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

寮國南歐江七級水電站。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

6月29日,中國農技組專家(右二)和幾內亞·比索農民一起收割水稻。梁遂權攝

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

2021年8月,芬蘭埃斯波即将投入營運的比亞迪電動公共汽車。馬蒂·馬蒂凱甯攝(新華社發)

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

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源源不斷地将巴西北部清潔水電輸送至東南部用電負荷中心。中國國家電網巴西控股公司供圖

在寮國——

源源不斷提供清潔電能

本報記者 孫廣勇

“走近南歐江全流域梯級水電站,近距離了解水電站的建設營運情況,讓我感受到共建‘一帶一路’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美好改變。”寮國蘇發努馮大學學生龍森激動地說。

今年7月中旬,寮國南歐江全流域梯級水電站累計發電量突破100億千瓦時之際,中國電建寮國南歐江流域發電有限公司(下稱“南歐江流域公司”)舉辦公衆開放日活動,邀請寮國蘇發努馮大學、琅勃拉邦省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和寮國國家電視台、萬象時報等媒體記者參觀。寮國傳統風格的電站外觀、寬敞明亮的發電廠房、高科技十足的集控中心讓龍森等參觀者頻頻贊歎。

作為中企在海外首個全流域整體規劃和投建的建設—經營—轉讓(BOT)項目,南歐江全流域梯級水電站項目由7個梯級電站組成,總機組容量127.2萬千瓦,已成為寮國北部重大能源項目和中老水電技術合作的重要視窗。

據南歐江全流域梯級水電站集控中心排程長瑪妮蘇介紹,今年是南歐江全流域梯級水電站投産後聯合排程的第一年,南歐江流域公司充分發揮聯調聯運優勢,平衡當地豐枯期發電,保障了電力的穩定供應。南歐江全流域梯級水電站與南俄5水電站組成“八站一中心”,保障了寮國全國12%以上的電力供應,旱季發電量更占到全國用電的30%。

水力發電送到千家萬戶,以強力、穩定、清潔的電能産出,為寮國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支援。在經營過程中,中國電建還積極與屬地分享在裝置産能與營運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管理等方面的經驗技術和先進做法,以務實行動為當地發展作出貢獻。

瑪妮蘇是南歐江流域公司自主培養的第一批寮國籍員工,也是梯級排程中心最早的一批當地員工,現在已經成長為具有豐富經驗的排程主管。從供貨方到施工方,從後勤保障到商務高管,從村民漁民到名校大學生,南歐江流域公司先後為當地提供了1萬多個就業崗位,當地員工占比達60%以上。

水電站的建設為當地帶來了很多積極變化。“當然,有變的,也有不變的,不變的就是這裡的綠水青山。”瑪妮蘇說。據了解,中國電建在各梯級電站樞紐區上遊建立了多個動物栖息地保護區,并設定稀有樹種合理避讓保護區,大力實施生态林、受益林補植計劃,連續10年實施增殖放流,投放魚苗累計超過200萬尾,有力支援當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寮國能源礦産部能源商業司司長宋披·喬維吉表示,南歐江全流域梯級水電站不僅為寮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還在區域水資源管理、氣象資源合作、水電技術教培、瀾湄合作示範、防洪減災、移民生計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發揮着積極作用,綜合效益将越來越大。

“南歐江全流域梯級水電站全面投産發電後,有近30年的營運期,我們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努力将水電站打造成中老能源合作的标杆,以更細緻、更深入、更紮實的多方合作,實作共同發展,造福寮國群眾。”南歐江流域公司總經理宋會紅說。

在埃及——

新能源汽車助力綠色交通

本報記者 沈小曉

今年5月,一批嶄新的公共汽車出現在埃及首都開羅的大街小巷,寬闊的車身、鮮豔的明黃色構成城市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是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濰柴動力”)為埃及公共汽車油改氣項目提供的首批油改氣公共汽車。

2019年7月,埃及政府出台了汽車油改氣計劃,投資31億埃及鎊(1埃及鎊約合0.36元人民币)對小型巴士、轎車等機動車實施從汽油或柴油向油氣混合動力轉換。根據相關方案,埃及将用3年時間,把14萬輛燃油計程車、小客車改裝成使用天然氣的車輛,将數十萬輛柴油驅動的小型巴士改造為天然氣驅動。去年起,濰柴動力接連勝過多家國際競争對手,先後中标埃及政府油改氣項目及公交公司招标項目。

