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奮鬥者·正青春丨何其龍:想當“程式員”的土木工程師,竟是個好“農民”

作者:日常惡魔
奮鬥者·正青春丨何其龍:想當“程式員”的土木工程師,竟是個好“農民”

何其龍。

編者按: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同時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紅網時刻新聞推出《奮鬥者·正青春》欄目,講述當代青年如何傳遞百年青春火炬,用怎樣的青春熱血和奮鬥激情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王義正 實習生 張馨月 通訊員 彭舒婷 郴州報道

“手機成為新農具、資料成為新農資”,迅猛發展的電子資訊技術正造就新時代的“新農人”。

回到家鄉的何其龍,現擔任湖南生平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農資主管,根據自己的農創經驗,積極發展農村電子資訊服務,探索研發了“農機一鍵達”項目,成功創辦了安仁生平資訊服務平台,為當地農戶減輕農機使用成本,拓寬農産品銷售管道,增加農民收入。

從“海歸派”到“田秀才”

生平米業是安仁縣一家集優質稻選種供種、訂單種植、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收購、加工、銷售、研發為一體的農業産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021年産總值達10.06億元,其中加工銷售3.8億元,糧食總倉儲量達10.06萬噸。社會化服務接近2萬戶、24萬畝,是中國“好糧油”重點示範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俗話說,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

2013年,何其龍從南韓慶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回國後,先在江浙一帶的一家外企工作了一年半時間,并且成長很快。如果按照這樣的人生劇本,他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土木工程師。

但2014年,親人的再三勸說和對家鄉的思念,讓他依然放棄了大城市,回到了小縣城,從“海歸派”變成了“田秀才”。

剛開始,何其龍在生平米業從事财務工作,對于大學畢業的他,這是小菜一碟,比較得心應手。但是何其龍慢慢發現,公司銷售大米,一車十多個訂單,每個訂單有不同的品種、包裝,怎麼高效率實作在一車訂單裡快速統計分類彙總,這是一個“燒腦”的活。

何其龍利用自己的優勢,為公司量身定做一個ERP的财務系統,可以一鍵實作自動分類彙總,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降低了誤差。

2019年,何其龍擔任銷售主管。面對陌生的銷售工作,何其龍憑借“超前”的眼光,借網際網路之力,推行以村為機關建立微信群,以微信群為機關采用拼單的銷售模式,“大戶帶動散戶、用小單拼成大單”,既減少了農戶成本,又增加了農資銷售數量,實作了農戶和公司雙赢。

何其龍乘坐“網際網路的快車”,同現代農業發展與時俱進。

從“不劃算”到“更劃算”

在2020年從事農資推廣工作後,走村入戶的何其龍發現,鄉下的農機手操作農機作業時,距離遠、耗時久、耗費高。

有一位六七十歲種田大戶,幾乎購置了每一種農機裝置,但他卻隻能自己用,“一台裝置八九萬,這對農戶來說根本不劃算?”何其龍決定要改變農村農機使用率低、農機訂單成本高的現狀。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何其龍根據自己的農創經驗,學了兩個多月程式設計,将想法付諸于行動,模仿滴滴打車模式,借助網際網路的優勢,深度參與小程式研發。從2021年3月份開始籌備,到7月份開發,最後在10月份慢慢完善,就這樣,一款能提高農機使用率、降低成本,提高種植戶的效益的“農機一鍵達”平台終于亮相。

“有了這個小程式,我可以提前預約,也可以及時聯系,基本不會誤事,真的很友善!”使用過“農機一鍵達”服務功能的種糧大戶和農機手都贊不絕口,種糧也變得更劃算。

當農戶需要時,直接在微信小程式裡登入“農機一鍵達”,就可以了解到周邊農機的具體情況,查尋附近空閑農機手,釋出作業需求,幫助農戶定位到具體的田地位置、面積、分布情況、作業情況。“你要哪一台農機,直接聯系他,便可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作業。”何其龍介紹。

“農機一鍵達”将農戶和農機資訊資源整合,線上就近下單接單,通過與農機銷售商合作,邀請商家入駐,為農戶減少購買農機的成本,真正實作資訊共享,為農民提供資訊服務,成功提升農業機械化水準,有效解決了種糧大戶的農機裝置閑置率太高,散戶找農機裝置又相對困難的供需沖突,大大增加了農機利用效率。

為了激發農戶使用的積極性,何其龍決定平台不收取任何費用,并以“一單補貼10元”鼓勵農戶習慣使用,實作“連接配接到戶,服務到戶”。當地縣政府也高度重視,積極要求農機手入駐平台,現在平台注冊的農戶和農機手已有1000多名。

從“固定性”到“智慧性”

最近,何其龍又琢磨上了新内容,正在挖掘了“共享農機”的兩個特性,固定性和智慧性。

“固定性是指農民所種農田的面積、種植情況、分布情況基本是固定的。”何其龍說,根據“固定性”在“農機一鍵達”中增加記憶功能,就能讓農戶真正實作一鍵釋出,不用每次都重新錄入資訊。

此外,農機作業的各個環節,往往具有時間上的規律性,時間節點是固定的。

“比如,我們在抛秧之後大概15天會進行第一飛防,過15天進行第二次飛防,再過25天會進行第三次飛防。”何其龍舉例稱,這些固定的要素類似于一個不變的“坐标系”,而每一次農機作業所産生的資料,就相當于“坐标系”裡标注了一個點。

而基于這個相對固定的“坐标系”,為“農機一鍵達”的智慧性創造了可能。

一方面,農田資訊的數字化,将極大友善農民和機手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更友善共享農機最大化發揮作用;另一方面通過每一次農機作業收集的大資料,能夠精準檢測田間情況,同時對農資成本、産量收益進行有效評估。

“而當每一丘田的小資料彙總成為大資料後,整個區域的農業生産就能夠在大資料的精準指導下進行,為農民精準生産提供指導,為政府精準決策提供參考,真正推動農業的高品質發展。”何其龍說,這些都是他最近的一些想法,還沒有付諸現實。

當被問及:難道不怕被人“拿走”這麼好的想法嗎?

何其龍笑着說:“不怕,我建立‘農機一鍵達’的初心就是想為農民做點事,為農業盡份心,如果真有人能比我先做出來。那我恭喜他,也感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