逢連夜雨,光緒皇帝駕崩了,慈禧也因病而去。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個政權已經走到了懸崖邊,明裡暗裡的當家人,都先後離開了人世。

而皇帝的寶座,落到了三歲的溥儀身上,小家夥自然沒有治國理政的能力,是以他的父親載沣,也就成了攝政王。

這時候問題來了,大清國已經很多年沒有過攝政王,是以載沣的就職儀式,該按照什麼樣的禮制去辦呢?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這要參考兩百多年前,多爾衮做攝政王時期的禮制,是以要打開“明清檔案大庫”。

載沣隻想着,辦個風光氣派的就職典禮,卻并未想到那個大内檔案庫的價值。

而負責去查檔案的官吏,猶如是碩鼠鑽進了黃金窩,他們自然知道大庫當中的明清卷宗價值幾何。

就拿狀元試卷舉例,屬于是皇家庫存檔案當中,相比而言較為平常的一卷。

當時的載沣,并不懂那些名人字迹、國家古代版圖、宋朝紀要等等等古書的價值。

這直接讓負責查檔案的官吏,狠狠發了一筆橫财,他們打開了大内密檔的庫門之後,看到裡面有堆積如山各類檔案。

自打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各類重要的内政外交公文,都存放在這個内閣大庫當中,連同朱棣帶來的、宋元時期的各類檔案、也在大庫當中。

官吏望着那些價值連城的珍寶,一邊慢慢查多爾衮做攝政王的典禮記載,一邊挑選稀有珍寶。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官吏将那些體積較小、價值高昂、可揣入懷中的書卷一掃而空,都帶到了私人腰包裡。

為了防止被清廷追查,于是他們寫了一封奏折給攝政王,大緻内容就是,内閣庫存的老檔案,要麼被蟲吃了需要重修,要麼是“毫無價值”占着地方,以至于新檔案沒有地方存放,是以應該燒掉那些“無用”的陳年檔案。

這樣一來,即可以提高查檔案的效率,也可以為新檔案騰出地方。

其實說白了就是,這幫官吏想要銷毀罪證,避免被清廷查出他們的勾當。

可這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值錢的檔案被他們偷走,而那些相比而言“不值錢”的檔案,可能會被一把火燒個幹淨。

這幫晚清的頂尖學閥官吏,之是以敢這樣做,也是掐準了載沣肚子裡沒有墨水。

果然不出所料,載沣的确是大筆一揮就準了,舉個不怎麼恰當的例子來講,他認為那些被燒掉的,不過是一些舊報紙罷了。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那幫内閣成員,早就把價值高昂的珍寶檔案帶回了家,他們又獲得了載沣的準許之後,陰謀得逞立刻就準備放火燒罪證。

于是乎,大批大批的内閣檔案,從大庫當中取了出來;這些檔案随便抽出一卷放到今天,都能當做傳家之寶,自古以來帶有文字的古董,都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可因為搬出來的東西太多,搞得動靜實在是太大了,也就驚動了一個小官吏,名叫羅振玉。

放在當時來說,羅屬于是小官吏,可他後來是中國著名的文化大家,單單是被稱之為“大家”的頭銜就有十多個,從農業到教育再到考古研究,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而此時的羅振玉,還僅僅是個學部參事,放到今天來說,大緻相當于一個教育口的處級幹部。

羅學富五車,一眼看出那些皇家檔案,都是價值連城的東西,卻被散亂扔到地上,仆人在檔案上踩來踩去。

羅渾身一激靈,如此之多的大内國寶,為何就跟垃圾似的,被搬了出來呢?

随手拿出一卷,乃是明代的皇宮檔案;再随手拿起一件,居然是宋代的地圖,再有就是清初的軍事路線圖,總之每一張都帶有巨大的曆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羅振玉問那些仆人:“為何把這些東西搬了出來?”

仆人回答說:“都是沒啥用的東西,上頭講了,拿去焚毀。”

羅振玉一聽這話可就急了,那一堆又一堆的破書,看似是古代的一些老舊材料,但價值比真正的金銀珠寶更加高昂。

想到此處,羅振玉便蹲守在内閣大庫旁邊,整天盯着那些宋、明、清三代的皇家内部密卷。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羅振玉)

有三朝科舉考試的檔案,有皇家皇族的族譜,有吳三桂的奏折,有鄭成功發出的布告……等等等,一堆又一堆。

有些被人挑走,但更多的都是堆在那裡,等待最後的焚燒。

羅振玉感慨,自己一小小官吏,根本就無法直達天聽,該如何阻止這場荒唐的晚清朝廷腐敗鬧劇呢?  

