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團圓故事丨他尋子成功、她尋女無果,她幫10餘人團圓……中秋節他們有話說

作者:半島都市報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鑫 劉玉凡 王洪智  受訪者供圖

他尋親15年,曆經磨難,終于找到1歲時失蹤的兒子;她奔波12年,身心疲憊,但仍未放棄尋找今年已22歲的女兒;他們尋親成功,但為更多人團圓,變身志願者四處奔波……生死離别訴悲歡,人間最美是團圓,在尋親路上的每一個故事,都令人淚流滿面。近日,半島全媒體推出的中秋策劃“團圓故事”引發關注,多位尋親者和志願者敞開心扉,向記者講述了團圓後的激動和喜悅、尋親無果的遺憾和堅持、助人尋親的熱情和收獲,令人感動。此外,還有志願者向記者提供尋親求助資訊,希望借助半島都市報幫尋親者圓夢。

團圓故事丨他尋子成功、她尋女無果,她幫10餘人團圓……中秋節他們有話說

■故事一

團圓3年越來越幸福

希望更多家庭能團圓

講述:

“一年更比一年感到幸福”

“聰聰回來兩年多了,今年這個中秋節是我們一家人團聚之後的第三個中秋節。”9月6日,申軍良告訴記者,今年的中秋節,因為兒子申聰不在濟南讀書,再加上疫情防控的因素,這個中秋節申聰可能沒辦法回來和家人一起過。“不過,即使是這樣,我們一家人心在一起,也感覺每一個中秋節都要比之前幸福很多。”

團圓故事丨他尋子成功、她尋女無果,她幫10餘人團圓……中秋節他們有話說

申軍良一家

申軍良告訴記者,自從申聰回家以後,這個家更像一個家了。在申軍良的記憶中,以前申聰沒有回來的時候,有許多令人辛酸的時刻。“有一次我從廣州回來,發現妻子、二寶、三寶都不在家,那時候我就感覺家裡冰冷冰冷的。”申軍良感慨地說道,“那時候我長期在外邊兒,很少和家人一起過節。特别是中秋節,就是很怕過這個團圓的節日,因為少了一個孩子。”

團圓故事丨他尋子成功、她尋女無果,她幫10餘人團圓……中秋節他們有話說

申軍良和孩子

在尋找兒子申聰的十幾年間,申軍良和妻子幾乎每天都會想,聰聰在哪?聰聰過得怎麼樣?他在外面能不能吃好?能不能穿暖?“當時心裡都不舒服,每當我看到哪裡有小孩被拐賣,心中就會非常的躁動和難過。”申軍良說,“其實那時候心中也有絕望,現在回想起來,真的不知道怎麼過來的。現在聰聰回來了,家越來越像一個家了。”

團圓故事丨他尋子成功、她尋女無果,她幫10餘人團圓……中秋節他們有話說

申軍良

孩子:

“我們一家人齊心,生活都會越來越好”

申軍良說,現在妻子的狀态比之前好了很多,他也有更多精力和時間陪伴妻子和孩子。目前,申軍良主要的工作還是代駕,每天晚上、中午他都會幫别人開車。記者了解到,申軍良和家人在短視訊平台上開了賬号,有時候周末的時候就開直播,也會在視訊中分享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總體說起來,家裡的生活比以前,好了許多,就像聰聰回來時候說的,前面無論多少苦,有多少困難,隻要我們一家人齊心,生活都會越來越好。”申軍良說,孩子的懂事讓自己感動不已,“我現在還記得申聰那時候剛回來時候我就說,我們家什麼都沒有,但申聰不怕,他說我們一起努力,到現在他也确實就是這樣。”

團圓故事丨他尋子成功、她尋女無果,她幫10餘人團圓……中秋節他們有話說

申軍良一家

談起開通短視訊賬号的初衷,申軍良說以前他和其他尋親者找孩子的時候,都是大街小巷的跑,到處貼尋人啟事,見人就打聽。有了短視訊平台後,釋出的尋人資訊可以更廣泛地擴散出去,有不少熱心網友提供線索。申軍良說,他找到孩子之後,很多看到媒體報道的網友關心一家人的生活,這時候申軍良和家人才決定通過短視訊平台分享一家人生活,這也是對支援他們家的廣大朋友的一個回報。“同時,我也用我的賬号盡自己力所能及的一點兒力量去幫助還沒有找到孩子的家長,釋出尋人資訊。”

