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澄清“美麗的誤會” 中國發現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

作者:中科院之聲
澄清“美麗的誤會” 中國發現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

用于研究的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遺存樣品。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澄清“美麗的誤會” 中國發現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

用于研究的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遺存樣品。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澄清“美麗的誤會” 中國發現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

梁帶村遺址諸侯夫人墓(M26)出土的一組微型銅容器。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 供圖

澄清“美麗的誤會” 中國發現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

國科大特别研究助理韓賓博士展示、介紹用于研究的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遺存樣品。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澄清“美麗的誤會” 中國發現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

梁帶村遺址女性貴族墓(M300)出土的一個微型銅容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圖

澄清“美麗的誤會” 中國發現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

國科大考古系主任楊益民教授(左)、國科大特别研究助理韓賓博士在一起交流。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澄清“美麗的誤會” 中國發現世界上最早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

梁帶村遺址諸侯芮公墓(M27)出土的一個微型銅容器。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 供圖

愛美之心,既人皆有之,亦自古有之。古人追求美白效果的鉛白化妝品,早期主要使用天然白鉛礦,但鉛白最早于何時、何處實作人工合成,此前學界一直存在争論,也頗受關注。

中國學者最新合作完成的一項考古研究澄清了這個“美麗的誤會”,他們在陝西一處春秋早期貴族墓地出土微型銅容器的殘留物中,研究發現并分析确認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遺存,說明中國古人在春秋早期使用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已屬平常,其年代比歐洲及環地中海地區要早近300年。

這一反映古人生活品質細節的重要研究成果論文,由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與人類學系(國科大考古系)聯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完成,中原標準時間9月3日晚在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人文社科期刊《人文與社會科學通訊(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上線發表。

什麼是鉛白化妝品?

論文第一作者、國科大特别研究助理韓賓博士介紹說,鉛白通常指水白鉛礦、白鉛礦或兩者的混合物,它是人類曆史上最重要的化妝品和顔料之一。

鉛白在中國以“鉛華”而聞名,“洗盡鉛華”這個成語即由此而來,其本意為洗去臉上塗抹的名為“鉛華”的化妝品,呈現真實面貌,這裡的“鉛華”其實就是鉛白。

人類早期鉛白的使用主要是來自天然白鉛礦,集中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期間,區域主要分布在南歐(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伊朗(公元前30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公元前2500年左右)和印度河谷(公元前2500年左右)。之後,在公元前600年左右開始出現人工合成鉛白。

人工合成鉛白有何争論?

韓賓指出,根據史料記載,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人使用腐蝕法合成鉛白——将醋放入容器中,再将鉛條懸在醋之上,加熱(主要為馬糞發酵産熱)産生的醋蒸汽與鉛接觸發生化學反應而形成鉛白。此後,鉛白開始大規模生産,并廣泛用于歐洲的繪畫和化妝品中。

而在東方,中國合成鉛白的起源在科學技術史研究中長期以來存在不同的觀點: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認為,中國在公元前5世紀已經有了人工合成鉛白技術,并随後從中國傳入歐洲;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為,中國的人工合成鉛白技術并非本土起源,可能是從歐洲或古埃及傳入。

春秋早期墓地遺存有何新發現?

韓賓說,近期,國科大考古系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在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的支援下,對陝西韓城梁帶村遺址内春秋早期諸侯及諸侯夫人墓地出土微型銅容器内的白色殘留物,通過顯微鏡、紅外光譜、X射線粉末衍射、穩定同位素碳十三、放射性碳十四等科技手段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證明該白色遺存為世界上迄今最早的人造鉛白。同時,也說明中國自春秋早期開始,男女都追求美白。

他進一步解讀稱,梁帶村遺址出土微型容器中存在大量白色殘留物,為白鉛礦(碳酸鉛)或白鉛礦與角鉛礦的混合物,其中,化妝品殘留物中的碳酸鉛晶體呈現假六面體、長針狀和棱柱形,與溶液沉澱法産生的碳酸鉛晶體形态相似。放射性碳十四測年可作為判定碳源年代的名額,進而區分合成碳酸鉛與天然白鉛礦,而梁帶村遺址鉛白樣品的放射性碳十四分析結果,揭示出梁帶村樣品的人工合成屬性。

此外,遺存中共存角鉛礦的存在,說明人工合成的反應過程是一氧化鉛和醋酸反應生成可溶性醋酸鉛,再與源于木頭的二氧化碳或可溶性碳酸鹽(草木灰中的碳酸鉀)反應在溶液中産生碳酸鉛沉澱,該方法與歐洲長期使用的腐蝕法工藝具有顯著的差異。這也表明,亞歐大陸東西兩端人工合成鉛白不僅時間上早晚不同——古代中國比古希臘早兩三百年,而且鉛白合成技術是各自獨立起源。

韓賓還特别指出,梁帶村遺址春秋早期貴族墓地微型容器出土至今已有10餘年,此次人工合成鉛白化妝品研究成果的取得,與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對出土文物的精心保護也密不可分。

發現最早合成鉛白有何意義?

論文通訊作者、國科大考古系主任楊益民教授指出,人工合成鉛白方法的出現,推動美白化妝品和藝術顔料在亞歐大陸廣泛使用。因為相較于角鉛礦的人工合成,鉛白的人工合成方法簡單、成本低,适用于規模化生産,其在中國和地中海周圍的廣泛使用,堪稱引發一場“化妝品革命”。

在西方的希臘-羅馬世界,考古學見證女性廣泛使用鉛白化妝品,之後男性也開始使用鉛白化妝品。

在東方,中國至少從春秋時期開始,美白膚色受到追崇,相關描述在經典文獻史籍中都有出現,包括:《詩經》中“有女如玉”“膚如凝脂”“月出皓兮”;《莊子》中“肌膚若冰雪”;《列子》《楚辭》和《戰國策》中“粉白黛黑”“粉白墨黑”等。

楊益民認為,這也催生出春秋時期社會尤其是貴族階層對美白化妝的巨大需求,進而促使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鉛白技術公元前7世紀前後就在中國出現。同時,春秋時期雖然諸侯國林立,但無論從文獻還是考古實物遺存來看,都反映出當時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意識正在形成。

此外,西周出現醋的大規模生産,也對中國古代人工合成鉛白産生重要影響。這次梁帶村遺址沉澱法合成鉛白的發現,為古人在公元前7世紀左右認識醋(乙酸)在溶解金屬氧化物以進行物質轉化的反應提供出直接證據,也比中國古代最早記載濕化學實踐的文獻《三十六水法》早了近千年,将推動亞洲地區濕化學起源的研究。

在楊益民看來,合成鉛白技術的起源對于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梁帶村遺址人工合成鉛白的發現,既将“鉛華”的使用曆史推前到春秋早期,還進一步印證春秋時期是中國化妝品産業的興起階段,并已具有廣泛的社會實用性。

“無論在亞歐大陸東部還是西部,人工合成鉛白總是首先用于化妝,這也說明人們對美的追求促進了化學的發展。”楊益民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