據濰柴動力北非區域經理劉輝介紹,目前已經有30輛油改氣公共汽車投入市場,随後将有約2000輛陸續傳遞。“在這次合作中,我們用中國制造的天然氣發動機替換原車的柴油機,不僅低碳環保,而且能夠幫助埃及減少成品油進口,節省外彙。”據了解,油改氣後,每輛公共汽車每年至少可節省100萬埃鎊,運維成本約降低32%。

為了保障車輛在投入使用後能夠長期安全運作,濰柴動力還積極開展技術轉移,邀請專家為當地員工開展教育訓練,幫助他們掌握車輛維修與維護技術。項目開展至今,已累計教育訓練500人次。項目團隊的埃及工程師艾哈邁德·阿裡表示,“我在這裡學到了許多關于發動機傳感器的知識和技術,這對我的職業發展很有幫助。”

參與公共汽車油改氣項目、簽署純電動客車意向訂單、達成客車當地化生産協定……近年來,中國企業積極加強綠色交通領域合作,通過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船等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發展綠色交通。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架構下,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埃及新能源業務,進一步發揮中國企業的品牌、産品和技術優勢,為埃及落實“綠色發展”倡議提供重要動力。

據悉,除濰柴動力公共汽車油改氣項目外,還有一批純電動公共汽車的項目已經簽約。自2019年起,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陸續向埃及政府傳遞電動公共汽車,并積極推進電動車本地化生産。2021年,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埃及國有企業部簽署關于合作實施新能源汽車項目架構協定,将中國企業在電動車設計、生産、銷售領域的豐富經驗與埃及的本地化需求相結合,促進埃及新能源産業的發展。

埃及貿易與工業部原部長加梅亞表示,推動汽車油改氣、發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有助于推動傳統産業更新改造,努力實作可持續發展目标。“貿易與工業合作是埃中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埃方歡迎更多中國企業來埃投資興業,特别是參與埃及綠色合作和本地化生産項目,推動技術轉移,助力埃及綠色轉型。”

在幾內亞·比索——

普及良種良法增産增收

本報記者 闫韫明

“米特奈!快來幫我看看,這台拖拉機動不了,哪兒出問題了?”在幾內亞·比索巴法塔省岡坡撒稻區,米特奈一接到消息就趕忙騎上機車奔向稻田。在這片村鎮,無論哪家哪戶的農業機械出了毛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米特奈。

“這身本事全是中國農技組專家教會的。”米特奈仔細檢查着故障拖拉機,一旁搖曳的稻穗把他的笑容襯得格外燦爛,“是中國專家幫我走出了窘境,他們手把手教我農機操作和維修技術,還兩次送我到中國參加教育訓練。”如今,米特奈開了一家修理廠,成了遠近聞名的“農機達人”。“中國專家的幫扶是持續不斷的。”米特奈感激不已,即使到了現在,無論遇到什麼難題,中國專家都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幫他排憂解難。

安東尼奧是岡坡撒水稻生産協會負責人,平時也擔任中國農技組在當地的聯絡官。這些年來,他見證了當地農村的變化,更是目睹了中國專家們的辛勤付出。不論白天還是黑夜,周末還是節日,中國專家總是随叫随到,由于道路條件所限,常常還要步行十幾公裡才能抵達。

據第十一期中國援幾內亞·比索農技組組長鄭俊傑介紹,中國農技組進駐幾內亞·比索20多年來,不僅編撰、印刷了中葡雙語系列教育訓練教材,還用現場示範和課堂授課相結合的方式,教育訓練水稻種植、農機操作和維修技術2.2萬餘人次,并引進和選育30多個水稻品種,無償援助化肥和農業機械等,幫助當地極大地提高了水稻種植面積和産量。

