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益供應鍊管理基礎知識講解,很全面!「标杆精益」

作者:标杆精益
精益供應鍊管理基礎知識講解,很全面!「标杆精益」

全文總計4113字,需閱讀11分鐘,以下為正文:

精益供應鍊管理基礎知識講解,很全面!「标杆精益」

—1—

什麼是供應鍊管理?

供應鍊是指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之前各相關者的連接配接或業務的銜接,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資訊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産品以及最終産品,最後由銷售網絡把産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将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使用者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鍊結構。

供應鍊管理的經營理念是從消費者的角度,通過企業間的協作,謀求供應鍊整體最佳化。成功的供應鍊管理能夠協調并整合供應鍊中所有的活動,最終成為無縫連接配接的一體化過程。同一企業可能構成這個網絡的不同組成節點,但更多的情況下是由不同的企業構成這個網絡中的不同節點。

比如,在某個供應鍊中,同一企業可能既在制造商、倉庫節點,又在配送中心節點等占有位置。在分工愈細,專業要求愈高的供應鍊中,不同節點基本上由不同的企業組成。在供應鍊各成員機關間流動的原材料、在制品庫存和産成品等就構成了供應鍊上的貨物流。

供應鍊實際上是由所有加盟的節點企業(或企業機關)組成,其中一般有一個核心企業,節點企業(或企業機關)在需求資訊的驅動下,通過供應鍊的職能(制造、轉運、分銷、零售等)分工與合作實作整個供應鍊的不斷增值。

—2—

供應鍊管理的特點

供應鍊管理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它的先進性展現在以顧客和最終消費者為經營導向,以滿足顧客和消費者的最終期望來生産和供應。除此之外,供應鍊管理還有以下4種特點:

1、供應鍊管理是全過程的戰略管理

供應鍊管理把所有節點企業看作是一個整體,實作全過程的戰略管理。傳統的管理模式往往以企業的職能部門為基礎,但由于各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内部職能部門之間的性質、目标不同,造成互相的沖突和利益沖突,各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内部職能部門之間無法完全發揮其職能效率。因而很難實作整體目标化。

供應鍊是由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削售商、客戶和服務商組成的網狀結構。鍊中各環節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環環相扣的一個有機整體。供應鍊管理把物流、資訊流、資金流、業務流和價值流的管理貫穿于供應鍊的全過程。

它覆寫了整個物流,從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購與供應、産品制造、運輸與倉儲到銷售各種職能領域。它要求各節點企業之間實作資訊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存、并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供應鍊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真正實作整體的有效管理。

2、供應鍊管理是一種內建化的管理模式

供應鍊管理的關鍵是采用內建的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種從供應商開始,經由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客戶的全要素、全過程的內建化管理模式,是一種新的管理政策,它把不同的企業內建起來以增加整個供應鍊的效率,注重的是企業之間的合作,以達到全局最優。

3、供應鍊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庫存觀念

傳統的庫存思想認為:庫存是維系生産與銷售的必要措施,是一種必要的成本。是以,供應鍊管理使企業與其上下遊企業之間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實作了庫存的轉移,降低了企業的庫存成本。這也要求供應鍊上的各個企業成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通過快速反應降低庫存總成本。

4、供應鍊管理以最終客戶為中心

這也是供應鍊管理的經營導向。無論構成供應鍊的節點的企業數量的多少,也無論供應鍊節點企業的類型、參次有多少,供應鍊的形成都是以客戶和最終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的。正是由于有了客戶和最終消費者的需求,才有了供應鍊的存在。而且,也隻有讓客戶和最終消費者的需求得到滿足,才能有供應鍊的更大發展。

—3—

供應鍊管理的四大支點

1、以顧客為中心

從某種意義上講,供應鍊管理本身就是以顧客為中心的“拉式”營銷推動的結果,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顧客創造更多的價值,都是以市場需求的拉動為原動力。

