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騰訊安全黎巍:業務上線之初就要把安全納入考量

作者:南方都市報

在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頂層設計牽引下,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為浪潮,在此過程中,各行業、各機構面臨的風險敞口也在持續加大。作為重點網際網路企業代表,騰訊經曆了中國網際網路的全部周期,其如何做好業務安全?對比傳統安全廠商,網際網路企業的數字化安全實踐有何不同?在轉戰産業網際網路的過程中,他們又如何了解國内産業更新過程中企業面臨的安全風險與挑戰?9月5日至11日,2022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在全國範圍内統一開展,值此期間,南都專訪了騰訊安全副總裁黎巍。

騰訊安全黎巍:業務上線之初就要把安全納入考量

黎巍,騰訊安全副總裁。

業務上線之初就要把安全納入考量

南都:在社交網絡業務安全、雲計算安全領域,近些年面臨的安全威脅和以往相比有什麼變化?

黎巍:社交網絡安全這些年發展下來,沒有太本質的變化,主要還是依托于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面臨的一些威脅,如我們經常遇到的各種網絡攻擊、欺詐的威脅。雲安全領域,也是B端安全這一塊,最近幾年發展非常快速,而且面臨的威脅挑戰也比過去遇到的更大。首先,我們看到的網絡攻擊,無論是從流量還是威脅上看,都更大。其次,新型的安全威脅,比如說這兩年勒索病毒、IoT的一些攻擊,也會比較多。是以這兩個領域相對來講,可能在B端雲安全這一塊遇到的威脅和挑戰更嚴峻。

整個騰訊安全,最近幾年主要聚焦To B的安全,現在也圍繞雲安全建構整個安全體系,包括基礎安全和業務安全,最近幾年都在發力。在基礎安全方面,面對國内外的網絡攻擊,包括防DDoS的一些攻擊方面的建設,這幾年投入蠻多。在零信任的一些資訊安全領域,也在加大投入。我們基于雲原生建構的這些安全能力和服務,也是我們這幾年重點投入的方向。此外,我們在面向業務場景的安全做了非常多的探索,包括在反欺詐,包括網絡和電信安全,各種流量方面的業務安全攻擊方面,是我們這幾年大力投入和發展的方向。

南都: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如何滿足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安全需求?需從哪些方面發力?

黎巍:數字經濟發展和滿足安全需求不能分割來看,頂層設計部署也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主體、安全廠商、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多方責任主體攜手共建,形成産學研的良性循環。

從安全投入的角度,明确預算,由于數字經濟必然帶來全新的業态,勢必會誕生全新的風險場景和安全需求,安全防護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在相關業務上線之初就把安全納入其中考量,不能等事情發生了才補。

從安全實踐的角度,更新安全防護理念和政策,立足于實戰和極限挑戰,不是堆砌一些安全産品就覺得做到了。

南都:以數字經濟強省廣東為例,各行各業應對過哪些網絡風險?目前有哪些可圈可點的安全實踐?

黎巍:網絡安全攻擊是“高趨利”的,因為發動攻擊也需要成本和門檻,這注定了廣東這種數字經濟發展前列的地區肯定會遭受更多威脅,諸如:網絡攻擊、勒索病毒、黑産流量攻擊、電信與網絡欺詐等,這些風險都很常見。

廣東在擁抱數字化的過程中很多領域也都走在前列,比如:數字政務、防範電信詐騙等。除此之外,廣東地區在應對金融風險方面的實踐也摸索出了一套“深圳樣本”。

2018年開始,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紛紛與科技公司合作探索監管科技的運用,深圳市金融辦就和騰訊合作,基于人工智能的平台識别和知識圖譜的平台風險指數計算,全面監測網際網路上活躍的類金融平台。對發現的高風險及時預警,真正實作針對非法金融活動的“打早”和“打小”。

法律規範倒逼安全廠商加強技術創新

南都:近年來出台的《網絡安全法》《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對安全服務商和各領域企業帶來哪些影響?

