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仙遊縣唯一一個擁有5塊“國字招牌”的鄉村

作者:仙遊報道
仙遊縣唯一一個擁有5塊“國字招牌”的鄉村
仙遊縣唯一一個擁有5塊“國字招牌”的鄉村

仙遊縣唯一一個擁有5塊“國字招牌”的鄉村
“中國曆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國家森林鄉村”“中國最美村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石蒼鄉濟川村是我市唯一擁有5塊“國字招牌”的鄉村,充分發揮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加快文旅融合發展促增收——鄉村振興闊步行

(文/李俊華 圖/蔡昊)“去年林澤考上北大,今年林晉考取北大,村裡學生連續2年上北大。”石蒼鄉濟川村幹部林麗媛驕傲地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說,“今年村裡還有3名學生考上廈門大學。”

距仙遊縣城60公裡的濟川村文化底蘊深厚。恢複聯考制度以來,村裡已有17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有博士16人、碩士52人。

村口對面就是筆架山。村網格員兼導遊林丹笑稱,那是古代仙人放毛筆的地方。31歲的她嫁出去後,又回娘家工作,她說,老家自然條件這麼好,沒有理由發展不好。

濟川村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八大景區:東有日出明珠石鼓岩,西有文筆如椽筆架山,南有天坑飛瀑将軍城,北有奇觀禹門三級浪,東南有高龍溪流生态區,西南有金鐘高峽出平湖,東北有十八中營屏山寨,西北有雲頂峰前保福寺;大大小小景點達100餘處。該村榮獲“中國曆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國家森林鄉村”“中國最美村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号,是我市唯一擁有5塊“國字招牌”的鄉村。

近年來,濟川充分利用“國字招牌”影響力,推行“黨建+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通過整合文化資源,因地制宜開發民宿等特色産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村裡挖掘人文内涵,發揮古民居資源豐富的優勢,完善村史文化館,建設濟川耕讀文化館、移民文化館、寨堡防禦文化館、民俗文化體驗館等,廣納八方遊客。

這幾年,外出的年輕人紛紛回村創業,辦起民宿,創辦農家特色小吃等,助力鄉村振興。

“在濟川,鄉賢的回歸創業讓整個村充滿活力。”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健華說。他曾經是一位媒體人,2018年回到家鄉,當選為村主幹。今年8月,他剛剛入選福建省22名鄉村旅遊帶頭人名單。

林健華剛上任時看到,村内的古民居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如何改善村容面貌是擺在村兩委面前的一個難題。新一屆村兩委迅速行動: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拆除禽畜舍、旱廁、舊電杆等400多個;成立美麗鄉村建設理事會,全村垃圾清運實行承包制,徹底改變“髒亂差”面貌,改善村民生活環境。修繕提升古民居建築,按照《福建省曆史文化名鎮名村景觀面貌改善提升技術标準》,籌資400餘萬元,完成村部旁槍樓、拾德堂、雲潭明代古厝、林連伯故居(糧倉)等6幢具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建築精細化修繕;因地制宜将林宇茂故居修繕改造為濟川村史館,打造成為“網紅”打卡點,讓傳統的古民居煥發生機。提升改善基礎設施,通過“黨組織推動、黨員帶動、黨群互動”,突出保護與開發,先後完成遊客服務中心、旅遊公廁、路燈亮化、步遊道、通村公路擴寬、老年文體公園、生态停車場、溪岸護岸、曆史文化牆等鄉村文旅項目基礎設施建設,2019年成功舉辦了首屆濟川村文化旅遊推介會,吸引了更多遊客前往觀光旅遊。

該村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路徑,村級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增強,如今村集體年收入30萬元以上,村民生活水準持續提升。

林健華說,立足“國字招牌”,助推鄉村振興,就是利用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發展産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黨的十八大以來,村集體有效盤活山地資源,投資30萬元建成約6.67公頃油茶産業基地,投産後村财年可增收5萬元;籌集村級資金,2018年投資75萬元入股市鄉村振興集團,固定年化收益為12%,每年可增收9萬元;有效盤活閑置資産,2016年投資42萬元在村國小舊教學樓頂建成36.92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已完成安裝并網,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5萬元;推進濟川村“古村+民宿”特色産業發展,通過村财投資+農戶入股,2021年已啟動營運二期民宿,預計村财每年可增收8萬元,農戶每年至少分紅5000元,推動古村落保護利用與村民增收雙赢發展,為遊客深度體驗濟川風土人情創造條件。

地處濟川村境内的金鐘水利樞紐工程是我市“第二水缸”,粗溪金鐘地熱能(溫泉)水溫65度,據專家測定,日可采熱水500多噸。村裡将依托溫泉資源,規劃投資開發建設溫泉飯店、溫泉休閑療養中心、遊泳池、水上樂園等休閑娛樂項目,為濟川山水增添生機和活力。

如今,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濟川村正乘着東風闊步前行。

仙遊縣唯一一個擁有5塊“國字招牌”的鄉村

責編|鄭文潔 編審|鄭志忠

傳播仙遊聲音·講述仙遊故事·展示仙遊形象

@仙遊報道|微信、微網誌、企鵝号、頭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