顧客價值是供應鍊管理的核心,企業是根據顧客的需求來組織生産;以往供應鍊的起始動力來自制造環節,先生産物品,再推向市場,在消費者購買之前,是不會知道銷售效果的。

在這種“推式系統”裡,存貨不足和銷售不佳的風險同時存在。産品從設計開始,企業已經讓顧客參與,以使産品能真正符合顧客的需求。這種“拉式系統”的供應鍊是以顧客的需求為原動力的。

2、強調企業的核心競争力

在供應鍊管理中,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強調企業的核心業務和競争力,并為其在供應鍊上定位,将非核心業務外包。由于企業的資源有限,企業要在各式各樣的行業和領域都獲得競争優勢是十分困難的,是以它必須集中資源在某個自己所專長的領域,即核心業務上。這樣在供應鍊上定位,成為供應鍊上一個不可替代的角色。

3、互相協作的雙赢理念

傳統的企業營運中,供銷之間互不相幹,是一種敵對争利的關系,系統協調性差。企業和各供應商沒有協調一緻的計劃,每個部門各搞一套,隻顧安排自己的活動,影響整體最優。與供應商和經銷商都缺乏合作的戰略夥伴關系,且往往從短期效益出發,挑起供應商之間的價格競争,失去了供應商的信任與合作基礎。

市場形勢好時對經銷商态度傲慢,市場形勢不好時又企圖将損失轉嫁給經銷商,是以得不到經銷商的信任與合作。而在供應鍊管理的模式下,所有環節都看作一個整體,鍊上的企業除了自身的利益外,還應該一同去追求整體的競争力和盈利能力。

因為最終客戶選擇一件産品,整條供應鍊上所有成員都受益;如果最終客戶不要這件産品,則整條供應鍊上的成員都會受損失。可以說,合作是供應鍊與供應鍊之間競争的一個關鍵。

4、優化資訊流程

資訊流程是企業内員工、客戶和供貨商的溝通過程,以前隻能以電話、傳真,甚至見面達成資訊交流的目的。能利用電子商務、電子郵件,甚至網際網路進行資訊交流,雖然手段不同,但内容并沒有改變。

而計算機資訊系統的優勢在于其自動化操作和處理大量資料的能力,使資訊流通速度加快,同時減少失誤。然而,資訊系統隻是支援業務過程的工具,企業本身的商業模式決定着資訊系統的架構模式。

—4—

供應鍊管理與傳統管理模式的差別

供應鍊管理與傳統的物料管理和控制有着明顯的差別,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供應鍊管理把供應鍊中所有節點企業看作一個整體,供應鍊管理涵蓋整個物流的、從供應商到最終使用者的采購、制造、分銷、零售等職能領域過程。

2、供應鍊管理強調和依賴戰略管理。“供應”是整個供應鍊中節點企業之間事實上共享的一個概念(任兩節點之間都是供應與需求關系),同時它又是一個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概念,因為它影響或者可以認為它決定了整個供應鍊的成本和市場占有份額。

3、供應鍊管理最關鍵的是需要采用內建的思想和方法,而不僅僅是節點企業、技術方法等資源簡單的連接配接。

4、供應鍊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過管理庫存和合作關系去達到高水準的服務,而不是僅僅完成一定的市場目标。

—5—

供應鍊管理的意義

一個公司采用供應鍊管理的最終目的有三個意義:

1、 降低公司的成本(降低庫存,減少生産及分銷的費用)

是一種內建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鍊中從供應商到最終使用者的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從單一的企業角度來看,是指企業通過改善上、下遊供應鍊關系,整合和優化供應鍊中的資訊流、物流、資金流,以獲得企業的競争優勢。

2、提升客戶的最大滿意度(提高交貨的可靠性和靈活性)

供應鍊管理,使供應鍊運作達到最優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應鍊從采購開始,到滿足最終客戶的所有過程,包括工作流、實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産品、以合理的價格,及時準确地送達消費者手上。