黎巍:對于安全産業毫無疑問是進一步激發了活力、細化了安全賽道,同時也進一步倒逼安全廠商要加強技術創新,打磨産品和解決方案。尤其對于金融、網際網路等資料密集型行業的安全需求而言,如何在合規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激發資料價值,就涉及隐私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鍊等前沿技術的綜合運用。

對于企業,法規的出台也進一步強化了安全建設的合規導向,這将越來越多成為很多企業開展安全建設的起點,未來企業要在市場競争中拔得頭籌、赢得使用者信賴,安全能力将成為一大核心競争力。

南都:随着數字化轉型浪潮加劇,對中小微企業而言,在安全投入方面,無論是意識、技術、人才還是資金,有的還處于非常初級的狀态,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黎巍:以前很多人常說安全是“奢侈品”,不是切身遭受過安全攻擊的企業很難系統地投入安全建設。現在安全對于企業而言是“必需品”,是數字化轉型的底座。企業的确可以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合理選擇适合自己的安全政策,但數字化深淺和安全建設的映射關系是戰術層面的不是戰略層面的,無論處在數字化階段,企業都應該把安全放在戰略高度,具體安全實踐時可以“量體裁衣”。

與此同時,伴随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安全産業現在也比以前有了很多發展,安全能力可以通過雲化的形式高效的傳遞,大型雲廠商的安全能力有專業、常态化的安全團隊護航,對于安全根基較弱的企業而言,上雲能幫助他們顯著的補齊安全短闆,迅速提升安全水位。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以往做安全建設确實是一個挑戰,特别是自己招募團隊,從頭做安全建設是一個沉重負擔,但近幾年随着雲計算發展深入産業,中小企業立足雲平台發展業務,是比較經濟的一個考慮,相對來說會比以往更有優勢。

安全産業要進一步加強生态協同

南都:目前網絡安全服務廠商投入的重點領域和方向有哪些?頭部網際網路企業做安全與傳統安全廠商相比有何特點?整個安全行業存在哪些問題和挑戰?

黎巍:網絡安全本質屬性還是“伴生”的特點,哪裡數字化程度高,哪裡的資料資産密集,哪裡的安全需求就大,例如政務、金融等都是安全廠商的關注重點,除此之外,以騰訊安全為例,也會關注安全能力在對抗電信詐騙、金融欺詐、盜版侵權等社會價值層面應用,緻力于踐行科技向善。

網際網路安全廠商的特點就是原生的數字化企業,自身經曆了大量的數字化安全實踐。以騰訊為例,經曆了中國網際網路的全部周期,進而沉澱了20多年的黑灰産對抗能力和經驗,能夠更好地了解客戶的業務場景。

目前而言,安全行業正在迎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期,零信任、智能風控、監管科技、隐私保護等各個賽道都在湧現極具潛力的創新型企業。安全産業在越來越細化的同時也需要越來越凝聚。很多大型安全項目涉及的領域是十分龐雜的,幾乎沒有一家安全廠商能單獨完成,一定要舉生态之力攜手築牢安全底座。

那在生态共建的過程中,各個廠商可能還是會奔着一些熱點去,比如今天出了勒索病毒,大家都在攻勒索病毒,就整個生态而言,需要兼顧短期還有中長期的方向,而不隻是短期目标。各家廠商都有安全能力和産品,這些能力和産品如何協同和形成體系,值得探索。

南都:近幾年騰訊投身産業網際網路,騰訊安全的業務布局如何與之同步?

黎巍:我們所有的安全業務布局都是面向産業網際網路的,不僅僅是騰訊,其實各行各業都在發展産業網際網路,現在我們To B的安全其實就是面向整個産業網際網路的發展來布局和建構的,因為畢竟要服務于産業網際網路,我們有各行各業的客戶,這些客戶面臨的一些問題挑戰其實就是騰訊安全需要去解決的。

南都:在網絡安全領域,目前工業界和學術界的聚焦點有何異同?安全廠商如何參與人才培養?

黎巍:其實工業界和學術界更多情況下是越來越接軌的,網絡安全的對抗是人的對抗,攻防對抗、實戰永遠是安全的本質。尤其是在近十年的發展中,很多安全廠商都和高校通過共建安全實驗室的方式,互相輸出安全研究和安全經驗;與此同時,全國廣泛開展的例如CTF的安全競賽,也通過以賽代練的形式,加深學術界和工業界的聯系。

網際網路企業相對傳統企業而言,會面臨更多來自業務邏輯層面的風險,也叫做“業務安全”,例如羊毛黨、黃牛黨、違規内容、虛假廣告等等,是以網際網路企業做安全會更加關注業務發展,安全建設不僅僅是企業的底線,更是決定企業發展的天花闆。

采寫:南都記者 林芯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