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3年來首次!歐洲央行大幅加息75個基點!年底歐洲經濟料陷入停滞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23年來首次!歐洲央行大幅加息75個基點!年底歐洲經濟料陷入停滞
23年來首次!歐洲央行大幅加息75個基點!年底歐洲經濟料陷入停滞

作 者丨吳斌

編 輯丨和佳

圖 源丨新華社

即使經濟衰退風險急劇增加,昔日的“鴿王”歐洲央行最終還是選擇了暴力加息抗通脹。

中原標準時間9月8日20:15,歐洲央行公布利率決議,如預期大力加息75個基點,上一次還要追溯到1999年。加息後,歐洲央行邊際貸款利率為1.5%,主要再融資利率為1.25%,存款便利利率為0.75%。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歐洲央行暴力加息早有征兆。在8月底的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上,多位歐洲央行鷹派官員就提出了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甚至連一些鴿派官員也敦促歐洲央行采取強有力的行動。

此次大力加息不會成為終點,接下來歐洲央行還将繼續行動。“管理委員會預計将進一步加息,以抑制需求,并防範通脹預期持續上升的風險。”歐洲央行上調了今年經濟預期,但下調明後兩年經濟增速預期,并預計經濟将在今年晚些時候和2023年第一季度陷入停滞,此外,今後三年通脹預期均遭上調。

牛津經濟研究院歐洲宏觀主管Angel Talavera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飙升的天然氣和電力價格将對消費者收入和支出以及工業活動造成更大的沖擊,并促使歐洲央行未來幾個月采取強有力的緊縮政策。

通脹“大敵目前”

面對數十年未見的高通脹,7月歐洲央行已經宣布将三大關鍵利率上調50個基點,其中存款機制利率上調至0%,負利率時代一口氣宣告結束。

在7月會議後,歐元區通脹壓力進一步升溫。歐盟統計局8月31日公布的初步統計資料顯示,俄烏沖突下歐元區能源和食品價格持續飙升,8月通脹率同比飙升9.1%,高于7月的8.9%,再度超預期創下曆史新高,距離兩位數通脹近在咫尺。

更糟糕的是,剔除能源、食品和煙酒價格的核心調和CPI為4.3%,也創下曆史新高,核心通脹率的持續攀升凸顯價格壓力正向更加廣泛的經濟領域蔓延。經濟學家預計,歐元區通脹率還未觸頂,随着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飙升,未來幾個月歐元區通脹率将進一步上升,可能達到兩位數。

除了能源價格飙升帶來的通脹壓力,近期美聯儲連續激進加息也給歐洲帶來負面外溢效應,歐元對美元持續走弱,幾度跌破平價,進一步加劇了歐洲通脹壓力。

此次會議歐洲央行大幅上調了通脹預期,預計2022年歐元區調和CPI為8.1%,此前預計為6.8%;預計2023年CPI為5.5%,此前預計為3.5%;預計2024年CPI為2.3%,此前預計為2.1%。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全球能源價格高企及貿易收縮下,歐洲出口或将延續走弱、拖累經濟表現。地緣風波、極端天氣均有可能反複,加劇能源供需沖突,使得價格維持高位、甚至創新高,還将繼續成為歐洲出口的“重負”。同時,領先名額顯示,全球制造業PMI已從55%以上的高位大幅回落至50.3%,似乎指向全球貿易需求或将延續走弱趨勢。德國出口訂單自年初以來大幅回落,預示經濟景氣或将延續下滑趨勢。

更糟糕的是,“滞脹”下的政策收緊,或将導緻歐債問題的再度發酵,進而造成對經濟的負面沖擊。趙偉表示,通脹目标制下,歐央行将不得不加快政策正常化。對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償債壓力更突出的經濟體而言,歐央行加息或将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歐洲經濟“不可承受之重”

随着天然氣、電力價格紛紛狂飙,愈演愈烈的能源危機和央行加息正成為歐洲經濟“不可承受之重”。

由于能源價格飙升,在過去的一年中,歐洲已經損失了一半的鋅和鋁冶煉能力,70%的化肥産能被削減。歐洲汽車零部件、化學制品和金屬制造商越來越難以承受飙升的能源價格。

而歐盟工業大量産能消失或将帶來深遠沖擊,一些工廠外遷後可能不會再回來。德國經濟研究所研究員Michael Hüther今年春天就曾警告,歐洲過快失去俄羅斯的天然氣,将使整個歐洲大陸進入嚴重的危機之中。

官方層面,德國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也表示,隻要能源是商業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國企業就會感到極度焦慮。能源是幾乎所有德國制造業公司都必須考慮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國制造業的大部分商業模式是基于俄羅斯豐富且廉價的天然氣,但現在一切都變了。

