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海同奔赴|他帶領90名教師到南疆:沒有國小校隻有大教育

作者:澎湃新聞

【編者按】

小時候,我常伏在視窗癡想

——山那邊是什麼呢?

媽媽給我說過:海

哦,山那邊是海嗎?

……

一首來自中學課本的小詩,道出山區孩子對廣闊天地的熱烈向往。

山的那邊不僅是山,還有星辰大海。亦有許多從遠方而來的人,跨越千裡、播種希望,為孩子的夢想“插上翅膀”。

2022年9月10日是大陸第38個教師節。今年教師節恰逢中秋,澎湃新聞推出“山海同奔赴”系列報道,記錄支教老師的“山海情”,也送上節日祝福——花好月圓、桃李芬芳。

山海同奔赴|他帶領90名教師到南疆:沒有國小校隻有大教育

肖銘做報告。本文圖檔均為受訪者供圖

“不僅每個學生,校園裡的每一棵樹,每一條魚都認識肖校長!”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中學的學生曾如此評價肖銘,因為他為了給孩子們打造一個美好的校園環境,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學校的軟硬體建設中。

肖銘,上海市“組團式”援疆教育人才總領隊,帶領着90名教師在南疆支教。目前,他在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喀什中學(喀什第六中學)擔任校長。

有兩個“21”跟肖銘的成長曆程相關:21歲大學畢業走上講台,從事基礎教育達37年,其中走上校長崗位已21年。

他工作的學校也多次變換,但無論是在大城市的優質高中,還是鄉村的薄弱國中,抑或是邊疆的民族學校,他始終堅持“沒有國小校,隻有大教育”的信念。

今年教師節,成為2022年度上海市“四有”好老師(教書育人楷模)稱号獲得者,肖銘希望繼續用愛去呵護教育工程,讓更多的人受益。

山海同奔赴|他帶領90名教師到南疆:沒有國小校隻有大教育

肖銘開展德育教育訓練

“德育不是空洞的概念”

肖銘常說:“改進學校從德育開始。珠穆朗瑪峰隻能矗立在青藏高原上,而學校品質和成績也隻能建立在德育高地上。”

為此,他建構了“三線”“四主題”的學校德育課程體系。“三線”即班級德育課程、學校文化主題月和學生成長導師制。“四主題”是文明修身、自主發展、人文情懷和國際了解。

在肖銘看來,“德育不是空洞的概念,德育工作需要以豐富的課程和活動為載體來開展。”

2021年,他跨越萬裡來到南疆喀什支教,擔任喀什第六中學校長。他設計并實驗《“山海同心”思政人文綜合教育活動課程》。通過閱讀認知、體驗表達、行走考察三大教育形式對學生進行中國話、中國詩、中華史、中國路、中華志的多方位文化思想教育和“認知、情感、美感、意志、行動”多方位的浸潤,并形成了包括十八門課程在内的完整體系,深受好評。

到南疆支教,肖銘作為教育人才總領隊,帶領90名教師前來,幹練的作風被譽為“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邊緣”的支教輕騎兵。

就在這支輕騎兵中,有一位在南疆熱心推廣“家庭教育”且已小有名氣的王老師,竟然就是他的學生。師生在支教隊伍中不期相遇,成為當地佳話。

當肖銘已遠赴南疆的消息剛傳開,他的一名學生、已在上海一所高校任教的黃教授給他打來電話,想為南疆孩子贈書,為當地學生上課、開講座。還有更多的肖銘的學生、徒弟直接打電話來詢問如何報名支邊。

山海同奔赴|他帶領90名教師到南疆:沒有國小校隻有大教育

喀什第六中學開展行走的思政課

把科創教育帶到農村和邊疆

肖銘是一名實體老師,他始終心系“錢學森之問”,在他看來,“培養創新人才,事關國家未來,是教育事業的皇冠,而培育創新人格是皇冠上的明珠。”

肖銘認為,從事基礎教育的工作者,隻要目光遠大,尊重規律,保持定力,盡力建構好創新思維和能力發展的良好成長環境,就一定會為國家提供更多更優的創造性人才。

在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中學工作期間,他開創了“新書院”形态下的科創教育模式,産生了許多突破性的成果,頻頻斬獲省市、國家甚至國際級的科創獎項。

山海同奔赴|他帶領90名教師到南疆:沒有國小校隻有大教育

肖銘指導學生感受中華文化

來到鄉村國中之後,他也在學校因地制宜推動科創教育。把鄉鎮科技節辦到校園裡,擴大科創教育影響力,推動鄉鎮政府支援學校科創教育。并鼓勵年輕教師擔任科創輔導員,發現鼓勵青少年創新積極性,培養出了市級小研究員和區級小研員,形成了學校科創特色,提振了學校發展的信心。

來到南疆工作之後,他積極推進上海援疆資助的四個數字化實驗室和一個航天科創館以及科學安全教育館的建設和使用,還積極聯絡上海援疆前後方,籌備“科創進南疆”科創普及活動。激發南疆地區民族學生創造活力。

讓教育變得更溫暖

“教育,應展現她的溫暖。”肖銘認為,讓教育變得溫暖,一定要展現以人為本。教育的目的和歸宿是孩子,要領會每個孩子成長需要的真正的幫助,傾聽孩子内心的呼喚,孩子的生命、情感、生活、環境可能都比學業重要。

肖銘表示,要助力學生成長,首先要確定他們生活在一個幸福和諧的學校環境之中。他很早就推行了減輕學生不必要的負擔,提高課堂效率,豐富學生生活,提升校園生活品質的變革。

他引導要求教師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獨立思考;減少作業時間留給孩子們用于閱讀;他把圖書館的書轉出書庫書架,放在每個班級對面開放教室裡,為學生建上“身邊的閱覽室”。

轉到國中做校長時,肖銘發現學校各類困難學生有不少,但他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有個孩子有嚴重多動症和狂躁,影響班級其他學生,家長在家也漸漸管不住他。為了孩子和家庭的願望,他就把孩子安排在一個專門教室裡,校上司和老師輪流為他上課。

來到南疆工作,他把教育的溫暖帶到了更需要幫助的邊疆。他自己也與學校重點困難民族學生幫扶結對,當他發現這個學生有足球技能後,就引導他發展特長,經常到訓練場看他訓練,找他談心,發現有傷就親自帶着學生去治療,還帶學生去商場買足球鞋、運動服。寒假到了,幫學生列訓練計劃,安排假期生活。

一個學期過後,教練找到肖銘,興奮地說,這名學生踢上主力位置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班主任也說,孩子現在已不用他太操心了。

祝碧晨 設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