團圓故事丨他尋子成功、她尋女無果,她幫10餘人團圓……中秋節他們有話說

申軍良和孩子

希望:

“所有家庭能早日團圓”

“聰聰的回家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段新路程的開始。直到今天,我也經常給三個孩子講,做人做事要心懷感恩,無論我們的力量多麼微薄,在幫助更多孩子回家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申軍良說,還有很多還沒找到孩子的家庭聯系到他,希望他能分享找孩子的經驗;還有很多孩子勇敢地站出來,也想找自己的親生父母,想找到自己的家。

“隻要我能幫忙的地方,我都盡全力去幫助他們。那些想找家的孩子,隻要聯系到我,我也會協助他們采血入庫,盡快找到自己的家人。”申軍良說,“我希望所有的家庭都是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寶貝,早日團圓。”

團圓故事丨他尋子成功、她尋女無果,她幫10餘人團圓……中秋節他們有話說

申軍良和孩子

申軍良回憶,有一年剛過完年,正月初三的時候,突然間有一個人加他的微信,她想找自己闊别幾十年的家。“這是一位五六十歲的大姐,已把自己的子女都養大,但是幾十年來,找到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一直是壓在她心裡的一塊石頭。”申軍良表示,這位大姐十幾歲離家後,37年間一直沒有找到家,“我想盡了一切辦法,一連幾天終于幫她找到了自己的家庭,正月十五前一家人就團聚了。”

“還有很多尋親的人,一直牽動着我的心。”申軍良說,其中一個男孩找到他求助,他和媽媽同時被拐,結果他媽媽跑走了,而他卻流離失所,從小在恐懼無助中長大,直到現在都已經成年,大學畢業工作之後,甚至跟别人說話都不敢擡頭,養父母家也不敢回去。“上次來到濟南我就勸他,大學畢業之後有了不錯的工作,可以早點成個家,他說其實他長這麼大,心裡天天就想着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申軍良說,他也一直在想辦法提供幫助。

感謝:

“感謝好心人的關心與幫助”

申軍良說,申聰已經回來兩年多了,期間,他們的生活是之前從未有過的幸福,現在回想起第一次見到孩子,第一聲聽孩子叫爸爸依然心潮澎湃。“在孩子回來的這兩年多時間裡,我們之間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帶孩子回家,第一次給孩子做飯,第一次全家一起過節,第一次給孩子過生日,第一次收到孩子們的禮物,第一次送孩子上學……”

今年假期,申軍良和全家第一次一起去海邊玩,申聰一直有想去海邊遊玩的心願,今年假期他早早就準備了出遊計劃,帶全家一起去海邊。“回想一下,這一切幸福的到來,都是基于尋找申聰的那些年裡,無數的民警、媒體朋友、志願者、好心人的關心與幫助,還有一點就是尋親家長們之間的互幫互助。”申軍良寫道,“這麼多年來,我和很多尋子家長一直并肩走在尋找孩子的路上,互相扶持,互相鼓勵,共同喜悅,共同流淚,在未知的盡頭和零碎的消息中努力向前奔走,在黑暗中尋找那微弱的燈火,這其中的艱苦和心酸是常人無法感受的。”

還有很多網友關注的涉嫌販賣兒童“梅姨”,申軍良說,她确實十分狡猾,直到現在還沒有落網,目前警方一直在努力,“我們也希望她能早早日落網,早日找回被梅姨販賣的還沒找到的孩子,讓她得到應有的懲罰。”

■故事二

尋女12年暖心事不少

緻謝好心人盼女兒平安

“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馬上要到了,到這個節日要買月餅,月餅的寓意都知道,心情有時候也會受到這些節日的影響。”9月6日,來自哈爾濱市呼蘭區康金鎮的張春霞告訴記者。張春霞今年已經54歲,這也是她尋找失聯女兒侯妍的第12個年頭,此前,本報記者曾陪同她一起找“神筆警探”林宇輝為孩子畫像。近日,其得知本報推出“團圓故事”系列報道後,想借助本報尋找自己的女兒。