3、企業整體“流程品質”最優化(錯誤成本去除,異常事件消弭)

供應鍊管理是企業的有效性管理,表現了企業在戰略和戰術上對企業整個作業流程的優化。整合并優化了供應商、制造商、零售商的業務效率,使商品以正确的數量、正确的品質、在正确的地點、以正确的時間、最佳的成本進行生産和銷售。

—6—

供應鍊管理中需注意的問題

與此同時,在實施供應鍊管理中,我們還需要注意一些關鍵問題,主要有如下:

1、産品設計

衆所周知,有效的産品設計在供應鍊管理中起着多方面的關鍵作用。那麼什麼時候值得對産品進行設計來減少物流成本或縮短供應鍊的周期,産品設計是否可以彌補顧客需求的不确定性,為了利用新産品設計,對供應鍊應該做什麼樣的修改等這些問題就非常重要。

2、庫存控制問題

庫存控制問題包括:一個終端管道對某一特定産品應該持有多少庫存?終端管道的訂貨量是否應該大于、小于或等于需求的預測值?終端管道應該采用多大的庫存周轉率?終端管道的目标在于決定在什麼點上再訂購一批産品,以及為了最小化庫存訂購和保管成本,應訂多少産品等。

3、配送網絡的重構

配送網絡重構是指采用一個或幾個制造工廠生産的産品來服務一組或幾組在地理位置上分散的管道商時,當原有的需求模式發生改變或外在條件發生變化後引起的需要對配送網絡進行的調整。這可能由于現有的幾個倉庫租賃合同的終止或管道商的數量發生增減變化等原因引起。

4、配送戰略問題

在供應鍊管理中配送戰略也非常關鍵。采用直接轉運戰略、經典配送戰略還是直接運輸戰略?需要多少個轉運點?哪種戰略更适合供應鍊中大多數的節點企業呢?

所謂直接轉運戰略就是指在這個戰略中終端管道由中央倉庫供應貨物,中央倉庫充當供應過程的調節者和來自外部供應商的訂貨的轉運站,而其本身并不保留庫存。而經典配送戰略則是在中央倉庫中保留有庫存。直接運輸戰略,則相對較為簡單,它是指把貨物直接從供應商運往終端管道的一種配送戰略。

5、供應鍊內建與戰略夥伴

由于供應鍊本身的動态性以及不同節點企業間存在着互相沖突的目标,是以對供應鍊進行內建是相當困難的。但實踐表明,對供應鍊內建不僅是可能的,而且它能夠對節點企業的銷售業績和市場佔有率産生顯著的影響作用。

那麼內建供應鍊的關鍵是什麼呢?資訊共享與作業計劃!顯然,什麼資訊應該共享,如何共享,資訊如何影響供應鍊的設計和作業;在不同節點企業間實施什麼層次的內建,可以實施哪些類型的夥伴關系等就成了最為關鍵的問題。

6、資訊技術和決策支援系統

資訊技術是促成有效供應鍊管理的關鍵因素。供應鍊管理的基本問題在于應該傳遞什麼資料?如何進行資料的分析和利用?Internet的影響是什麼?電子商務的作用是什麼?資訊技術和決策支援系統能否作為企業獲得市場競争優勢的主要工具?

7、顧客價值的衡量

顧客價值是衡量一個企業對于其顧客的貢獻大小的名額,這一名額是根據企業提供的全部貨物、服務以及無形影響來衡量的。這個名額已經取代了品質和顧客滿意度等名額。

-END-

文章來源:網絡(如侵聯删)

文章編輯:Blean

投稿方式:[email protected]

學正宗精益,到标杆精益

選标杆精益,建精益标杆

标杆研修 | 精益内訓 | 精益咨詢 | 益友會 | 改善大賽

精益供應鍊管理基礎知識講解,很全面!「标杆精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