Talavera對記者分析稱,能源價格上漲也将導緻通脹峰值會更高,時間點也晚于此前的預期,高通脹将進一步延長至明年,預計2023年歐元區平均通脹率為4.3%,高于牛津經濟研究院之前預測的2.2%。

接下來歐洲企業将遭受越來越大的沖擊。摩根士丹利預計,在能源危機不斷更新和通脹加劇的背景下,歐洲企業的利潤率将面臨10多年以來的最大降幅。摩根士丹利政策師Graham Secker警告稱:“随着企業的定價權開始減弱,明年利潤前景可能會變得困難得多。我們的利潤率領先名額顯示,明年歐洲企業的利潤率将出現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降幅。”

不過,好消息是歐洲各國政府已經采取了一些行動來緩解問題。9月4日德國執政聯盟就第三輪救助方案達成一緻,本輪救助方案總金額達到650億歐元,用以緩解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和能源賬單上漲帶來的壓力。

英國新任首相特拉斯(Liz Truss)8日更是宣布了一項價值千億英鎊的一攬子計劃,幫助人們支付能源賬單。最新方案将把家庭平均瓦斯費和電費控制在每年2500英鎊左右,比目前上限高出500英鎊,但比将于10月份實施的限額低1000英鎊。

在Talavera看來,能源價格飙升的幅度有可能引發一波社會動蕩,是以歐洲各國政府進一步的政策支援幾乎是肯定的,減稅和政府轉移支付可能會繼續成為最受歡迎的政策選擇,這會緩解通脹飙升帶來的壓力。

經濟衰退已不可避免?

面對高通脹和經濟衰退兩難境地,歐洲央行已經做出了選擇:“舍經濟抗通脹”,而歐洲經濟也已經“風雨飄搖”。

在7月首次加息前,二季度歐元區經濟其實表現尚可。9月7日,歐盟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歐元區二季度GDP環比終值為0.8%,二季度GDP同比終值為4.1%,均好于預期。

但接下來歐洲經濟即将邁入黑暗時刻,“暴力加息”抗通脹大機率要以犧牲經濟為代價,能源危機更是加劇了經濟困境。目前歐洲工業産出已經受到沖擊,歐洲電價飙升接下來可能會迫使更多制造商縮減經營規模。此外,能源賬單飙升還進一步削弱了歐洲消費者可自由支配的支出。

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更是疲态盡顯。德國聯邦統計局9月6日公布的資料顯示,德國7月工廠訂單環比下降1.1%,連續第六個月下降,降幅超過市場預期,加劇了市場對歐洲增長前景的擔憂。此外,德國二季度GDP環比增速僅為0.1%,遠低于一季度的0.8%。

在供應瓶頸與能源之殇下,歐洲貿易條件大幅惡化、逆差持續走擴,德國30年來首現貿易逆差。趙偉表示,供應瓶頸下,歐洲汽車等産業鍊遭遇巨大沖擊;能源價格的飙漲導緻歐洲部分上遊企業生産成本大幅擡升,嚴重侵蝕利潤、打壓生産景氣,均導緻歐洲商品的出口份額出現明顯滑坡。貿易條件的惡化推升進口、導緻逆差持續走擴。以德國為例,對供應鍊相對完善的中國的逆差大幅走擴,對挪威等能源出口國的逆差也持續拉大。

從種種迹象來看,接下來歐元區經濟衰退幾乎已成定局,即使是歐洲央行自身也預計經濟将在今年晚些時候和2023年第一季度陷入停滞。Talavera警告稱,能源價格飙升會引發需求破壞,預計歐元區冬季将陷入衰退,預計2023年歐元區GDP增長率為0%(之前為0.9%)。

在趙偉看來,近期歐洲主要經濟名額快速回落,“衰退”擔憂明顯升溫。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德國、法國等制造業PMI持續回落至50%附近;消費方面,8月歐元區消費者信心指數走低至-24.9,該名額通常領先居民消費支出3個月,也反映着消費走弱的風險。相比更具韌性的美國經濟,歐洲經濟更加疲弱、衰退風險也更加嚴峻。美歐基本面分化下,美元指數一度升破110,歐元對美元匯率持續跌破平價。

對于歐洲經濟而言,更糟糕的顯然還在後面。随着寒冬逐漸臨近,能源危機或将進一步惡化,将對經濟造成更大的打擊,與此同時,大力加息對經濟的影響也将逐漸顯現,歐洲央行接下來還将面臨更大挑戰。

E N D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林曦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