團圓故事丨他尋子成功、她尋女無果,她幫10餘人團圓……中秋節他們有話說

張春霞尋找女兒

2011年1月7日,這是張春霞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就在這一天,她11歲的小女兒侯妍失蹤了。“那天下午是孩子放寒假第一天補英語課,正常情況下,應該是16時30分下課,孩子補課的樓緊挨着我家,回家也就5分鐘的時間,但是16時50分她還沒到家。”據張春霞回憶,在前,孩子外出上學,她都會去接,而那一次是她唯一沒去接女兒,沒想到意外就發生了。正因如此,尋找女兒的12年來,她一直特别懊悔。

團圓故事丨他尋子成功、她尋女無果,她幫10餘人團圓……中秋節他們有話說

張春霞尋找女兒

發現異常後,孩子爸爸就跑下去看了,在樓道二、三樓緩台處發現了侯妍的書包。張春霞和丈夫趕緊給老師打電話,老師說孩子們正點放學了。他們又給親屬、朋友打電話,四處尋找并報警。第二天,小區裡有個目擊者說,看到一個青年男子抱着一個昏迷的女孩走出了小區,目擊者描述的女孩的穿着跟侯妍很像。“就是有人看見,也可能以為女子生病了,爸爸抱着女兒去醫院,不太會去多想。”張春霞說。

自從女兒失蹤,張春霞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就連睡覺都成了問題,多年來需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身體也大不如以前,曾經一度暴瘦到74斤。多年來,張春霞和家人通過各種途徑尋人。侯妍的爸爸是木匠,常年跟着建築隊到全國各地工作,工作之餘,他就趕到人多的地方發放随身攜帶的尋找女兒的小卡片。期間,他們也曾收到各種回報,隻要有女兒的消息,夫妻倆就第一時間趕到當地尋找确認,其中有一年有人提供線索,稱在深圳附近看見了疑似侯妍的女孩,但是家人去尋找無果。

團圓故事丨他尋子成功、她尋女無果,她幫10餘人團圓……中秋節他們有話說

記者在張春霞的朋友圈看到,裡面幾乎全是與尋找女兒有關的資訊。“之前我在抖音等網絡平台上發尋人資訊,一些大貨車、冷鍊車司機,看到後就在評論區留言,想給我們提供幫助。他們聯系我們,讓我們印刷一些尋人圖貼,郵寄給他們,他們貼在車身上。這些司機來自全國各地,他們很有愛心,有些不用我們做圖貼,他們自要過去資訊和照片,自己出錢列印圖貼。”張春霞說,他和全國多地的尋親者有聯系,從開春到現在,他們印制的尋親圖貼一批又一批,“幾乎兩天就做一次,做一次就二三十輛車的”。記者在網絡平台上發現,“司機在卡車上貼滿幫人尋親的資訊”“長途司機把車廂貼成尋親車”的新聞并不少見,在山東濱州、江蘇無錫、浙江衢州、河北邯鄲和河南駐馬店等全國多地出現。據了解,目前參與此愛心行動的司機超過140名。

“這麼多年過去了,很多熱心人給我們尋找女兒提供幫助,雖然女兒還沒有找到,但是大家給了我希望。在這裡我也要向這些愛心人士說一聲謝謝。”張春霞說,中秋節将至,她現在的心願就是女兒平安健康,“現在發了這麼多尋人資訊,要是孩子能看到多好,隻要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隻要能團圓,以前的痛苦啥的都不重要了。”

■故事三

尋親成功後,他們繼續“尋親”

在此前“團圓行動”的報道中,記者講述了尋親者海燕的故事,在青島市警察局刑警支隊和城陽分局刑警大隊的幫助下,分别30年的她與家人團聚。尋親成功後,海燕告訴記者,她希望成為一名公益尋親志願者,幫忙釋出尋親啟事,幫助更多人尋親。記者采訪,與其有類似遭遇的尋親成功者不止一個。

在今年7月份,在平度市警察局民警的幫助下,與親人分離50多年的羅先生與江蘇省常熟市的兄弟姐妹團圓。在這個過程中,來自青島江南尋親服務站的志願者王培青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記者采訪得知,王培青也曾是一名尋親者,自己在出生40天時,就被青島的養父母從無錫福利院抱來青島,之後一直在青島生活。從2006年開始,王培青開始尋親,經過11年的漫漫尋親路,2017年她終于尋親成功。因對尋親者感同身受,尋親成功後,她變身為尋親志願者,繼續了自己的“尋親路”。