近幾年,中國專家培育的優良水稻品種在幾內亞·比索的種植面積高達85%,還遠銷塞内加爾、科特迪瓦、幾内亞、甘比亞等西非國家。幾內亞·比索農業農村部部長森迪·法蒂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國家糧食進口遇到困難,但中國專家的水稻種植技術幫助我們緩解了糧食安全問題。”幾內亞·比索總統恩巴洛認為,中方長期以來無私支援幾內亞·比索農業等經濟社會領域發展,非洲從中國的農村發展經驗中獲益良多。

去年雨季,中國農技組在巴法塔、加布、奧約三省設立的3個核心水稻生産示範區,單産都至少翻了一番。巴法塔省阿巴拉果夫村的種植戶阿果斯朵種植了1.3公頃水稻,單産從2.5噸大幅提高到7.6噸。“這些稻子讓我們一家脫了貧,填飽了肚子,中國專家就是我們的福星!”阿果斯朵說。

“中國專家改變了過去高耗能的粗放型農業生産方式,通過普及良種良法幫助我們增産增收,而且還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這給幾內亞·比索未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援。”安東尼奧曾在上世紀80年代赴華留學,在中國取得了農學碩士學位。現在,他又把兩個孩子送到了中國留學,“希望孩子們好好學習,學成歸來後,像中國農技組一樣,為發展兩國友誼、為共建‘一帶一路’作貢獻!”

在巴西——

輸送電力注重生态環保

本報記者 陳一鳴

朝霞映紅了巴西中部戈亞斯州戈亞尼亞的遠山近水,起伏的峰巒間一條500千伏輸電線路向着遠處延伸。每當看到又一座輸電鐵塔基礎澆築完成,當地勞工若昂的臉上總會露出欣喜的笑容。“我以後會告訴自己的孩子,那是爸爸參與建設的鐵塔,我為能參加這樣有意義的項目感到自豪!”若昂說。

今年5月12日,中國國家電網巴西控股公司(下稱“國網巴控公司”)承建的500千伏席爾瓦尼亞輸電特許權項目進入全面施工階段。項目包括建立156公裡500千伏輸電線路、一座500千伏變電站和擴建一座500千伏變電站,建設工期48個月。這是中國企業在巴西開展輸電投資、建設和營運業務的又一重要項目,将推動中巴電力能源領域合作再上新台階。

若昂對本報記者表示,項目輸電線路穿越他的故鄉邦菲諾波利斯,給家鄉人民帶來大量就業機會。更讓他興奮的是,項目團隊還計劃開展針對當地員工的技能教育訓練,幫助更多當地員工在不同崗位上實作自我價值。

送出環境調查報告和環境影響診斷評估報告;開展森林異地種植項目;加強動植物保護……在項目規劃、評估和施工的各個環節,尊重自然、修複植被、保護生物一直是國網巴控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據席爾瓦尼亞輸電特許權項目部技術總監弗朗西斯科介紹,自去年5月中标以來,國網巴控公司克服疫情影響,與巴西環保署等政府部門緊密溝通、詳細評估,提出了地理環境保護、動植物保護等7個方案,為項目提前順利開工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企在巴項目始終重視統籌經濟效益、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二期項目也頗具代表性。這條輸電線路起于巴西北部帕拉州亞馬孫河流域的美麗山水庫,止于東南部裡約熱内盧州,全長2539公裡,被稱作“電力高速公路”。它不僅有效解決了巴西北部亞馬孫河流域清潔水電長距離外送和消納難題,完成了巴西“北電南送”的重大電力輸送工程,還增加了當地就業,并且有力推動了巴西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在美麗山項目建設過程中,一旦輸電線路經過當地原住民居住區和生态保護區,中方會依據相關機構的規定繞道,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實際環境做出一些修改,如将部分鐵塔建得比原标準高、塔間距比原标準大等以保護生态環境。當施勞工員碰到受傷的小動物時,也會将其送到附近的獸醫站進行救治并放生。

得益于在環保領域的出色表現,國網巴控公司受邀參與當地的環保創新項目,項目覆寫阿拉瓜亞河流域上遊35萬平方公裡,将大力推動地區生物群落退化地區恢複。巴西戈亞斯州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廳官員安德烈亞表示,之是以邀請中國企業參與其中,是因為國網巴控公司值得信賴,其一系列環境補償措施,“将推動實作自然環境同人文環境、經濟環境平衡可持續發展。”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