二,張之洞出手,羅振玉破産

大清朝猶如一盞油燈,燈油已經見了底,僅剩燈芯那一點綠豆大小的燭光。

羅振玉從國家大義的角度思考,務必要想方設法,保住這一批珍寶。

思來想去絞盡腦汁,這事兒難就難在攝政王剛剛得權,滿朝文武誰也不敢薄了載沣的面子,這等于是往槍口上撞。

新官上任還要燒三把火呢,更何況是攝政王載沣。

羅振玉心一橫,就去找那些、沒有A錢檔案的官員,希望大家能夠攔下這件事兒。

可跑前跑後,羅振玉找了他所有能找的同僚和上司,嘴皮子都快磨破了,然而滿朝文武誰也不敢因為這件事,就去奏請攝政王。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要麼是跟密檔A錢有聯系,要麼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再或者勸羅振玉,不要為這個事情耽誤了前途。

到了即将點火燒檔案的日子,羅振玉一咬牙便打通重重關系,去找晚清名臣張之洞,張屬于是那個時代的實權派人物。

羅振玉也曾幻想過,張大人能夠力挽狂瀾,保護那一批皇家檔案。

可實際上,張之洞聽完了羅振玉的一番講述之後,明知道那批檔案價值連城,但他卻表示愛莫能助。

張大人屬于是官場老油條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是不想因為這件事就去得罪攝政王的。

載沣屬于是代理皇帝,這件事如果放到多年之後,興許有解決的希望,可如今攝政王新官上任,因為此事就反對載沣的指令,會被懷疑動機,好似虎口拔牙。

羅振玉一聽這話,他又苦苦哀求張之洞,希望張大人能夠保住國寶。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而張之洞畢竟是一代名臣,他也深知那批檔案的價值,思前想後決定幫羅振玉一把。但前提肯定是不能得罪載沣,也不能得罪那一批A錢大内檔案的文官利益集團。

張之洞想了個辦法,保護大内檔案不能明着來,要用運用一些手段才可以,否則牽扯太大了。

于是乎,在張之洞的運作下,那一大批的皇家檔案,避免了被焚燒的命運,全部交給羅振玉運出。

檔案雖然不焚燒,但運費是個大問題,滿滿兩大倉庫的檔案,甭說裝書的櫃子了,就連運輸的箱子都湊不夠。

羅振玉被迫砸鍋賣鐵傾家蕩産,花錢請人拿着八千多個大麻袋,将一卷卷的檔案打包裝走。

新的問題又來了,八千多個大麻袋,卻沒有地方存放。

羅振玉找了一圈,最終将那一大批的皇家密檔,暫時放到了他學部衙門的兩個大辦公室當中。

心想着能安穩幾天,學部的大臣得知此事之後,立刻就去找羅振玉,堅決反對這件事。

因為外界傳聞,學部空出來的兩間大屋子,居然裝滿了米袋。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這極有可能會被人說閑話,把那一袋袋的檔案,說成是學部可能A錢腐敗。

羅振玉想了個辦法,找來了厚厚的廢報紙,把那兩間屋子的門窗,全部都給糊了起來,防止被人看到。

過了幾天之後,有人到上級上司那裡舉報,說羅振玉一個人占了兩間屋子,這不公平。

上司又去找羅振玉,要求盡快把那批檔案轉移走,不能再存學部衙門。

這下麻煩大了,羅振玉心裡心酸苦楚,他做這些事情是為了國家,而且相信未來的後代子孫,肯定能認識到這批檔案的價值。

放眼京城,繁華長街,卻不知該把這些文物藏在什麼地方。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羅振玉找來找去,還真就找到了一個又大又安全的地方。

原先辦科舉的國子監,可科舉早就被晚清政府給取消了,既然沒了科舉,考場也就人去樓空。

于是乎,羅振玉又出錢,把那八千個大麻袋,搬運到了國子監的敬一亭。

時間一晃,就到了1911年,當時發生的事情也就衆所周知了。

武昌槍響,袁世凱挾兵自重,逼迫皇室退位。

談起封建帝制,有幾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分别是皇家血統、儒家信仰、學閥階層……

儒家究竟是不是宗教?這裡不做讨論,但儒家是肯定有信仰的,不過這個信仰尊的是皇家,而不是鬼神。

延伸來說,咱們建立新中國,靠的也是共産主義信仰,尊的同樣不是鬼神,但這也是題外話了,這也是咱們能三年打垮國民黨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滿清靠着那些之乎者也、滿腹經綸的迂腐大臣、苟延殘喘了多年,如今徹底走下了神壇。

而随着小皇帝走下皇位,老的制度被整個打碎,新的制度遲遲沒有建立,緊接着便是天下大亂。

再看羅振玉儲存的那一大批文物,因為北洋政府成立了曆史博物館,是以國子監的八千個大麻袋,也就成了曆史博物館的第一批藏品。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在軍閥混戰山河破碎的情況下,人都要想盡辦法地活着,更何況是亂世當中的八千個麻袋呢?

到1921年,北洋政府錢袋子空空如也,那些軍閥連皇宮水池裡的魚都敢賣,試問還有什麼不敢賣的呢?