據介紹,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江南無錫一帶頻受洪澇災害,少孩子出生後因家人無力撫養被送往當地的福利機構。之後被河南、山東、陝西、河北,最遠的甚至内蒙,新疆等地區的家庭收養。從2006年開始,王培青與在青島長大的一批江南孤兒組成了一個尋親群體,2018年他們成立青島江南尋親服務站,王培青成為站長,目前志願團隊已經超過一百人。近六年來,王培青已經幫着十餘名尋親者團圓。“尋親如同大海撈針,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熱心人關注、幫助我們。”王培青說,團隊已經有多人尋親成功,這些人繼續留下來,和她一樣成為尋親志願者。有同樣身世,需要尋親的朋友可以與本報記者或者王培青聯系,加入青島江南尋求服務站。

記者采訪發現,類似王培青的尋親成功者還有不少。山東聊城人郭剛堂是電影《失孤》中劉德華扮演角色的人物原型,1997年,他兩歲的兒子被人販子抱走,尋子23年感動中國,尋親成功的他創辦尋親網,幫助數百家庭實作團圓夢。其事迹入選由省委網信辦,省總工會、共青團山東省委等聯合舉辦的“好網民·在山東”榜樣人物(社團)優秀故事評選,8月29日,在2022山東網絡文明周上,他被頒發2022年度“好網民·在山東”榜樣人物優秀故事。

■志願者

點亮回家路,尋親天使演繹人間大愛

13歲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習武,19歲進入部隊當兵,2007年開始關注拐賣兒童案件,成為打拐志願者,他就是尋親志願者仔仔。在此前的多次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些年志願者仔仔緻力于打拐,幫助了很多家庭團圓,而申君良父子團圓,背後也離不開仔仔的幫助。據申軍良介紹,仔仔曾多次陪同他尋子,并且提供了很多專業的尋親方式和手段, 其實仔仔不僅是一個打拐志願者,反扒、反傳銷、助學他都盡其所能參與,2010年11月16日,“仔仔”成為央視感動中國2010候選人物。在做志願者期間,仔仔和人販子鬥智鬥勇,成為人販子的克星。

生死離别訴悲歡,人間最美是團圓。“每次見證骨肉相認,看到他們相認的感人場面,再多的艱辛和努力都是值得的。”仔仔告訴記者,他成為一名尋親志願者後,從此步履不停,傾聽尋親者的心聲,“尋親工作表面上很簡單,其實做起來卻困難重重。”仔仔說,幫助尋親是個技術活,需要很多的技巧,一些家長為此花費了不少冤枉錢走了冤枉路,他盡其所能為這些尋親家長提供幫助,為尋親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年他也積累了不少打拐經驗,仔仔說,随着技術的進步,這些年更多尋親家庭找到了失散的親人,相信不久的将來越多的家庭找到親人。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的,欣喜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志願者,為失散親人點亮回家路。”仔仔告訴記者,這些年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志願者,志願者來自各行各業,有政府從業人員、有社會愛心人士、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目标,就是早日幫助這些家庭圓夢,最後仔仔表示,希望有更多志願者加入尋親志願者隊伍,為更多失散的人找到回家的路。

■尋親求助:

1.常熟家人尋找79年出生,男孩,被抱養到“山東省平度市白阜公社王家町大隊”

2.家人尋找1972年出生,男孩,被抱養到“山東平度縣白埠公社西營大隊”

3.尋找1993年6月22日出生在“青島中韓鎮午山村醫院”的女兒,當年親生父母在“午山村磚廠”上班,當地一名同僚的婆婆是接生人,年齡四五十歲。當時因為生活條件等無法撫養,女兒被接生人抱走,希望再見一下孩子。

■征集:

分享團圓故事,助力團圓行動

又是一年中秋時!對于中國人來說, 團圓是斬不斷的執念, 是不願割舍的希望。團圓代表了中國幾千年來對于幸福的不懈追求,八月十五将至,這必定是舉家望月、團圓相聚的時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團圓故事,不論您身在何處,不論您适合職業,如果您有關于團圓的感人故事,歡迎撥到半島熱線96663,記者将把您的溫暖與感動,更多人的心中。

然而因為種種原因,對一些人和家庭來說,團圓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例如失蹤被拐人員父母和疑似被拐人員(包括收養、領養、抱養、流浪乞讨等人員)等。對此,我們也呼籲更多的市民參與其中,幫助這些人早日實作團團圓。如果您發現身邊的涉拐線索及時向公安機關提供,協助查找失蹤被拐兒童,讓家團圓,讓愛回家。