馮玉祥走出紫禁城的時候,讓大家高喊他馮玉祥沒有拿古董,沒有拿裡面的寶貝。

總之,因為政府沒錢,是以無法向各部門發經費,以至于各機構都拿不到工資。

無奈之下,各部門開始自籌工資,那些有權有勢的部門,倒是能從社會上撈取油水;而曆史博物館除了賣藏品之外,已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在那個混亂的時代,看似荒唐的鬧劇,透着曆史的悲哀。

最先被賣掉的,便是那八千個大麻袋,全都當成了“廢紙”約有十幾萬斤。

另外還有更珍貴的明朝宮廷檔案,也有十幾萬斤,賣了三千大洋。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兩個十幾萬斤加起來,足有幾十萬斤,都被當成了所謂“廢紙”實際上每一本,都是後世難得的古董藏品。

可悲可歎,亂世黃金盛世古董,主要是曆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損失,讓後人倍感悲痛。

羅振玉沉迷在甲骨文當中,并不知道他不惜傾家蕩産也要保護的大内密檔,即将被送到造紙廠。  

三,羅振玉再次破産,日本人重金求購

好在是,這批大内密檔遇上了貴人……

在民國初年,京城西單有個紙店,老闆姓程下文簡稱程老闆。

程老闆在京城,雖然做得是小生意,但在官府有些人脈,平常賣些賬本、辦公紙之類的小商品。

例如曆史博物館,就常常來程老闆這裡買紙,久而久之也就混成了熟人。

而博物館為了籌集工資,是以就找到了老熟人程老闆,問這裡有筆生意做不做?

程老闆本就是做生意的,自然不會放過跟政府合作的機會,于是問是什麼生意?

博物館則回應說,他們那裡有過期的檔案,能不能當做廢紙,賣到你這裡?多了不要,四千大洋即可。

程老闆經過考察之後,認為這筆生意是有得賺的,于是就連籌帶借拿到了四千大洋,買下了那八千個大麻袋。

程老闆拿回家一看,越看越是感覺不對,這哪是過期的檔案?應該屬于是“值點小錢”的古董啊。

于是乎,他根據自己對古董的了解,挑選出了一小部分,又拿基本送到了古董地攤寄賣。

攤主又挑挑揀揀,挑選出帶有名人名字的幾本,放在攤位上寄賣。

1922年2月,前文說過的羅振玉,去琉璃廠逛攤位,想看看有沒有什麼古玩字畫之類的東西,畢竟他是一代大家,撿漏本領還是有的。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結果走到一個攤位,羅振玉是越看越發愣,總感覺那幾本書眼熟,尤其是看到了明代“洪承疇”三個字之後,總覺得哪裡見過。

又看到了北韓進貢的文書,他心頭驟然一緊,此物必然是大内密檔,那是他傾家蕩産也要保護的東西。

羅振玉急忙問攤主,這幾本書是從何而來?

攤主講了事情的經過,說是程老闆收的廢紙。

羅振玉聽到了廢紙二字,急忙去找程老闆,程老闆講述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氣得羅振玉差點暈過去。

程老闆儲存下來的,僅僅是冰山一角而已,他說那八千個大麻袋,已經送到了唐山的造紙廠,不知道有沒有被打成紙漿。

羅振玉大驚失色,立刻就說:“你隻要把那些古書運回來,我三倍價值給你!”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程老闆急忙派人趕奔唐山那家造紙廠,總算是保住了那八千多個大麻袋,可消息不胫而走,衆人得知那些“廢紙”可能很值錢。

這直接導緻的後果,便是大内密檔運輸的時候遭遇了群賊,被人一麻袋接着一麻袋的偷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

檔案運回北京,羅振玉整理出多本史學巨著,然而他已經年近六十,寫文章力不從心。

為了這批價值連城的大内密檔,羅振玉兩度傾家蕩産,他以自己的文人風骨,護住了十幾萬斤的國寶文檔。

使用倉庫是要交錢的,羅振玉起初還能籌點款租用倉庫,可時間長了之後,他是以事身無分文,大内文檔再一次面臨無處可存的窘境。

日本人得知此事,絞盡腦汁通過多個管道,去找羅振玉購買,甚至連大使館的大使都親自出面,從外教層面施壓。

隻要羅振玉開個價,這批國寶必然會流失海外;可他一口回絕堅決不賣,絕不把這批國寶賣給外國人。

可如果不賣,羅振玉已經傾家蕩産,又不知該如何儲存這批國寶。

最後無奈之下,羅振玉在1924年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大收藏家李盛铎。

男子為保護國家珍寶兩度傾家蕩産,日本提出高價購買,他:絕不賣

(李盛铎)

低價是有條件的,這批國寶決不能賣給外國人。而李盛铎拿到這批國寶之後,也整理出大批史料。

到1928年,李盛铎又把這批國寶賣給了政府的曆史研究所。

1949年,國民黨戰敗的時候,又從檔案當中,挑選出較為珍貴的運到了台灣。

即使是留在大陸的一千多萬件大内文檔,也跟甲骨文和敦煌經書齊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